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創作獨白

長度V.S.閱讀:晨讀十分鐘:用閱讀解放早自習

  • 字級

三年前,我在法蘭克福書展讀到日本出版產業現況的報導,報導中指出,自一九九○年開始,少子化嚴重衝擊日本社會。奇特的是,孩子越生越少,但日本兒童書的銷量與出版,卻在一九九○到二○○○年這十年間,逆勢成長,各方一致歸功「晨讀十分鐘」運動在學校推行的效應。

當時我遇到日本講談社童書「青鳥文庫」的總編輯,也好奇的問他:這十年間出版社做了什麼,可以讓童書在電視、電玩夾擊誘惑的環境中,突圍而出呢?總編輯說,出版社什麼也沒做,一切都是「晨讀十分鐘」的功勞。因為中小學每天早上讓孩子自己選書讀,有固定讀書的時間,孩子們會口耳相傳,推薦自己正在讀的、喜歡的書。小讀者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宣傳,書就這樣大量進入了少兒讀者的世界。

當世界各國都在唱衰下一代的閱讀,憂心忡忡的想要搶救的時候,日本有這樣看起來如此簡單的「靈丹妙藥」,為什麼我們一無所知?於是我想追本溯源的了解整個脈絡,希望有機會引進台灣。二○○八年初,我們出版了韓國南美英博士寫的《晨讀十分鐘》。韓國人看到日本推行成功,也開始把晨讀運動導入韓國中小學。南美英博士推行上會遇到的疑惑和困難,整理成一本完整介紹晨讀概念、對策與方法的實戰讀本。二○○八年底,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更進一步邀請了日本推動晨讀的發起人,大塚笑子老師,以及韓國的南美英博士來台灣分享整個運動的歷程。他們的演說分享十分動人,我聽了也熱血澎湃,躍躍欲試。

當時我以為,晨讀很簡單,只要每天十分鐘,帶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就好。於是我先從大兒子的班級開始做實驗,想要引這些半大不小的四年級孩子入門。後來發現,如果只是「放任」他們自己帶書來讀,或是把他們放進圖書館,多數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就會晃神發呆,甚至開始各玩各的。韓國推行的經驗也發現,啟動晨讀如果沒有好的方法,就會有人趴在桌上睡覺、聊天打鬧或是寫起了功課。當老師或故事媽媽想要扮演「啟動」或引導的角色時,給高年級、國中孩子的、優質的短篇讀物又很難蒐集,來不及因應每天都有需求的「十分鐘」。

這就是「晨讀十分鐘」系列的緣起。我真正的意圖,並不只是想編一套書,而是想要推展一個運動。書,是啟動這個運動必要的素材之一。我們從最艱困的「中學生」開始,第一波請張曼娟、王文華、廖玉慧,既有文學素養,又有實際教學經驗的選編人,為中學生選編「成長故事」、「人物故事」和「幽默散文」。目的是希望用閱讀打破中學生痛苦的「考試人生」。多數的中學早自習都用來考試。迎接中學生一天學習的開始,是好幾張劣質的測驗卷,以及打擊自信的分數。這樣渡過學校生活的孩子,怎麼會對知識產生熱情和好奇?

接下來我們引進日本學研編撰給小學生的「晨讀十分鐘:科學讀本」,以及邀請童詩創作者、資深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選編給小學生的「童詩選」。這兩個文類,都是在小學階段閱讀素材較少,屬於「冷門」的類型。但是對開啟學生想像力和邏輯,培養多元素材的閱讀品味與能力,有極為關鍵的作用。

不僅是出書,我們同時發動徵選一百所「晨讀種子學校」,希望複製日本的成功經驗,讓學校的有志之士能共相盛舉。本來擔心來參加的學校應該不到一百所,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有近一千所國中小參與。當我們看到其中稀少卻「珍貴」的國中時,實在為老師校長的「勇氣」而感動。

最近《親子天下》針對國中生做閱讀習慣的調查,好消息是,八成以上的少年喜歡閱讀,對於書本,他們並沒有成人想像的那麼「無感」或「叛逆」。可惜的是,升學壓力逼使他們要壓抑自己的樂趣。少年們喜愛的讀物與作者,對於成人來說,陌生的如同一排遠遠站在「河對岸」的名字。也使得少年的閱讀常被父母老師視為不值得一提、「地下化」的活動。

也因此,明年開始,晨讀十分鐘系列的延續,會試圖邀請少年讀者喜愛的優質作者,作為選編人。例如一月即將出版的,紅遍兩岸的寫詞人方文山,為中學生選編「愛?情文集」。方文山的詞不僅流行,也曾多次成為兩岸國家考試的題材。他個人閱讀非常廣泛,嗜讀各類文章。我們邀請方文山選編他所喜愛的好文章和好作者,談少年最有興趣的「愛」與「情」的話題。

最終,晨讀運動希望帶領每個孩子進入自己選書自己讀的理想境界。而「晨讀十分鐘」系列讀本,僅僅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試圖用三千字之內的短篇文章,帶著「河對岸」的少兒讀者,更親近認識這些美好的文本與作者。也讓晨讀運動,更容易從學校開始發酵啟動。希望我們能用閱讀解放早自習,用閱讀,開啟一場溫和的教育革命。(文/《親子天下》總編輯 何琦瑜)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