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1年度之最│外文館】看寂靜的兩個世界,擊出無比燦爛的美麗火花《Wonderstruck》

  • 字級

1977年的班尼和1927年的蘿絲,都是聽力有障礙的孩子,他們為了尋找親人,憑著自己的力量抵達紐約這個喧囂的大都市,也不約而同的踏進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看似時空背景和遭遇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卻在《雨果的祕密》作者布萊恩.賽茲尼克巧妙的安排之下,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交集。

在《Wonderstruck》中,班尼的故事全為文字敘述、沒有插圖,而蘿絲的故事則全以圖畫呈現,毫無文字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方式不但並存於書中,更以同步展開的方式推進,當班尼的故事告一段落,蘿絲的故事便隨即展開,看著兩人在紐約的精彩冒險,彷彿在聆聽一首合奏曲。

《Wonderstruck》的第一個故事,要從1977年說起。

1977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班尼忽然從熟睡中驚醒,原來他又作惡夢了。夢中的野狼成群向他跑來,漆黑的夜裡只見牠們明亮的一對對雙眼,越來越近。班尼大概嚇得一直說夢話,同房的表哥羅比忍不住丟鞋子敲醒他,趕走了那群狼。羅比習慣開著收音機睡,班尼倒也不介意,因為他天生有一邊耳朵聽不見;只要將好的那隻耳朵壓著側睡,班尼幾乎什麼都聽不到。「真希望哪天可以不用再跟你共用房間!」羅比說。班尼沒說話,但是他在心裡是同意的。

自從三個月前,班尼的媽媽因為車禍去世以後,班尼就一直住在珍妮姨媽家。雖然他的舊家距離這兒只有83步,但隨著時間過去,班尼變得怯於踏進舊家,他無法面對一推開家門,卻看不到媽媽的心痛。媽媽曾經是圖書館員,她常將至理名言剪成大大小小的紙條,貼在冰箱上。她最喜歡的一句是:「我們都站在溝中,但有一部分的人正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班尼曾問她。媽媽只是笑著搖搖頭,班尼知道媽媽一定曉得這句話的涵義,只是希望由他自己去找答案。從小班尼就喜歡蒐集東西,從湖邊撿到的石頭、奇形怪狀的樹枝、到古老的化石,班尼都當成珍寶一樣帶回家。媽媽從來不譴責他,而是從圖書館搬回各式各樣的書籍,讓班尼自己去探索。但是有一件事情,是他問不出、也查不到的:有次班尼問起爸爸的事,媽媽一句話也不說,只是默默的流淚。從此之後,班尼再也不提起關於爸爸的問題了。

這天晚上,當班尼靠著表哥房間的窗戶往舊家看時,忽然發現,媽媽房間的燈居然是亮著的!怎麼回事呢?班尼立刻穿上球鞋、抓起手電筒,溜出大門往舊家跑去,完全不顧天上早已烏雲密布,隨時都有可能會降下大雷雨…

《Wonderstruck》的第二個故事,則要倒退50年,在1927年展開。

1927年,美國紐澤西州:一個名叫蘿絲的女孩,坐在堆滿高樓模型的房間裡,小心的剪下關於電影明星莉莉安?梅修的報導。當她看到樓下的訪客帶著一本書來敲門時,便爬上房間窗外的樹,悄悄溜走了。接著蘿絲走進鎮上的電影院,開心的欣賞由莉莉安?梅修主演的黑白默片。但是當電影散場,她發現戲院即將裝設最新的有聲電影設備時,蘿絲忽然難過了起來,最後在一場大雷雨中狼狽的跑回房間。

蘿絲在床上發現一本唇語學習的課本,以及父親留下的紙條:「你太不聽話了!家教老師留下這本書,要你好好練習。」原來蘿絲也是聽障人士,但是在爸爸的高壓式管教之下,她對閱讀唇語毫無興趣。隔天早上,蘿絲從報紙上發現莉莉安?梅修即將在紐約登台演出,就立刻帶著早已準備好的小皮箱,獨自登上前往紐約的渡輪。為什麼莉莉安?梅修這個電影明星,會對蘿絲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而時空相隔50年的蘿絲和班尼,為什麼會有類似的遭遇?兩個孩子又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有什麼關係?

初次閱讀《Wonderstruck》,一定會有許多問題在腦中盤旋,隨著故事發展、謎底一一揭曉,每個新發現都像一塊拼圖,慢慢拼湊出驚人的結局。走進博物館,我們能看到人類對宇宙萬物的觀察、發現與記錄;踏上《Wonderstruck》的奇妙旅程,我們才了解:原來,每個人都是一座迷你博物館,靜靜收藏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家族故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90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6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