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的《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盤點了戀人的五十道習題,從心動、相處、同居、磨合、爭吵到分手,仔細梳理著親密關係裡每一次的轉折與挑戰。看似獨立的五十個關鍵詞,其實圈繞著某些重複的議題,環環相扣,相滅亦相生。
陳雪說,「歸根究柢,你在生活或愛情裡面遇到一些問題時,你也又整個地再思考了一次自己的人生。」
陳雪長期專注於寫長篇小說,至於平時吃什麼、住哪裡、穿啥衣服,她壓根不太在意。「你這個人基本上就是貢獻給你的小說,我只是一個容器,讓這些角色通過,然後找一個最適當的方法把它表達出來,你當然就被消耗了。」她把自己看得非常不重要,即便磨損了好像也沒關係,因為有了作品。「可實際上回到活生生的現實裡面,那樣殘破的自己是滿恐怖的。」
寫小說,她可以盡情創造,反覆修正、打磨,直至透出冰潔的光亮。儘管筆下雕塑了那麼多人物,狀似洞悉人性,然而真正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卻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陳雪自認是一個生活能力非常差的人,雖說談了很多戀愛,但交際的能力、甚至日常生活的能力都奇差無比。
2010 年她開始寫臉書,勾勒日常,以舒緩感性的筆觸描摹生活細節,其中不乏跟早餐人之間甜美而靜好的互動,而後集結成《人妻日記》一書,引起廣大迴響。書寫期間,很多人來信問她各式各樣愛情的問題,起初多是二十出頭的年輕拉子,她雖未能經常回覆,但仍將之確實地擱在心上。後來她發現這些問題其實具有某種相似性,而她也正經歷不少相處上的難題,便尋思可以試著一個問題一個問題逐次回答。
「因為我的人生經驗比一般人豐富,像我這樣經歷很複雜的人,可以提煉出怎麼樣的關於愛的思考?好像可以藉由這樣的形式慢慢整理。」她期望寫出來的,是她曾親身經歷、做得到,或就她的人生經驗看來可行的,「我不想用一種說教的方式告訴年輕人,因為我自己的困惑不會比他們少。」
剛開始寫時,陳雪曾陷入一種很奇怪的困惑裡。畢竟,小說家的職責不在回答問題,而是拋出問題,偏偏這兩三年,在寫小說之餘的時光裡,她竟變得想要去解答別人的問題。陳雪心生感嘆,大家一窩蜂跑來問她愛情的問題,彷彿她很會經營關係似的,「我覺得他們真的太徬徨了。」
事實上,一開始她之所以想要回覆這些人,是因為他們大部分是拉子。過去的她,自覺不宜告訴別人一些很肯定的答案,可是眼見他們如此急切,又對她懷抱高度信任,使她慢慢產生了一種責任感,也覺自己活到了一定年紀,樂意提供年輕人一些選項。
「我也滿詫異的,因為我過去的人生其實是亂七八糟的,而且我以前最討厭別人的忠告,可是跟早餐人結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徬徨,發生問題後,我跑去找我的老師,有時打電話給駱以軍,我發現我非常需要別人的意見,我非常需要跟別人討論,否則我的婚姻會不保。」她自身曾有的急切感,對應到讀者的心境,讓她深深了解那種需求是什麼。
陳雪說,她跑去找大學導師時,有時還會央求老師將建議寫在黃色便利貼上,「我年輕時大概會覺得這種東西很好笑吧,沒想到,那時的我卻覺得那些好像很老生常談的句子,確實是救命符。」彷彿唯有這些非常堅實的、核心的真理才能框住她,幫助她釐清親密關係裡頭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麼,可能並非是一些相處的小技巧,而是關於愛情,你到底有什麼信念。「你覺得愛是什麼?你跟這個人結婚同居在一起,你最核心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實際上相處發生的摩擦或自己的困惑,有時候逼問的其實是最核心的問題──愛是什麼?」
之前陳雪以為她會過著一個完全跟寫作小說有關的人生,未料卻在四十歲時突然進入一個如此親密的關係裡,「我很珍惜這個關係,我希望身為別人的戀人,是我除了小說家以外的,另一個很重要的身分。」
透過整理這些問題,有助她明辨愛是什麼、兩個人在一起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她自認還沒有整理得很好,是以在回答這些人問題時,比較近似一種推心置腹的商量,因為儘管她年紀稍長、閱歷較豐富,可是其實她也很困惑。
「這種文體是我沒有寫過的文體,可能一般小說家不會使用這樣的文體吧。這也是我後來新長出來的一種身分吧。我慢慢地去接受這個身分。我願意在我的生活裡面,挪出一些時間,回答我在乎的人的問題。」陳雪一直把臉書視為純文學寫作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她相信,在純文學的領域裡累積了這麼多年的技巧和功力,只要撥一點點出來做這些事情,就會顯得很有力量,「即使一開始也會擔心別人會否覺得我一直在寫愛情、變得通俗,但是我寫的這些問題,雖然不是哲學問題,實際上卻是非常艱澀、嚴肅的問題。」
對她來說,真正的創作就是長篇小說,而她界定自己的方式則是她交出了多少長篇小說。人的身分是複雜的,作為一個文學家,並非只有文學家這個身分,尚有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身分。這一系列的書寫,是她基於對女同志社群的責任感,嘗試以其公眾身分、用一種軟性的方式對某些議題發言,藉此給一群年輕徬徨無助孤獨的人慰藉。
長期閱讀陳雪的讀者大抵知道她駁雜的過往、複雜的性情,絕非世俗眼中的乖乖牌,他們看著陳雪一路走來,歷經苦痛,如今卻能以這樣自在的姿態活著,也許正是這件事情給了他們力量。「在同志的世界裡面,很難想像成年、成人的生活,因為不能結婚,很多人也不敢出櫃。那麼多人看到我的臉書,有如此強烈反應,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四十幾歲的女同志跟伴侶生活在一起,活生生的在那裡,對他們而言是很感動的。」
《戀愛課》的第一道習題是關於「自我」,而這也是貫穿全書最核心的命題。在戀愛過程中,她曾遭遇無數困難,其中不少涉及的皆是自我的問題。過去她長期透過寫作來處理自我,把自己挖得很深,只是終歸有瓶頸。跟別人在一起時,才發現很多本來自己完全沒意識到的面目。
陳雪認為,「戀愛時的自我,跟你只有一個人的時候發現的自我,可能會不太一樣。跟另外一個人維持親密關係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發現、修復、認識或面對自我的過程。」
在《戀愛課》中,陳雪反覆強調,自信是穩定親密關係的基石。身為小說家,好像擁有一定成就,但回到兩人關係裡,她卻非常容易被激怒,可見根本的自信並未建立。「我的寫作有累積我專業上的自信,可是對於愛、或是去愛別人,抑或自己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關於這些事情的根本自信是沒有的。透過跟別人親密的相處,發現問題,再去修復的自我,跟寫作的自信,兩者互相加乘,就會讓我後來的狀況變得很好。」
「為什麼我現在能夠寫出這樣的書而不覺得尷尬?因為我覺得我變成了一個可以給予的人。」給予這件事本身帶給她力量,也讓她對人有著更普遍的關懷和了解,不再那麼自我中心,得以更從容地去思索其他問題。「我現在把自己的問題處理得比較好了,當我有多餘的能力可以去給予別人一些東西的時候,我相信等我交出新長篇時,可能會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面貌。」說這話的那一刻,陳雪透著一股怡人的自信。
歷經許多,陳雪覺得,到頭來,愛其實就是讓自己跟對方都自由,並且成為有自信、獨立的人。她說,人的一生,是不斷演進、讓自己變強的過程。從成就作品、處理自我,到給予他人,在她身上,我們確確實實看見了這道演化的軌跡。
〔陳雪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