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超過一甲子的日本老牌藝術雜誌《美術手帖》,今年終於跨出日本,發行繁體中文版。它不只是日本與國際藝術世界的往來平台,更讓藝術日常化,走進普羅大眾的生活當中。
不論和藝術有多近多遠的關係,當你翻起你的「第一本美術手帖」,借的也好買的也好,看得懂日文或看不懂也好,無論如何,你就碰觸到藝術的指尖了。
關於一本太好看的雜誌,以及以前一直不敢追求的那些女子……
文/黃威融
關於黃威融的自我介紹,有一個針對個人重度雜誌上癮的版本是這麼寫的:「大學時代編校園刊物,90年代初期進入廣告公司擔任文案,在創意總監許舜英的介紹下開始看《Studio Voice》,2004年跟隨詹偉雄學習雜誌編輯,大量翻閱《BRUTUS》和日本版《GQ》,家裡和辦公室永遠散落著難以歸類的最新日本雜誌。」
不過,在我過去二十幾年的雜誌採買中,《美術手帖》是我非常少買的一本日本藝術主題雜誌。少買並不代表我不喜歡,這就好像不跟一個女子表白並不意味著我對她沒有愛意(由於個人已經到了大叔的年紀,對於所謂的心愛女性有著複雜的認為和在乎,先不仔細解釋,稍後再隨文補充)。
我最常買的日本雜誌首推《BRUTUS》,因為它對我實際的編輯工作大大的幫得上忙,偶爾遇到特別厲害的主題,我會多買幾本作為庫存,或送給年輕編輯當教材;工作之外我最常買的是《Number》,對於日本善於運用照片抒情呈現運動的編輯技藝,只要看到厲害題目的製作,我也會多買,送給熱愛運動但不看日雜的酒肉朋友當作禮物。至於小時候買了很多的《Studio Voice》,其實是讓我非常後悔的投資,因為台灣根本沒有市場和才能擁有那樣酷的文化雜誌啊,但我仍然捨不得丟……(這就好像深深愛上了一個現實條件上無法在一起的女子啊)。
《美術手帖》更是個超越我守備範圍與日常現實的優雅存在——它的物理規格寬14.5公分,高21公分,是小尺寸讀本型的雜誌尺寸。它的定價不便宜,為1600日圓,換算台幣至少五、六百元。日本編輯非常精於把專業小眾主題的雜誌編得親切,它的用紙、印刷品質、版面紀律、內文字體、字級、標題選擇……對我來說它是一本空間品質極佳、閱讀感超級舒服的雜誌。但是,以我個人在本地雜誌討生活十幾年的經驗認為,這樣厲害的雜誌跟台灣搭不起來,短期之內應該也不會有不少人覺得應該要有,因此我偶爾遇到它,很難下手。
不過事情總有轉機(大叔終將遇到需要告白的時刻),2010年九月我終於買了以「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na」作為封面故事的這一期,內容超級精彩,在我近幾年的雜誌編輯教學中,成為我講述雜誌圖片如何和文字搭配的重要教材。回想那年妹島和世+西澤立衛拿到了建築圈重要的普立茲克獎,一大堆雜誌報導他們,而我認為《美術手帖》的成果是最內行深刻,同時輕盈好讀的(這不正是妹島女士和西澤先生作品的核心嗎)。
用粉紅色字體搭配Sanna設計作品,優雅到位(圖/黃威融提供)
首先,它的封面用色過分準確的優雅,搭配Sanna作品大量的白色界面和自然植栽,粉紅色的字體顏色真是太到位;一開始的轉場頁(右頁是日本文化廳主辦的媒體藝術季活動廣告,為何人家的平面宣傳都這麼有水平呢),左頁下方佔了不到二分之一的照片是位於瑞士洛桑的聯邦理工大學的勞力士學習中心夜晚打光的模樣,上方俐落簡潔的一段標題,真是無比詩意的開場啊(什麼是圖文整合的編輯啊,這就是了);再來才是正式的開門跨頁,前面的夜景照片戲劇性地跳接成白天的大場景,光看這三個編輯上的動作,就讓人無比佩服。
左頁作品照與標題的編排作為開場,相當詩意(圖/黃威融提供)
正式的內容以跨頁呈現(圖/黃威融提供)
這本特集介紹了許多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作品,包含2009年妹島建築師在倫敦肯辛頓公園設計的蛇型藝廊。雜誌編輯重要的工作是要懂得選好照片,再來是謹慎地跟美術溝通如何擺文字塊,《美術手帖》在這些頁面做了極好的示範;位於日本中部豐田市的逢妻交流館,是妹島和西澤運用玻璃作為建築創作主要元素的代表作之一,主圖作大呈現空間的穿透性,整體外觀作小放在下方扮演說明角色。2004年落成的金澤21美術館是妹島和西澤標誌性的代表作,這個跨頁版面與其說是呈現建築的成就,應該說這張照片在版面的擺法,是想要追隨建築師對人們在建築之中的相聚(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這樣的版面,我覺得是在跟建築師對話。《美術手帖》你真的厲害。
倫敦肯辛頓公園的蛇型藝廊 by妹島和世(圖/黃威融提供)
日本中部豐田市的逢妻交流館 by妹島+西澤(圖/黃威融提供)
日本石川縣的金澤21美術館 by妹島+西澤(圖/黃威融提供)
戲劇性地,事隔多年以後,《美術手帖》竟然要出特刊中文版,這就好像昔日無能為力追不到手的女子竟然主動約我一起喝咖啡用餐,此刻的我感到無比的甜蜜和幸福。
黃威融
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五年級後段班,當過廣告文案,擔任過幾本雜誌的創刊總編輯,寫過一些書,例如1998年和四位好友集體創作《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2014年的《雜誌俱樂部,招生中!: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這些都跟圖文整合和集體創作有關。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