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陶傑:無菁英、無型男的年代

  • 字級

陶傑
(圖:本事文化提供)

美國拍出3D電影《阿凡達》之後,香港也要拍3D電影,「但卻是拍肉蒲團,惡俗不堪,下三濫的色情片,還有臉去歐洲推銷,真丟人。」陶傑說,問題出在香港缺乏「有型」的人,他這一句話,即顯出其對時事直言不諱的性格。
陶傑曾在英國BBC工作多年,回香港後即投身於報紙、電台、電視等各式媒體,香港另一文化人梁文道找他做電視節目時,封他為「香江第一才子」,對此他笑說,既不能承認,又不能天天否認,「但不馬上否認,香港媒體又會說我以香江第一才子自居,這就叫捧殺!」

他認為現在沒有才子,才子要懂琴棋書畫、要風流,「現在到處都是狗仔隊,怎麼敢風流?不風流還才什麼子呢?」沒有才子不要緊,但是沒有「有型」的人問題就大了。

這是個,無菁英年代
這是個,無菁英年代
新書《這是個,無菁英年代》中有一篇〈秋瑾與呂碧城〉,他推崇呂碧城為中國百年第一型女。有獨立性格、有自己的見解、有膽色、有知識修養基礎、有國際視野,這是他對「型」的定義。就他觀察,台灣有型的人很多,陳文茜天不怕地不怕,連中國當紅作家韓寒都敢罵;楊照對於國際時事、新知識都能掌握,通識夠,而且能深入淺出。南方朔在民進黨執政時批判阿扁,國民黨執政批判小馬哥,顯現台灣知識份子的獨立性。

「有型的人在中國和香港都不會出現,經過明清兩代加上毛澤東,把大家變成奴才,變成Yes man,只會說是是是,」因此都不符合他對有型的定義,「香港也是,到了四十歲男人的性徵就消失,大肚子掉頭髮,唯唯諾諾,人格、外表太監化,沒辦法,只想往上爬。」

他認為港人治港十二年失敗,但香港品牌還是高出中國一截。他有位北京朋友,一年才去香港幾次,陶傑問他,為什麼要在香港買車?「他說喜歡來香港開車的感覺,大家看見就紅燈就停!警車也停!」他們來香港就是要這分安全感,法治精神、合約精神、衛生法令、消防條例,都是英國留下的。

台灣也有殖民歷史,主播報完新聞都會點頭,高官做錯了事向人民鞠躬,「這都是學日本的,禮失求諸野,台灣從日本學會了禮義。」

各國都有好的文化值得學習,因此做一個國際公民最重要不過。余光中曾有詩,「在國際的雞尾酒裡,我仍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陶傑認為余光中去美國留學,在國際酒會上和西方人很難溝通,這是早年知識分子的心態,很正常。但現在全球一體化,隨時可以跟挪威人討論一場演唱會,這是從前做不到的國際公民。因此他寫了另一篇文章〈在國際的雞尾酒杯裡〉,一輩子這麼短,要當個國際人,將自己調成一杯雞尾酒,學習各國的優點,不要再爭論自己是哪裡人,將自己的內在氣質國際化。

他舉例,倫敦、荷蘭的菁英在四十歲之前不買房子,都是騎腳踏車而不開車,因為太年輕有房有車之後,就有一種假象,覺得自己事業有成了,心態就會怠惰了,冒險精神慢慢就沒了。他們有這種集體的意識,要創造性的賺錢,比爾蓋茲、賈伯斯也是這樣,要靠創意賺錢,不要投機性的賺錢,「相較之下,香港的億萬富豪都是靠房地產。」

他來台灣看電視新聞,看到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似乎觀眾只對自己的鎮、自己家前的溝渠有沒有修好感興趣。「如果懂英文,應該多看《經濟學人》(Economist )、《觀察家》(Spectator)、《立足點》(Standpoint) 這些雜誌。」

無法風流而當不成才子的陶傑,批港中台、批馬英九批胡錦濤,旁徵博引而談笑風生,當然也可以不當才子,在這個無菁英年代,當型男豈不更好?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5079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50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