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或許,比較美好的想法是,我們能藉此對自身所謂豐足、所謂進步,有另一層的體認吧。
作者:DL / 2008-11-19 瀏覽次數(3341)
書封上的女人叫作莫妮卡,旁邊是她一歲多的兒子,巴索。莫妮卡大約20多歲吧,照片看來的年齡更小,可是讀著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有一種她應該已經40多歲的錯覺。
或許是因為她與作者的主客關係,讓她們倆對話常充滿著指導、照顧的感覺。或許是她從事的工作,莫妮卡是一名產婆,她同時也是村子裡的醫生、護士、衛生教育員,由於職業訓練,她幸運的比許多當地人擁有更多西方知識,也因此她總是在照管著所有的人、擔心很多很多事。也或許因為,她是個女人,在馬利這個地方,她必須了解很多,然後成熟的面對它。這些,造成我的錯覺,然後在每一次闔上書,再次看到書封上那張相片的時候,想到「對,莫妮卡是這樣的一個人。」
莫妮卡是作者克莉絲在當地的「看護人」,克莉絲是一名國際組織的志工。是的,這又是一個志工的故事。不過與年中讀的《邊境漂流》略有不同,這個村子只有克莉絲一位志工(後期多加了另一位,是後來成了她先生的約翰),她主要是來協助莫妮卡,從事村子裡生產和醫療的工作。克莉絲初到這裡時,什麼都不會。大學剛畢業的她,沒生過孩子、沒進過醫院產房,卻跟著莫妮卡在只有水泥牆跟草墊的「生產小屋」裡幫產婦接生。
她是來幫助、服務的嗎?誰幫誰?
賴樹盛在《邊境漂流》裡說到,許多年輕的志工為了成就一己的服務熱忱,寒暑假來繞一圈,假期結束後離開,滿足了一個看似無私大我的夢想,卻不知當地長期服務志工為了這一趟必須做的諸多安排,更別說這種儼然自助旅行的活動對當地是否真有什麼助益。
這麼說當然過於苛責沉重,只是我們真的不能確定,在所謂第一世界憑著豐足資源、進步知識所發動的各式各樣的援助、救濟活動中,真正獲得的,是誰?是被援助的對象嗎?還是一己施與的滿足?或許,比較美好的想法是,我們能藉由這些援助活動,對自身所謂豐足、所謂進步,有另一層的體認。
在這裡,我猜,克莉絲看到的是女人。因為我也是。
莫妮卡有自己的工作,有一份政府發的薪水,可是她的錢永遠不夠用,因為領的人不是她。簽名領受這份薪資的是她的公公,而這是當初她可以去學習並擁有這份工作的條件。克莉絲在接生過程中發現,當地的女孩子在小時都必須割除部分生殖器,這是當地傳統的女性成年禮,幫助女孩未來能勝任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除了衛生和技術問題造成的許多後遺症,我們如何能想像,這是一個由年長女人操做的危險的、去除女性性慾的手術,為了幫助她成為「賢妻良母」?還有許多我們可能從來未曾想像過的情境,因為真實,引導我思考未曾認真面對過的問題。
或許,得到最多的,是在閱讀著他們一筆一字的真實記錄的我們吧。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