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青田街一號》李中:世界上99%的事情不需要天份,只要有熱情就好

  • 字級


(攝影/陳佩芸)(攝影/陳佩芸)

 

李中的父親,是當年與吳念真齊力推動台灣新電影小野,很多人以為,他走上電影這條路是自小受父親影響,實則不然。

「我童年中的記憶,爸爸是寫作的。」李中10歲時,父親便離開中影,潛心在家寫作,陪伴孩子長大。耳濡目染的他,17歲即出版第一本散文創作,「我太早就想走爸爸的路線,用文字創作。」政大社會系畢業後,他視出版社編輯、廣告文案為出路,直至2004年受製作公司之邀,改編其備受爭議的情色小說《惡男日記》,才意外把他引到另一條路上。繞了一大圈,李中發現,從小就喜歡看電影的他,真正想做的是電影創作。「後來回去看我的文字,很多就像劇本,我很喜歡描寫影像,畫面是我建構文字的方式。」

當初申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影製作系時,他曾拍攝一個紀錄短片,內容湊合了抗議張榮發的「零工會」政策、中華職棒等台灣紀事,看在父親眼裡,卻覺一點天份也無。但他終究還是順利申請上了,文字起家的他,原先選填的是編劇組,一年後,因英文不夠好,寫劇本時顯得吃力,才轉為導演組,直接用影像說故事。



然而,進哥大後考驗才開始。其他同學皆身經百戰,宛如白紙的他屢遭冷眼,就連教授亦不假辭色,當著學生面前說:「我覺得在座有人是來浪費學費的,要不要自己先離開教室?」有些人當場被批評到哭,但李中偏偏臉皮厚,佯裝聽不懂英文,照舊坐在位置上,不為所動,「我就是一個臉皮很厚的台灣學生。」

雖然求學過程充滿挫折,但李中達觀地說,「這世界上99%的事情不需要天份,只要有熱情就好。」如此熬過了一年,第二年時,他修了一門英國導演Benjamin Ross的課,這位嘴巴很壞、風評不佳的怪胎導演,卻是啟發李中的關鍵人物。「我被他羞辱了一個學期。到第二學期末,我交了一個作品,他看完後一陣安靜,接著說:拍得滿好的,超級好的。」

就這樣,他的二年級結束了。「原來電影是這麼一回事。」自此,他自覺好像懂了一點點關於電影的什麼。2010年,李中以畢製《麻糬》獲金穗獎最佳劇情影片和最佳導演,並入圍美國學生奧斯卡。返台後,他先後擔任《艋舺》《愛LOVE》幕後花絮導演,也參與《刺客聶隱娘》拍攝;今夏,終於推出個人首部劇情長片《青田街一號》,並入圍富川國際奇幻影展官方競賽長片、瑞士盧卡諾國際影展大廣場(Piazza Grande)單元。

(攝影/陳佩芸)(攝影/陳佩芸)


本片斥資八千萬拍攝,加上一千多萬的宣發預算,耗資近一億,處女作就有這等規格,在籌資困難的台灣電影圈,不可謂不幸福,即便這也意味著相伴而生的壓力,但天性樂觀的李中說,「我的優勢是,這種片子你沒看過,台灣沒這個類型,這部就是第一部,而且陳玉勳導演的劇本真的滿好的。」

《青田街一號》承續李中上一部短片《五樓之二》的混類型風格,自由混搭搞笑、暴力、愛情、動作、恐怖等元素。李中偏愛混類型,由英國導演艾德格.萊特執導的浪漫喜劇電影《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動作喜劇《終棘警探》(Hot Fuzz)是他的心頭好。據他觀察,單一類型的敘事公式容易讓觀眾失去期待,因此目前絕大多數類型片皆會混合其他元素,英雄片亦如此,「為什麼《復仇者聯盟》大家這麼喜歡?你會發現有很多喜劇元素在裡面。」

一如他很喜歡的電影《終極追殺令》(Léon),《青田街一號》同樣以殺手為主角,卻又不希望落入典型的殺手形象,故他塑造出來的殺手,有很孬、怕鬼的一面,「我希望觀眾可以同情他的處境,這很重要。」本片原先設定偏向黑色動作,調性較冷,劇本初稿完成後,又商請「台灣黑色喜劇始祖」陳玉勳協助改寫,「勳導進來後,喜劇成分就增加了。他把旁枝人物處理得非常有趣,各自代表一些屬於人性的部分,那是我原來劇本沒有的。」

殺手「青田街一號」


張孝全飾演殺手「青田街一號」(劇照/牽猴子提供)


面對百人龐大劇組,身為新手導演,在現場是否擔心難以駕馭?「我這次很幸運,因為劇組都很專業,每個人都比我有經驗,演員、攝影、監製,這些人把你hold住了,我很專心地在跟演員討論表演,導演其實就是做這件事情就好。你不會的東西,就去找會的人把你圍繞,我旁邊是最好的團隊時,成功機會就高一點。」

也因為沒經驗,所以李中給演員的空間很大。一個演員的表演,會牽動另一演員的表現,整體拍攝過程採取的是一種彈性有機的方式,實驗各種可能,才逐漸發展出現有的樣貌。「演員說這部電影跟劇本上完全不一樣,在現場拍攝時他們也不知道結局會是怎樣,好像大家一直都在一個過程中。身為導演,我其實也不知道。」對他而言,拍攝過程就像雕刻一顆石頭,「事實上它已經有一個樣子了,只是你愈敲愈發現它本來的樣子。」

(攝影/陳佩芸)(攝影/陳佩芸)


簡單說來,《青田街一號》講述的是一個殺手改過自新的過程,從殺無赦到手下留情,殺手人性裡的善與軟弱,一點一點被勾引出來。在都市中長大的李中,深感城市裡充斥著惡意,每個人身體裡多少都湧動著惡的因子,只是有無被激發罷了。他認為人性有其灰色地帶,遂想藉此打破過度二分化的善惡定義。「善惡是一念之間,沒有人是永遠的善人,也沒有人是永遠的惡人。善惡取決於那一瞬間你做的決定。」就像他的短片《麻糬》的結局,護照被扣留、思鄉心切的外傭,是否願意出手救雇主一命?此一抉擇反映出善惡之間的拉扯。「我對人的決定這件事很有興趣。善不一定會有善報,可能會付出代價,正因如此,行善變得更可貴。它是一個必須不斷被測試的東西。」

撇開這類嚴肅命題,李中其實只希望觀眾開開心心看片,享受其中的懸疑,對於開放式的結局抱持困惑與好奇,如此就夠了。


《青田街一號》,8/20上映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鬼月的情人節,就該看些人鬼殊途的愛情

鬼門開的同時,牛郎與織女也正在見面,結合這兩個節日,讓我們看看人與鬼/妖之間,有怎麼樣的愛情

38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