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很多情況下,我們被唬了,自己都還不知道。

  • 字級

文/達利

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用數字唬人」的書。

不過,用數字唬人,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情況下,我們被唬了,自己都還不知道。

舉個例子來說:有 10 個人身上都帶著錢,平均起來每個人帶了 10 元;那麼,猜猜有幾個人身上的錢低於平均值?

我們或許會直覺地反應:大概有 5 個人身上的錢不到 10 元吧?平均數不就是這樣嗎?有的人多一點,有的人少一點,全部加起來後得到總數 100 元,除以人數 10,就得到這個平均數字 10 元了嘛。

但如果這 10 個人裡頭,有 9 個人身上都只有 1 塊錢,而有一個人身上有 91 元,那麼總數一樣會是 100 元,平均一樣會是 10 元,但卻有 9 個人低於平均值 10 元哦──而且低得很誇張,這 9 個人身上的錢,只是平均數 10 元的 1/10 而已。

你以為這個例子太誇張了嗎?事實上,我們從政府和媒體公布的所有數字裡頭,可能都藏有這樣的陷阱:只要有一個富豪加入,他的年收入就可以把大家的平均年收入拉高,讓數字看起來很傲人,但卻讓收入中等的大多數人變成收入低於平均值的低收入戶。

平均數的算法當然沒有錯;但如果我們沒搞清楚來源、就只看最後的數字,那麼很容易就會誤解情勢,做出錯誤的判斷。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政府公布,將在新的一年撥下十億元來補助醫療資源,這筆錢夠不夠多?

十億聽起來很了不起,但如果我們約略把台灣的人口算成兩千萬人,一除之下,每個人分到的也不過就是 50 元,在某些醫院裡,這連掛號費都不夠──這麼看來,十億元夠多嗎?

《如何用數字唬人》一書,講述的就是這類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數字的觀念,以及讓這些數字變得比較容易理解、讓我們比較不會被騙;當我們看到媒體公布「吃 A 食物能讓罹癌率降低十倍」或者政府喊出「下一季有信心讓就業率提高一成」之類的數字時,可以多想一想背後的原因,別急著隨之起舞。

數字是絕對的,但來源、計算方法,以及提出數字的單位,都與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有關;倘若我們只以數字來做唯一的判準,那麼,很可能我們就被唬了。

這不是一本教你怎麼「用數字唬人」的書。

相反的,這是一本教你怎麼不被數字唬住的書。

讀完深入淺出的《如何用數字唬人》,想再用數字唬住我們,其實就沒那麼簡單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界地球日 反思環境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

#世界地球日 從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到山岳知識,擴及人與環境,包含觀光產業與我們賴以維生的飲食供應鏈連結到經濟層面,讓我們一同反思環境與日常之間的關聯。

14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