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謨影評
【週四|電影玩但但】但唐謨:叛逆少年英雄的進化──《行動代號:孫中山》
作者:但唐謨 / 2014-06-19 瀏覽次數(5355)
約翰‧華特斯是我最愛引述的美國導演;而《藍色大門》應該是我最愛提起的台灣電影。只要我寫到與「藍色」有關的電影,例如《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一定要拿《藍色大門》來相比;只要提到青春、成長的主題,一定要搬出《藍色大門》來做文章。
《藍色大門》實在太讓人愛不釋手!我私底下把陳柏霖飾演的「張士豪」當成台灣叛逆少年的代表,把陳柏霖當成叛逆偶像,偷偷地崇拜著。《藍色大門》的背景是台灣早期最先男女合校的師大附中,討論的是台灣青春的「性」,特別是過去台灣電影中很稀有的「少女的性」,張士豪在片中則是被欲望的對象。雖然《藍色大門》主要是在談「性」,但是叛逆無所不在。電影一開始就是降旗典禮,張士豪和他的同學故意單腳站立(此時女生則彎下膝蓋偷看男生),故意不穿制服(穿花襯衫),故意晚上偷偷溜進游泳池游泳(然後被孟克柔「欲望」)…… 這部經典青春電影,同時反映了二○○○年代初期,台灣少年在壓抑下的叛逆和突圍。
張士豪,天蠍座、游泳隊、吉他社
十二年之後,《藍色大門》的易智言導演拍了一部片名怪怪的電影《行動代號:孫中山》(以下簡稱《孫中山》)。《孫中山》也可以視為《藍色大門》的續集,一種台灣少年叛逆的延續,或者演化。《藍色大門》的少年叛逆的對象,是一個整體的威權,比如教官、制服、國旗歌、校規等,而十二年之後的《孫中山》,對於黨國的壓迫似乎失去了重量。片中描寫幾名中學生沒錢繳班費、繳畢業旅行費,於是計畫把學校貯藏室裡一座巨大的孫中山銅像拿去變賣。在我的感覺中,台灣文化對於「孫中山」已經越來越沒感覺(也讓很會演國父的趙文煊沒戲演了)。除了捷運還有一個「國父紀念館站」,大家似乎忘了孫中山曾經喜歡種樹,或者孫中山小時候看過魚逆流而上(這故事是孫中山還是蔣介石?who cares,反正都是假的)。當然,我們還有一個時候會看到國父孫中山,就是去櫃檯付帳的時候。
所以,當《孫中山》的男主角小左看到貯藏室的孫中山銅像,他想到的可能是百元大鈔上的臉有半邊陰影的國父像(千元大鈔沒有國父),完全沒有想到辛亥革命。變賣銅像的行為,存在於過去的歷史記憶,《童年往事》裡面就曾描寫小鬼等著撿廢鐵去賣。所以,過去台灣新電影描述「經濟起飛」的「歷史」又重演了嗎?如今的台灣少年面對的壓迫,不再是直接的威權,而是「沒錢」(雖然兩者之間的關聯密切)。「孫中山」還是「重要」,而且非常的「重」。《孫中山》電影中的幾個少年,努力地要把銅像抬上拖車,累得要死還是抬不上去。權威的壓迫,已經從一種概念,落實成實質的重量。
「沒錢」是最近大家熱愛的話題,我們沒錢,因為有人賺太多錢,怎麼拿回來呢?《孫中山》的幾個少年同樣沒錢,但是他們有辦法對抗,就是跑去高度消費的地方,把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合法」奪回;實際體現的話,就是去超市試吃。「試吃」本來是要鼓勵你去買,然而少年卻因此可以「不買」而且吃到飽。這也是一種叛逆,一種對於台灣變形消費社會的抵抗。在《藍色大門》中還有一個女性的「叛逆」:兩個女孩子戴上自己剪成的「張士豪」面具,開始作樂起舞,好像變成了男性,突然解脫了!代表著身分轉移的面具,在《孫中山》中,變成了男孩子「代號孫中山行動」的 dress code。面具的圖形是一個彩色女孩,很突兀好笑,視覺荒誕詭異。但是這個戴上會癢、根本沒人會買的便宜面具,卻是整個夜晚的偷襲和叛逆的關鍵,彷彿一道護身盾牌。
可愛的《藍色大門》中,少年們騎著單車,馳騁台北街頭,好令人嚮往喔!單車帶來的自主行動力和移動力,在《孫中山》中也變了形。為了賣銅像弄錢,這些未成年的少年學會開卡車,他們取得的行動力,是一種犯規的叛逆(他們鐵定沒駕照) 。這些小鬼開著根本不屬於他們世界的小貨卡,在夜晚的西們町橫衝直撞,這樣的叛逆,也太悲壯了。
《孫中山》和《藍色大門》最大的不同在於《孫中山》幾乎沒有談到「性」(除了一場跳土風舞勾引大嬸),因為他們沒錢到性挫敗了啦!不過,這幾個男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事的感情,也是一種 bromance* 吧!我們期待這少年同盟繼續叛逆下去,期待《藍色大門》的第三集,但是可不可以不要讓我們等十二年?
*bromance:brother + romance。男人和男人之間的交情,只有男人懂。
《行動代號:孫中山》
但唐謨
《破週報》每週影評撰述。翻譯過《猜火車》《春宮電影》等小說。喜愛恐怖電影、喜劇電影、「藝術」電影,但是不喜歡太傷腦筋的電影。喜愛在家看DVD甚過去電影院。養了兩隻狗,超愛烹飪煮食。著有《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