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灑
好羨慕故事裡的人,他們的生活,過得與平常如此不同調。
記得第一次看《千江有水千江月》時,因為結局不圓滿,一直過了好幾年,才再提醒勇氣看第二次。或許是經歷與想法不同的關係,對於不圓滿的結局,第二次看完後,並不排斥,反而會欣賞蕭麗紅對於書中角色及情節的安排。漸漸地,對於各種故事多元的結局,無論是好是壞,只要適當,都能接受。
這是以前的自己,故事好不好看,以結局定生死。
但現在,喜歡看故事裡的主角,他們靠什麼吃飯?他們的職業,到底是什麼?
剛看完《等待,是為了和妳相遇》,故事發生在一家水草店。智史是一位水草店老闆,他從小就對水生植物有一股莫名的喜愛,為了觀察湖裡的植物,整個人的臉,幾乎是貼著湖面。也在這段時間,認識了一輩子的朋友──佑司與花梨。雖然其間三人因為搬家等各種原因,彼此失去聯繫,但後來,卻也因為智史開的一家水草店,將彼此的生命圈再次串聯。故事之外,還介紹了許多水草名稱,或水草店的老闆與員工,平常都忙些什麼,或水草店的顧客是哪些人,彷彿就看到另一種生活型態。
或是,小川洋子的《無名指的標本》,是發生在一家標本店的故事。人們為了各種目的,希望將各種過往的東西封存,製成標本。有個女孩,是火災的唯一生還者,在災難後的現場,看到三株生長在廢墟中的菌菇,想到因為這場火災而喪生的爸爸、媽媽、弟弟,便請標本店的老闆,將這三株菌菇做成標本。或是,失去男友的女人,要將代表男朋友的曲目,製做成標本。原來,標本店能做的,不只是將曾經活著、後來死去的生物做成標本,標本製作者,必須學會聆聽,將各種代表各人的回憶,以最適當的方式封存。這是發生在標本店的故事。
又或是,在《一把雨傘給這天用》的主角,職業是試穿新鞋的,為了試穿新鞋,他在城市裡不斷遊晃,親身經歷一座城市的不同面相。或是,《失物招領處》裡的亨利.倪浮,在火車的失物招領處裡,在遺失與領回的過程中,聽到這些失物與失主間的故事。或是,《過於喧囂的孤獨》老打包工漢嘉,在地下室裡獨自處理著廢紙,彷彿也用著某種珍惜又無耐的步調,整理自己的人生。
故事到處存在,也給人夢想。無論是村上春樹故事裡常出現的酒吧、市川拓司的水草店、小川洋子的標本店,或是赫拉?巴爾的碎紙處理廠,會因為不同的生活方式,讓故事產生不同的火花。這些場所,都存在於身邊,但卻很少有被他人熟悉的機會,發生在這些場所的人,看似平凡,但卻都有故事,也讓人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人們同樣面臨喜怒哀樂等人生課題,但卻能以不同的觀點,找到不同的方式為自己的困境解套,找到出口。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