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2011年度之最│書籍館】誰說我們不想思考?!只是,需要更好的方式--《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作者:DL / 2011-12-14 瀏覽次數(7782)
從提出書單、年度之最會議、投票,甚至許多會議之外的討論,有兩本書一直呈現膠著狀態:一本是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在哈佛的公開課──《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另一本,是《洛杉磯時報》記者芭芭拉.德米克採訪脫北者的報導文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兩本書在幾番討論中,持續呈現五比五的態勢,這結果不令人意外,因為本來就是從兩種完全不同方向出發的思考邏輯。簡單的說,《正義》是一本討論邊沁、康德幾位哲學家關於道德概念的哲學教科書,以課堂討論型式,呈現的是理性的思辨過程。《我們最幸福》的作者7年來採訪了6位脫北者,一方面陳述主角個人的故事及心情,一方面非常技巧的將採訪內容和歷史穿插敘述,帶出數十年來的北韓變化;我們用讀故事的心情,不自覺地放了關心,關心所謂共產主義、世界局勢,關心一個完全真實而陌生的世界。一本理性、一本感性,就像處於光譜兩端,卻同時都是我們希望推薦與分享的價值。
再者,這兩本都是今年台灣書市的熱門話題,話題的一部分,來自他們亮眼的銷售成績。暢銷,絕對會是今年討論的重點;但我們也知道,無論哪一本,該如何再次推薦給讀者,甚至選為年度之最,肯定需要更多解釋。
如果是你,會選哪一本?想選哪一本?
為什麼?
歷經來回的討論掙扎,最後,我們選擇了這本──《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你贊成代理孕母嗎?你反對死刑嗎?「如果那橋上的胖子是個納粹,你會推他下去擋電車嗎?」在年初選書的推薦手札,我下了這樣的標題。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我還是會時不時的拿這個問題測試身旁的同事朋友,當我們在討論所謂正義、所謂道德的時候,真的能不涉價值好惡?所謂的「正義」、「道德」,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可是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套標準從何而來?所謂的「理所當然」,真的經得起論辯嗎?
同時,我也開始觀察,我們是如何開始、如何結束這樣的話題。或許這才是更根本的問題,以及這本書在亞洲與歐美銷售差異的理由:我們從來都沒有不想思考,只是不習慣這樣的方式;我們很少討論,我們不常經驗「辨」這件事。
某個面向來說,《正義》呈現的是一個過程,它沒有很工具式的「教」你如何攻防進守、如何談判,而是用精彩的課堂激辯,呈現一段一段來回往復的思辨歷程。誰說我們不想思考?只是因為不常有這樣的機會,通常我們也就不記得了。所以,你可能不熟悉柯林頓醜聞、紫心勳章,或是華爾街紓困案;也沒有特別關注代理孕母、死刑、奢侈稅等等議題,可是讀書的當下依然會興致盎然,因為你不只讀到了哈佛課堂上機鋒處處的對話討論,因為你也參與了:在閱讀的當下,你重新思考自己的每一個「理所當然」,你也開始重新練習「討論」、練習「思考」。
因為,思考是有樂趣的,我們只是需要比較好的方式被提醒;提醒我們思考的過程,提醒我們可以如何重新思考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選擇了《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為2011人文科普,年度之最。
所以,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它嗎?為什麼?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