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某些部分,或許不只是雙胞胎,也是困擾我們每個人的問題吧。
作者:DL / 2008-08-06 瀏覽次數(4480)
而支持領養機構這麼做的,是當時正在研究中的,認為將雙胞胎分開撫養比較好的理論。研究者認為,這麼做一方面可以減輕領養家庭負擔(不用一次養兩個),再來由於被視為單獨的個體對待,有助於促成各自較完整的人格發展。
不過研究者沒說出的真正目的是,他們想實驗,先天基因跟後天教養,哪一個影響比較大,有著相同基因的雙胞胎,正是最好的研究樣本!
看到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有著雙胞胎姊妹的朋友。每當有人知道她是雙胞胎,總是會興奮的問她:你們,長的很像嗎?有人把你們認錯嗎?有心電感應嗎?會同時生病嗎?我打你,她會不會感覺到痛?我想,應該沒人會喜歡這種被當成白老鼠的感覺吧,而她,更是時時介意著,她不喜歡從小長輩總愛幫她們穿上一樣的衣服,不喜歡別人總是用「你們」取代「你」,她總是慎重其事的告訴大家,我們是兩個人。
開頭這段看似暢銷小說的情節設定,是一本書的背景。《孿生陌生人》是一對曾經被拆散的雙胞胎姊妹,三十五年之後重新找到彼此,她們一起尋找生母、探究當初被拆散原因,同時也重新認識彼此的真實故事。書中以姊妹倆交錯敘述的方式,一方面講述探究真相的過程,穿插她們查到的關於雙胞胎、關於領養、關於整個研究的內幕;一方面也在檢視自己的前半生(或許是突然有了對照組了?),檢視我們習以為常的諸如個體、獨立、家庭的觀念。
雙胞胎一直是個話題,不論在研究層面、小說主題,甚至生活中都是。一模一樣的臉孔、完全相同的基因,當然容易激起好奇,甚至順之而生一連串想像。書中提了很多引人思考的問題,像是雙胞胎實驗的道德性爭議、突然出現的姊妹對安穩生活的衝擊(尤其當兩人的生活是有落差的時候)、對患有精神疾病的生母想像、領養父母會遺憾自己當初遇到的不是另一個孩子嗎?決定我之所以為我的,是基因?還是環境?在非常戲劇性的感性背後,其實是很多社會議題的討論。
看著看著,我發現,某些部分,或許不只是雙胞胎,也是困擾我們每個人的。
當我們非常努力培養自己做為一個獨立個體時,所謂的獨立、個人特質,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面對他人時判斷的標準又是什麼?看著書頁中兩張似像不像的面孔,這的確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