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當我們在閱讀每一個感人的故事時,有沒有意識到,可以把自己放在不一樣的位置?
作者:DL / 2008-06-18 瀏覽次數(7811)
書還沒出,出版社就非常重視的先給了書稿;看過原文書的外文館編輯也極力推薦。的確,這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原本我一直疑惑著的,為什麼,為什麼摩頓森要守著當初那個一時衝動出口的承諾?即使為此放棄自己的生活、愛人?書裡仍然沒有告訴我理由,不過起碼向我證實,的確有人這麼做了。
只是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看著以摩頓森的主觀視角敘述的故事,我的腦子一直轉到不同的場景。
當摩頓森說到,他終於籌措到足夠經費,採買到建學校需要建材,卻被過去登山時熟識的廚子、挑夫「騙」的團團轉。有人要拐他到自己的村子蓋學校;有人說他曾經答應過要回來蓋一所訓練山難救援的「登山學校」……因為語言上的障礙加上人生地不熟,摩頓森又急又氣,覺得這些過去的朋友怎麼一夕變了樣?
可是我一直想到的是,那廚子、那挑夫,那兒的人到底有多窮?他們有多希望能有一所天上掉下來的學校?我們如何能想像一個沒有學校的地方對知識的貪婪?而他們又是多希望能替下一代爭取受教育的機會?
或許因為是學校,是教育,是一個我們不太會想要「貪」的東西。
當摩頓森說到他回到科爾飛蓋學校的過程,他急吼吼的,一心只想快點把學校蓋好。終於有一天,村長請他喝了三杯茶,告訴他,在這裡時間並沒有這麼急,你不只要完成工作,還要重視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我們雖然沒受過教育,但是我們並不笨,我們已經在這裡居住生存了很久。」村長說。
那些個高山村落的村民們,年復一年,在燒糞取暖的屋子裡等雪融、年輕男子等著父母指婚的年幼姑娘長大、獵人等待獵物靠近,所有人,都在等著政府曾經允諾的學校出現……而這一切從他們的口中說來是如此自然從容,他們究竟是怎樣看待這個急吼吼的年輕人、匆匆來去的攻頂登山客,以及這個,他們沒有跟上腳步的世界?
我想感動我的,或是讓我好奇的,是作者細膩描寫中所透露的,一個我所不知道的文化、一群人,以及他們的人生。一個個事件的陳述,無形延展了我的想像空間。
我們接受太多西方主流觀念的訊息,尤其描述的是非主流文化。老實說,這一本也是。因為它講的是「摩頓森蓋學校的故事」。只是我們在閱讀每一個這樣的故事時,有沒有意識到,可以試著把自己放在不一樣的位置?所以,看到一半時,我默默的希望,未來會有這樣的一本書。或許是一個中年的、巴基斯坦女子的回憶錄,開頭可能這麼寫著:
我十歲的時候,有個高大的美國人來到我們村裡,他是來爬山的,可是他跟一般爬山的人不一樣,因為,他替我們蓋了一所學校。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