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昔日之味】謝忠道:鍍上金黃的色澤,飄出誘人焦香──蔥油餅

  • 字級


昔日之味

昔日之味

以熱愛美食聞名的老作家池波正太郎,在五十多歲時寫下了《昔日之味》。書中以溫柔幽默、帶著濃厚情感的文字,記下那些讓他低迴不已、陪伴他走過數十年時光的老食物與老餐廳。

每個人的記憶中總有那麼幾道菜、幾間餐廳。或許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用心營業、讓你每回踏入店門就感到一陣安心;也或許是旅行一期一會、或因為其他原因不知所終,但那味道、那人情,卻始終鮮明的活在心裡。

你心目中的「昔日之味」是什麼?這次,一起來聽幾位深知食物與老滋味之美的作家們,分享他們的「昔日之味」。


文/謝忠道(旅法飲食作家)

我是個在夜市長大的孩子。一起玩的同伴都是夜市裡擺攤的生意人家:修理鐘錶的、包子饅頭、楊桃汁、冰可可、殺蛇剝皮賣藥酒、抽糖果玩具、賣香燭紙錢的,非常熱鬧有趣。那是個自成一格的小世界,沒有哪個攤子算得上地方名產或是有觀光客排長龍搶買,孩子饞嘴的眼光也看不到多遠,就是一條街上的東西而已。

下課時候,總有個老太太推著一個流動的攤子賣蔥油餅。大概是沒有能力在夜市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只能四處遊走,她沒有固定的路線或是地點,非常神出鬼沒,簡直就是可遇不可求。遇上了,有人要買,就在路邊當場煎,熱油香氣也跟著四處流竄。對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來說,傍晚放學時已經飢腸轆轆,那個香味是多大的誘惑。

老太太的攤子很克難,最早是一塊紙板上面寫著「蔥油餅」,曾經燒掉過;後來變成一塊白色壓克力板,蔥油餅改成紅色的手寫漆字,下面更小的字寫著「每個3元,加蛋5元」。攤子上一個圓型油鍋,一半有網架,煎好的餅就先放在上面瀝油。攤子桌面是鋁錫,沒有黏板,老太太就直接在上面把預做好的麵糰壓成扁平,放進油鍋裡煎。我很著迷於剛進鍋的麵糰,餅皮周圍開始冒出小泡滋滋作響,慢慢凹凸起泡,然後漸漸鍍上金黃的色澤,終於飄出誘人的焦香。此刻,我心裡總是想著:如果能打顆蛋在上面該多好!然而,我這個孩提時奢侈的願望始終沒實現過。

一塊蔥油餅從壓餅到煎成,前後不需幾分鐘,煎好後,老太太總是先放在網架上一陣子,再放進油紙袋裡給我們──這是最難熬的時刻,明明就做好了,晾在那兒教人乾著急!其實是怕小孩子焦躁猴急,燙著了嘴。我們總是放很多的辣椒醬,吃得狼狽淋漓。

(圖/自由之丘提供)(圖/自由之丘提供)


不過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口袋是空的,我老是看著老太太推著攤子走掉,她推得不快,有點吃力。看到有人買,我也喜歡跑上去看她煎餅。現在回想,她年紀應該不算大,凌亂的頭髮包在頭巾裡,總有幾絲垂在臉頰上,身上一條洗得很舊的白色圍裙,油漬斑斑。生活的壓力吧,皺紋不少,帶著一副鏡片極厚的眼鏡。牙齒不是很整齊,缺了幾顆,但是總有笑容,對小孩很是親切。

記憶中她的生意不是很好,買的人不多,我買過的次數也非常有限,可是不知怎的,每到放學回家後,扔下書包,跑出去和其他孩子玩時,總會留意一下蔥油餅攤子是否在附近,而往往是那一陣突如其來的撲鼻炸油香氣,讓專心在和同伴遊戲中的我抬頭看到老太太的身影。有時,她早已不知去向,煎餅油香依舊瀰漫飄香,遲遲不散。

可能是因為經常吃不到,所以對這塊蔥油餅的嚮往,成為我童年記憶中很特別的印象。多年以後,我在外求學,自己試做蔥油餅,發現其實並不難,對蔥油餅的嚮往也早消失了,只是老太太的身影一直都在記憶裡。

又過了許多年,我定居法國,久久回去一次。夜市已經很不一樣了,規格化的商店招牌,兩側的機車停車位和人行道,看起來整齊很多,但是多數是賣同樣的廉價成衣鞋飾。

我走在變得很無趣的夜市,想著童年時期那些同伴與記憶。忽然,看到老太太推著那一攤蔥油餅,像是從記憶深處裡走來。她推得更吃力了,鼻上的眼鏡更厚了,仍有幾絲頭髮垂在臉頰上,只是換成了白髮。

我對這塊蔥油餅早已失去欲望了,而且也不相信有記憶中那麼好。我最終還是沒再買一塊蔥油餅。加不加蛋也不重要了。

真正的滋味不在味道,而在欲望。這是我很久以後才懂的。


謝忠道

彰化人,大學畢業後赴法國唸書。之後對法國飲食文化產生興趣,並企圖深入體會了解,目前以美食記者與作家的身分長期旅居巴黎,為台灣、大陸、法國的旅遊與美食報刊,撰寫飲食文化文章。著有:《美饌巴黎》(林裕森合著)、《羅亞爾河城堡傳奇》(林裕森等合著)、《巧克力千年傳奇》《餐桌上最後的誘惑》《比流浪有味》《星星的滋味》《慢食之後》《飲酒書》等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跟著波登去旅行,居家式「不設限」之旅

無法旅行的日子,特別想念這位總是令旅行出其不意的男子,是時候複習他的「不設限」精神,煮一鍋紅酒燉牛肉,在家重溫有他的世界角落。

138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