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特輯
【博客來大學創業理財課】第4課:保險與房地產的「另一半思考」
作者:沈雲驄 / 2010-10-12 瀏覽次數(3799)
很抱歉,上周身體不舒服,課程延到今天再上,也辛苦博客來的「助教」們了。
今天要聊的是保險與房地產這兩項工具。跟過去幾堂課一樣,關於怎樣買保險、怎樣買房地產的書,市面上很多,大家多少讀過或聽過。因此,我們這堂課要換個角度,來談這兩種工具。
會把這兩種工具放在一起來談,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理財入門者而言,這是兩種最容易接觸到、也被視為理財「必需品」的工具。大家都說,有錢沒錢,人人都需要保險;而且大家也都說,有土斯有財,都想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
但是,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要把另一半也弄對,入門者才能安心。
買保險雙焦點:哪些意外需要保險?代價有多高?
先來談保險。大家都知道買保險,就是拿錢買保障。例如,我每年付一點錢給保險公司,萬一我生病住院,或是意外受傷,保險公司會賠我一筆錢,好讓我安心過下半輩子,也就是「生活有保障」。
這當然是有必要的。天曉得意外什麼時候降臨,我們都應該為可能面臨的意外損失與傷害,做好應有的準備。
但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我們應該為哪些意外做準備,讓自己有保障?第二,為了保障,該付出多少代價才值得?
大家將來要有的兩個觀念是:一,不是所有保險你都要照單全收,只要針對你需要保障的風險投保就好;二,不是所有保單的代價都是划算的,若付出的代價太高,你還不如自己保障自己就好。
我有個朋友,以前她每次出國,自己都不買旅遊平安保險;反倒是她的姊姊,會主動替她投保。請問,是我朋友觀念錯誤,該投保而不保;還是她的姊姊太雞婆,沒事亂花錢?
買過機票、去過機場的人都知道,要投保「旅遊平安險」非常容易。而所謂的「旅遊平安險」,可分為很多種。比方說,最陽春的意外險,也就是萬一發生意外導致身故或殘障,保險公司會依照你投保的金額賠你;還有一種,是意外險加上意外醫療險,也就是萬一你碰上意外得接受治療,費用也可申請理賠;最後一種更完整,是意外險加上意外醫療與疾病醫療,也就是說,不管是遇到意外還是感染疾病,都能申請理賠。
我這位朋友會決定不買,主要是因為當時她單身,沒有高堂要養,也沒有小孩,沒有人仰賴她的收入過活。講難聽點,走了就走了,不需要多一筆身故賠償。至於意外與疾病,由於她認為自己已經買了足夠的意外與醫療險,因此也不需要額外多花錢了。
至於主動出錢替她投保的姊姊,我常半開玩笑地說,其實就像在買「傷心補償險」:萬一自己的妹妹有個三長兩短,自己傷心之餘,還能得到金錢上的補償。
當然,沒有人願意意外的發生,這件事情的對錯見仁見智。我講這故事的重點在於:不是每個人在每個人生階段,都需要買保險的。例如已經退休、也不需要扶養任何人的老人,就不見得需要在老年時投保。一來,沒有人會因為這位老人的身故而生活失去保障,二來,一般老人最常見的疾病,其實都有別的保險可照顧(例如健保),三來,假如有足夠的退休金,應該也足以應付額外的醫療開銷。何況,在我們東方社會,雖說養兒不再能防老,但家人多少還是能扮演支援角色,分擔醫療上的支出。
還有兒童,其實對保險的需求也不高。很多父母替孩子買保險,我總覺得保障功能還在其次,「傷心補償」的成分還比較高。
我知道,現在很多保險業者都有針對老人與兒童而設計的保險商品,曾經有經營保險的朋友就跟我說,我這種觀念,會害他們丟了很多商機。但我的看法正好相反:避免客戶購買不必要的保險,能讓客戶的財務更健全;而財務更健全的客戶,也更有機會創造更有價值的保單。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這輩子大家遲早都會遇到登門拜訪的保險業務員。不妨試著從現在開始,在與業務員討論之前多收集資料,認識保險商品的種類與性質;在與業務員討論的時候,要更理性地評估自己的需求,避免衝動地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市面上有很多相關的入門書籍,例如《保險規劃新手自學》等,多看幾本無妨。
買房地產雙鐵律:量力而為、需要才買
接下來,談談大家都很關心的房地產。到底,現在是不是買房子的最好時機?房地產是否已經出現投機泡沫,不能買了?還是,房地產將來還會大漲,所以現在要趕快進場?
我知道,這些問題現在大家都很好奇,但老實說,對於入門者而言,卻不是最該關心的重點。
道理很簡單:第一,你很可能根本買不起,既然買不起,講也是白講;第二,你很可能根本不需要買房子,既然不需要,幹嘛浪費時間去討論呢?
先不要以為這樣講很掃興、很沒志氣。要知道,買房子,不是買包子,動輒好幾百萬,你就算不吃不喝十幾二十年,工作到累死都未必存夠錢來買,豈能不謹慎而行?但相反的,當你謹慎而行,確認了以下的規則,我相信未來不管你買什麼樣的房子,都能高枕無憂。
首先,買房子的第一條鐵律,是量力而為,而絕對不是打腫臉皮充胖子。我看過很多房地產新手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買了自己負擔不起的房子,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一般來說,不管房價高低,一般人所能負擔房貸的合理金額,大約是家庭收入的四成。也就是說,假如你跟另一半的薪水加起來,一個月有六萬,那麼你的房貸支出最好就不要超過兩萬四。
為什麼要設定比率?因為,這樣你才不至於陷入太沉重的負擔,進而衍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我有個朋友,曾經為了讓老婆孩子開心(其實還加上自己的虛榮心啦),硬是買了一棟超大豪宅,結果房貸算一算,就算利率很低,一個月還是要負擔相當於他家庭收入的六成。他原本心想,沒關係,我可以賺更多錢,於是就買了。
負擔沉重的他,於是花更多時間兼差了。而且平常必須省吃儉用,也變得斤斤計較起來。結果,兼差太長時間的他,反而沒時間陪伴家人,也幾乎沒時間待在新房子裡享受;更糟的是,壓力沉重的他變得很焦慮,很易怒,與家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壞。原本買房子是為了讓家人開心的他,最後與另一半鬧分手收場,房子後來也賣掉了。
這,是人們平常很少談到關於買房子的「非經濟面」問題,卻是百分百因「經濟面」而起。你可要放在心上,別讓自己為了幸福而買房子,最後卻掉到不幸福的下場去。
再強調一遍:不要買自己負擔不起的房子;就算為了虛榮、為了憧憬將來的房價而願意承擔較重的負擔,也要有心理準備:千萬不要因為有負擔,而壞了平常的生活品質。
我要講的第二個鐵律,是:有需要才買。這不是廢話嗎?不是,因為我們都相信,有土斯有財,所以很多年輕人往往不假思索,不管需不需要,很年輕就去買了房子;然後呢,所有的人生決定就變得跟房子有關了。
如果你很早就立定志向,早一點買房子我也不反對。只是如果你覺得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你想多嘗試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職場試試身手,也許你就還不是需要買房子的人。
否則,為了買房子而肩負沉重的房貸,而且還賠上未來的無限可能,太不值得了。與其花時間去討論買什麼房子,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研究這個世界,探索自己的生涯。將來生涯有成,房地產再貴,你還怕沒錢買房子嗎?
說到這裡,讓我們回頭談一下現在的房地產熱。這裡也有兩個觀念,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但還是要藉這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房地產的價格,必須配合經濟基本條件。基本面不好,房價應該下跌,反之亦然。關於這點,政大教授張金鶚的研究很完整,台灣(尤其台北市)的房價,偏離經濟基本條件很遠、很遠了。
其次,房地產未來會漲會跌,是沒有人能打包票的。就跟所有工具一樣,房地產價格所反映的,從來就不是「現在的價值」,而是購買者對「未來的想像」。就像十年前,當大家都對未來很悲觀,誰能料到今天房價會突然暴漲到這種程度呢?現在的道理相同,誰敢保證未來十年,我們還能這麼樂觀地期待房價上漲?
正因為不能,再加上房地產所涉及的金額太高,所以,不要輕易地做決定,好好評估自己是否真有需要、若有需要又是否負擔得起,這樣,無論將來房價漲跌,你都能安心過日子。漲,太棒了,跌,也還是能開心過日子。這樣,不是很幸福嗎?
【課後作業】
//////////////////////////////////////////////////////////////////////////////////////////////////////////////////////////////////////////
你覺得自己現在需要買保險或買房地產(二選一)嗎?為什麼?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吧。
//////////////////////////////////////////////////////////////////////////////////////////////////////////////////////////////////////////
來去留言回答本週「課後作業」拿一萬元!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