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走入怪咖國家,見識腦力運動展現的完美姿態
作者:陶比獅 / 2011-09-28 瀏覽次數(3063)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像印度這樣超過十憶的人口組成,在奧運應該能夠得到157個獎牌,若扣除百萬窮人、教育水準與設詩的完備性等因素,大約應有14獎牌,但實際上印度只得到一面。這個全世界運動競賽紀錄最差的國家(除了西洋棋以外),卻存在競爭最激烈的教育系統,對於腦力的運動過分執著,且發展出許多驚人的科技成就;在《不可忽視的印度:崛起中的超級科技強權》中,印度裔記者安琪拉?賽尼深入造訪印度,為科學文明的進展紀實、也細觀當地社會政治上的矛盾,更可以體會科學與生存的共存關係。
或許有人會想,像印度這樣文盲與貧窮比例不低的國家,對科學致力的動力會是什麼?答案很簡單,文明古國不只為了回到世界舞台,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民生問題。1947年脫離英國後的首位總理尼赫魯,胸懷遠見的措施為印度扎下了科學發展的根基,他認為只有科學才能解決貧窮與饑荒的問題,可以消除迷信、髒亂與文盲,改變落後的習慣與文化,積極發展物理研究實驗、核能電廠、設置大學與技術學院,並發展太空計畫,為的就是要提升教育水平與通訊能力,書中述及,那些從未用過電話的農夫,卻能夠看到天天播放健康與農耕箱關的電視節目,震撼可想而知。
印度的工程師是學生最夢想的職位,也是徵婚最熱門的選擇,作者卻大膽的評論,理工學院中的印度學子不像鬼才,倒想培訓所中的工蜂,就業與賺錢的未來是在創造力與熱情之前的第一考量,但矛盾的是,不少的理工畢業生所投入的工作,就類似書中介紹規模龐大塔塔(tara) 資訊顧問公司,工程師麻木地替歐美大公司,修改軟體,處理十億一行接一行的程式,無須太多擁有對科學的任何想像力。這種發展,起因是千禧蟲的電腦危機,讓擅長cobol程式語言的印度工程師,能由遠端為美國航空、銀行等政府部門提供檢查服務,進而快速蓬勃資訊工業發展的版圖,除了英國殖民下為他們留下的英語優勢外,或許可以用書中這段話表達「人力規模不是重點,但是你擁有五十萬名要價不高的工程師,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如此,作者更進一步帶讀者看到持續轉型中的印度:擁有手機比電腦多、超過三億多的文盲與無法溝通的方言,促成了「語音網路」的發明(超連結由字詞或圖片變成了小段語音),而對餐餐要吃香蕉的印度人,延後香蕉腐爛過程的DNA改造工程,打造出長青香蕉,正是基因改造農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甚至讀心技術、新藥發展,原子核的研究大會上,都揭起了印度怪咖令人驚訝的一面。
那麼,電影三個傻瓜中看見的,學生們開始動手創造甚至接生,有可能嗎?不只如此而已。已經有理工學院的學生們,開創「必須實際動手」的技術專精社,學生與教職員已經獲得61項專利、學生們發明出了生物電池、最會踢足球的機器人等等,現在已經是矽谷人才的主力─印度移民和具有印度血統的美國公民,也開始回流印度了。
跟著作者的訪談走,讓人感覺,印度充滿文化與經濟落差的特質,似乎更讓科技發展變得迴異而突出,是這樣加倍的努力造就了怪咖們,呼應原文書名《Geek Nation》加諸給印度既讚譽又古怪的調性;對於經濟自由、社會開放後下一代,教育的互動過程正在轉變,似乎是往希望的那面蓬勃著,書中這麼形容「學生表現上上下下的,時好時壞。腦力的工作有點像降落傘,當它展開的時候,姿態是非常優美的。」讓人感受到一股純粹的執著與熱情,不禁羨慕了起來。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