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不知道!
【現在,讀經典的理由】為何該讀漫遊者版,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
作者:李亞南 / 2013-10-15 瀏覽次數(9020)
.經典是每次重讀都會帶來初讀時滿滿的發現的快意的書。
.經典是初讀卻感覺像重讀的書。
.經典是我們道聼塗説自以為知之甚多,卻在真正閱讀時發現它們愈加獨一無二、出乎意料並且獨具創意。
.你的經典便是你決定不能置之不理的書,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係中或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
以上這些,是卡爾維諾曾為「經典」下的14個定義中的幾個,收錄在《為什麼要讀經典》書中。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呢?」也許在每次我們如此發問的當下、面對著眼前的這一個版本,都該有不同的理由,讓我們在每個又一次面對「經典」的當下,聽聽眼前這版本的經典書負責編輯,有些什麼樣的說法。
2013年10月出版,漫遊者文化版///
《流浪者之歌》
作者|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譯者|楊玉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文╱李亞南(「漫遊者文化」總編輯)
Q1. 還記得你當年第一次讀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時,是什麼年紀與情境?
高中吧?每次翹課去逛光華商場舊書攤(對,我是那個年代的人)就猶豫著要不要買,只因為喜歡《流浪者之歌》這個書名,很有FU!
那個年紀,總覺得「定著」在一個地方是一種墮落、一種無趣。最後,終於買了,但是翻看之後,卻丟在一旁,因為「悉達多」這個名字讓我自以為聰明的判斷︰佛教意味太重了。所以,除了「流浪」二字,就只剩下赫塞專注閱讀的神情能吸引我了。於是,我誤會赫塞「流浪的悉達多」久矣。那時,對這本書只剩下自己的胡亂想像,與無限穿鑿。
Q2. 在2013年的現在,讀者可以有什麼樣的角度來讀這本書,能讀出新的意思?
廢話一句:經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不退流行」。
它是每個時代的人都遭遇的心情、都產生的疑惑、都藏有的答案(或許沒有)。每個世代的人讀它都不陌生,都心有所感。既然不陌生,新意何來呢?那個新,可能是「舊」吧?!那個原來就潛藏在我們心裡的某種東西。
現在是個可以隨時出走的時代。真正用身體離開具體的空間。自由、流浪、體驗,更像是唾手可得的東西了。可是邊流浪必須邊思考。在路上,不是走馬看花,流浪,也不是到此一遊而已,可是容易鬆懈的心,卻總是不經意地想著各種方法偷懶。最容易的懶惰應該就是,讓閱讀取代經驗吧。可是,沒有甚麼是可以取代經驗的。可是,出發,真的需要勇氣,我們怎麼能預知一路上都是美好?如果你對自己的此刻心生懷疑,那就看看這本書好了。
Q3. 為了讓這次漫遊者版的《流浪者之歌》,也成為一個獨特的經典版本,你在編輯上有哪些特別的思考?
這個版本雖然不是譯自德文,但卻是幾年來我看過最喜歡的版本,譯者的中文因為真誠而動人,因為駕馭得當而讀來雋永。即使經過德文專業校譯,也得到很大的肯定,甚至所改處極微。我想,是否譯自原文,自然有其意義,但我們也常看到許多好的譯本,因為體會不同,而有不同的詮釋,但與是否譯自原文並無直接關係。給讀者一個新的好譯本,提供一種新的詮釋,讓讀者有不同的體會,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
我們也特別選了兩篇文字為導讀。其一是保羅科爾賀的導讀,對照於赫塞年輕時因為精神問題入院,保羅科爾賀也在他進入精神病院時,拿到了這本書。精神的疾病有時候只是因為有一顆太過騷動的心。這本書也許不會撫平騷動,但卻讓不安有了方向。
另一篇導讀則是林懷民老師的幾段文字。這幾年,雲門的流浪者計畫一直持續啟發著新一代的年輕人。而我在林老師身上看到對這本書精神的不斷實踐,實踐不是別人可以取代,或誰能幫我們宣示的。唯有自己決定、自己開始。
可能直到某些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明白,獨特不是最好的追求,我們只應該提出對自己真實的問題。
唯一獨特的只有經典本身。與我們自己的決定。
Q4. 你從當年的讀者,到這本經典書新版本的編輯完成,你對這本書的感受有哪些改變?
多年後,還算認真讀了幾年哲學,對佛學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重拾此書。當讀到流浪的悉達多遇見得道的佛陀時,反而知道自己從前大錯。我終於知道自己不必只是把重點放在這是不是一本佛學思想的書。
在我熱衷哲學、反省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有一些長年的困惑。我常問自己,悖反的兩端為什麼總是同樣吸引我?我到底應該以甚麼為目標?是超脫一切的、還是當下肯定的?還是我可以從人最幽暗的地方開始?
從相反的方向,我也能走到目的地嗎?
《流浪者之歌》提出了一種經過辯證的自由。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了一些驗證,雖然,這不是我最終或是唯一的答案。但是,我知道,就像悉達多一樣,如果不真實,如果不徹底,是無法使我明白的。而每一次閱讀,都會讓我驗證更多的不同。每一次都是新的體會。
就像在書腰上的那句話,「即使會重蹈所有的錯誤與悲劇,不論痛苦、絕望、還是快樂,我都要自己親自走過。」這就我最深刻的感受,並且絕不後悔。
Q5. 最後,請告訴讀者,這本《流浪者之歌》在赫曼‧赫塞的作品裡,非讀不可的理由是什麼?
沒甚麼書是非讀不可的,除非是發自內心的召喚,但也只有開始讀,我們才能知道是不是想繼續下去。我覺得遇見一本書,最好的方式就是偶然。真的,沒甚麼書非讀不可。尤其是《流浪者之歌》。
除非我們對自己一直以來的追求心生懷疑,除非我們想離開固定的地方,追求那不論是思想或是身體的自由。但若果真如此,那就上路吧。也許有一天回到原來的出發點,或是在路途中,偶然瞥見一本書,也許是這本《流浪者之歌》,也許不是,但我們都可以驗證自己親自走過的路。沒有非讀不可的書,但每件事都應該非親自做過不可。但如果我們想得到一些勇氣、或是方向,或許,赫塞的這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讀書無非如此,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