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定決心,等我回美後一定要向大王借這本天書來好好欣賞欣賞!
果然我實踐了我的約定(其實沒有和誰約),開始讀這本《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不幸我只讀了一點點(還在作者自己的序言那裡而已)就讀不下去了。因為作者在那裡提到一個和本書書名有關的小故事:一個初到紐約的觀光客,來到碼頭看到各式豪華私人遊艇雲集,導遊於是和他介紹「看!這一艘是銀行家的遊艇」,「那一艘是股票經紀人的!」這個觀光客於是問:「那,顧客的遊艇在哪兒?」
上面那個小故事一下子就懂的人,我相信你對理財一定很有概念,要不,你應該是天才之類的奇人(要小心天妒啊)。坦白說我完全不懂,而且就是因為不懂,我立刻想放棄這本書──不該是這樣的嗎?連書名都不能領會了,還看下去做什麼?整本背下來我也不會知道自己在看啥。所以我立刻上網另買其他新書。
大王看我不想繼續讀,第一件做的事居然不是唸我或嘲諷我,而是立刻把書要回去(還仔細檢查有無毀損),小心翼翼地放回他私人的藏書架,一句閒話也沒多說,彷彿我沒有耗損到他的寶書是最好不過,天下沒有比那更幸運的好事。看到他那種失態(失常態度),我又遲疑了,我又肯定自己絕對是錯過了人間極品之類的東西!所以我又把書要回來繼續苦讀……
幾天後,悟不出天意的我只好問大王,「顧客的遊艇在哪兒」究竟是什麼意思?大王說,股票經紀那些人等不是應該幫客戶賺錢嗎?很多專家老師自己也會這樣誇口說能幫客戶妥善理財、賺進投資收益,既然如此,那些人有錢買私人遊艇,他的顧客們不也該一樣榮華富貴嗎?所以,他們的遊艇(們)在哪兒呢?(那個紐約觀光客是誰啊?居然會問得出這種問題,我因此不怎麼相信他是尋常人。)
原來遊艇在哪兒一點也不深奧,只是此科系向來沒有進入我的世界罷了,但是我為何還是要讀這本書?因為聽說它真是經典。此書第一次面世於1940,距今雖已過70年了,它還是很多投資者心中的光明燈,它說明了即使時代已經改變,人心可能還是一樣,而或許遊戲已經進展到第七代了,山寨版破解片都出了,它還是沒有脫離第一代的雛形和精神。更重要的,這本書聽說苛刻卻極生動有趣,而且文筆還很好,因為他後來還去當童書作家。(我之所以用「聽說」兩個字,是因為我對各項投資並無基礎認識,加上這裡的趣味都很高深玄妙,如同我一開始就不能領略顧客的遊艇在哪兒一樣,自然有很多部分我得承認我不可能一夜間成佛悟道。)
我雖然不理財也未做任何投資,不過有些問題我確實也好奇過,比如本書作者Fred Schwed本人曾是華爾街股票專業交易員,在他上班的第一天,目睹了一位紳士在早上十一點鐘買進某股,同天下午兩點半賣出,幾小時之間他就賺了560美元。Fred於是問了他的資深同行:這560元是從哪裡來的?當這位紳士賺了560元的同時,有人賠錢了嗎?類似這種問題我當然也曾好奇過一兩回,投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漲和跌,究竟憑的是什麼?我相信,像我這樣未曾做過投資的人,一定也有不少人曾經想要搞懂這一切的原理。
Fred認為,當時他那些資深同行們向他解釋的幾個論點不但不是真的,甚至事後(在他自己打滾於此業多年後)還認為那些論點簡直荒謬可笑!不知怎麼地,看到這裡我居然覺得本書其實還蠻勵志的!──那些專業的人都搞不清了,我不懂又算什麼?誰真的懂呢?懂了這世界就沒有窮人了。而且依Fred的想法,他認為最多的投資人的心態是害怕把錢放在銀行(如同我們台灣很多名師也常用來威脅平民的說法:那種錢是死的),然後憑感覺喜好買了一些股票(多數是知名穩定之大公司的股),或是因為怕自己的錢跟不上別人增值的腳步,就逼自己去「投資」,然後就預期要莫名其妙地獲利、甚至養老了(就算有打算耐心且長期地等待),不幸的是,Fred認為這種人通常是股市的輸家,他甚至認為一個投資人如果沒有心想要認真理解投資,不如乖乖把錢放在銀行,還更老了有靠,何必去投資別人的遊艇?坦白說,我後來真的把它當勵志書讀了,把錢放在銀行原來一點也不笨哪。
當然,這本書還是有一些趣味是我能懂的,例如:
"they told me to buy this stock for my old age. It worked wonderfully. Within a week I was an old man!"
他們叫我為了我的老年著想去買那股。它實在是太神效了,一星期內我就成為一個老頭!
其中也有發人深省的問題:
Bishop Berkeley propounded the classic question: if a great tree falls in the forest, does it make any noise if no one is there to hear it fall? He decided it doesn't, which for all I know is the right answer. If the bishop were living today, I believe he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is question: if a great corporation is toppling over, does it do anyone any financial harm if no one knows that it is toppling over?
Berkeley主教曾提供了一個經典的問題:如果一顆大樹在森林裡倒下了,它會發出任何聲響嗎?如果沒有人正巧在那裡聽到。主教決定它不會,這就我所知它是對的答案。如果主教至今仍活著,我相信他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如果一個大公司正在垮台,它會對任何人造成任何財政上的損傷嗎?如果沒有人知道它正在崩解。
我必須說,因為我自身對財經的知識低於基本常態,讀這本書對我而言還蠻痛苦的──一堆專業財經單字要查,查了和沒查也沒差別(比如你知道了「short」是買空賣空,但那是什麼東西?),大王又不准我折他的寶書做記號,我認為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連三分之一都談不上,我只能說,這本是大王的財經愛書(連同《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一書,他說如果他得被流放到無人島,而且只能選一本書隨行,他會選《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中文版本名《股票作手回憶錄》),雖然出書年份很古早,但都是蠻被公認的經典,因為人性和金錢遊戲的神髓在這兩本書中,並沒因為年代而不同。
(圖:張妙如)
我很遺憾沒能一週徹悟地和大家分享得更精細些。不過若說到人性,我想我至少做對了一件聰明的事:不去碰自己沒心想去認真理解的東西。你不可能贏,甚至連累積經驗都談不上,就像我受誘惑而勉強讀了這本書的下場一樣。
最後要說的是,《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在台有出中文版,中文書名叫《股票市場顯相實錄》,我看到時,不敢置信地用財經口吻假專業地唉了一聲,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顧客的遊艇在哪兒啊!?
張妙如
從服裝設計跳到漫畫家,再轉而興起圖文創作的潮流,近年更嘗試寫偵探小說。知名作品有《交換日記》、《西雅圖妙記》等,作品風格走輕鬆休閒路線,耐看又帶著時髦感。現今旅居西雅圖。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