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但唐謨影評

【週四|電影玩但但】但唐謨:幸好我們還有忍者龜

  • 字級


電影玩但但

土地,總是帶給人安全感。踩在土地上我們覺得踏實,聞一口泥土我們覺得芬芳。我們在土地上生活,我們無法不信賴土地,土地就是我們唯一的信念。

土地確實很安全。很久以前看楚浮拍的《最後地下鐵》,美麗的女演員把猶太劇作家(也是她的丈夫)藏在地下室,以躲避納粹的追捕。未想這一躲就躲了一個世界大戰,可憐的劇作家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他都快要發瘋了。但是我看電影時卻覺得,窩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過一輩子,感覺也很溫暖啊!尤其是窩在土地的下面,一個神祕不為人知的地帶。土地好像是一種抽象概念,讓我們備感腳踏實地的土地,似乎只是厚度等於零的一層地表。地表的下面,卻有一很不安全的世界。

《最後地下鐵》


我們小時候就學習到地球的內部有很多滾燙的岩漿,知道這件情之後曾經讓我陷入一陣恐慌,也懷疑起土地帶來的安全感。之後看了一則報導,提到科學家從地心探測到淒厲的慘叫聲,猶如地獄受苦的人在哀嚎。這則報導簡直讓我坐立不安,再度碰觸了我對地底下未知世界的恐懼。為了解決這份恐懼,我只好相信那可怕的報導根本就是騙稿費的廢文。

人們對於地底世界的恐懼與想像也有歷史可循。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寫了一系列的幻想故事,把這世界變成他的冒險的樂園,其中《海底兩萬哩》《環遊世界八十天》和《地心歷險記》都曾改拍成電影,陸海空的幻想全部包辦,其中又以《地心歷險記》重拍次數最多,因為地底的世界實在太迷人了。故事中,進入地底世界的入口,竟然是我們最害怕的火山口。只見一夥人從火山深入地心,發現了地心裡的另一個世界,甚至另一個文明,並經歷了一連串的冒險。我覺得最好玩的是,電影裡的人從冰島的火山口進入地心,最後卻被火山爆發噴出地底,來到了義大利。整個地底世界以及火山的結構,就是一個很酷的交通運輸系統啊,你可以被火山噴來噴去,然後被載運到各個國家,好像在搭捷運……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地心歷險記》最著名的電影版本有兩個。1959 年舊版《地心冒險》曾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畫面中的一個地底海洋,好像做夢,後來我真的夢到了好多次地底海洋,很美的夢,醒來後一陣懊惱。片中還有巨大的香菇園等非常奇幻的地底想像,我們雙腳下面的世界,又危險又美妙。前幾年又出現了一部 3D 版的新《地心冒險》,故事大同小異,視覺更炫更酷。這個故事不斷被重演重述,想必反映了我們對於地心世界無法抹滅的嚮往與困惑。

1959 年的《地心冒險》


2008 年的《地心冒險》



喜歡看電影台的人應該沒有人沒看過《從地心竄出》吧。這個恐怖喜劇電影自 1990 年起,共拍了四集,跟《驚聲尖叫》一樣。《從地心竄出》的故事,就是一堆大怪物從地底跑出來害人,然後一群鄉巴佬用土法煉鋼的方式跟他們鬥。這種怪物又醜又大,身上有纏人的觸鬚,好像發育不全的恐龍,最厲害的是他們會在地底下面橫行,然後突然蹦出來殺人。這些地心怪龍很好笑,有一隻自己撞到牆壁死掛掉,後來的怪龍還會飛,吃太多還會昏倒。不過他們最喜歡吃炸藥,餵他們吃炸藥就可以搞定他們。

《從地心竄出》



《從地心竄出》又惡搞又搞笑,但是仔細觀察電影海報:海報上方大約五分之一是幾個主角的小圖,下面一大部分則是一個大怪物,置身在一整個黑暗的地底。地底,真的是你好大我好怕。

tremors
地底,真的是你好大我好怕。

現代世界的地底,依然是危機四伏。有些電影中遇到爆破,就會出現從地面上噴水、噴煙或者噴火的畫面;當有人物被追殺逃入地下水道,四周的環境頓時變得黑暗危險,彷彿後方隨時都會出現類似《地心歷險記》的史前怪物。我們對於地底下的世界,已經從原本的奇想,變成了極度的不信任。太多工業的管線、線管,埋在我們雙腳的下方,我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那些繁複的管子裡面流動的東西,和噴著烈焰的岩漿一樣,只會讓我們恐懼;我們再也無法對地底的世界存有任何想像了。

不過幸好,我們還有《忍者龜》。他們是青少年,他們是突變的「異類」,他們是一種烏龜,但是他們身懷絕技。這個世代的另類英雄就是他們。而且,他們有能力在地底下水道內來去自如。還好有他們,我們對於地底世界的害怕,得以暫時性地舒緩一下。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但唐謨

《破週報》每週影評撰述。翻譯過猜火車》《春宮電影等小說。喜愛恐怖電影、喜劇電影、「藝術」電影,但是不喜歡太傷腦筋的電影。喜愛在家看DVD甚過去電影院。養了兩隻狗,超愛烹飪煮食。著有《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難民之前,他先是個人──從電影、繪本、社會書籍看難民議題

難民問題對台灣來說像是個遙遠的名詞,但真的有那麼遙遠嗎?讓我們分別從電影、繪本、文學關注這個議題。

394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