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我們會笑笑100年前人們的天真,然後在一個看似黑暗的故事中,找回對未來的夢想。
作者:DL / 2010-05-07 瀏覽次數(3698)
維基百科上,關於「世界博覽會」的辭條是這麼寫的:
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目的,是透過一個國際性的展覽平台,使參與的國家在主題上得到廣泛的聯絡與交流。世界博覽會是對當時社會文明的智慧的一種記錄,和對未來的前瞻。
1890年,經過幾輪投票,芝加哥打敗紐約成為世界博覽會的主辦城市,這表示它必須在三年內改變當時人們對這個城市屠宰場、工業城的刻板印象,它被賦予重生的機會。芝加哥可以,或許也必須變成一個充分展現出所謂「社會文明的記錄」以及「人類科技工藝的進步成果」的城市。另一方面,辭條上沒有提到的,從決定打造世界博覽會的那一天開始,一直到博覽會結束,大量的人力、無數超乎想像的計畫或建築、很多很多錢,瞬間湧進這個城市,原本平靜的芝加哥突然變的活力十足,什麼改變都不會令人意外;它像個被棍子猛力翻攪的池塘,原本不為人知的藏汙納垢,一下全給翻了出來。
這幾天,看著上海世博的新聞,突然覺得不知道實際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印像比較深刻的會是前者,還是後者。
或許,「世界博覽會」一開始被賦予的目的是對既有文明成果的檢視記錄,當然,對主辦國來說,「宣示國力」肯定是比較重要而且更為實際的部分。只是在21世紀,當整個「世界」的概念已不若以往,人與人、國與國的關係也有了新的詮釋,所謂人類文明究竟可以如何定義?我們或許可以用反諷批判的方式解讀當下博覽會的荒謬趣味,比如我們可能得經過很不環保的過程才能展現自然永續,或是用很誇富的方式告訴世界什麼叫作城市的美好未來。
也或許,可以站的稍微遠一點,單純的看看關於人,關於我們對一個城市的改變跟對未來的夢想。不是被過度渲染包裝的那種,而是在經歷濁水翻攪的過程中,每個人自己發現的。所以,或許我們應該回頭看這本關於1890年代,如何「籌辦一場世界博覽會」的故事,然後我們會笑笑100多年前人們可愛的天真奇想,對美好未來改變的堅信不移。
然後我們會在一個看似黑暗的故事中,找回對未來的夢想。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