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博客來選書|6月】《網路到底在哪裡》|阿潑:原來網路有實體

  • 字級


6月選書


網路到底在哪裡:一個從未出現在任何地圖上的世界、一場沒有人走過的網際實境旅程
網路到底在哪裡:一個從未出現在任何地圖上的世界、一場沒有人走過的網際實境旅程
2013年6月選書///
《網路到底在哪裡:一個從未出現在任何地圖上的世界、一場沒有人走過的網際實境旅程》
作者|安德魯.布蘭姆(Andrew Blum)
譯者|周念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博客來推薦理由〕
這書講的是「實體」,以及實體裡的「我們」。

〔專業推薦人觀點〕
原來網路有實體
文/阿潑(媒體工作者)
媒體工作者,新聞系和人類所畢業生,換過很多工作,去過很多國家,寫了很多字,做了很多夢。著有《看不見的北京》、《憂鬱的邊界》等。

我寫這篇書評時,正是六月四日,這天網路上(明確地說是臉書)有幾個和網路相關的消息傳出:一是中國網站上搜尋不到六四天安門事件訊息不說,連「今天」兩個字都被封鎖;二是我國政府為了保護智財權,限制境外網站,消息傳出後,還有將網路言論納入「國安法」範圍的討論;最後則是土耳其政府限制了抗爭活動消息傳播,但仍有些消息從網路溢出。

這三件事都讓人有共同的反應:「我們無法忍受網路受到任何限制或阻礙」,那或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無所不通、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生活,而我們依賴著、相信著網路的「自由」——無法連上網路、難以在網路上完成工作的困擾,似乎比生理問題不被滿足還讓人焦慮。因為,到了今天,上網像呼吸一樣,網路就像氧氣,以至於我們遺忘了沒有網路的世界是怎麼樣,隨處便可連線的便利,也讓我們幾乎失去了當初一步一步從電話線撥接的逼逼聲開始的網路探尋記憶。

還記得南亞大海嘯造成的海底電纜斷裂,就讓網路世界也受到震盪,而台北市的一場小火災,僅讓一家公司網路機房被破壞,但就彷彿世界末日一樣,人人哀號,一個工程師朋友嘲弄地說:「敵人何必拿飛彈攻打我們,燒掉機房,台灣就癱瘓了。」在它斷掉、無法連線那刻,我們才會去調整數據機、扯一扯網路線,或者打電話到電信公司,原本只需開機就能上網的虛擬世界,突然變得「真實」起來。此刻,「實體」才會被意識到。

《網路到底在哪裡》這本書便是因此而產生的,不過他的起點可愛一些——作者安德魯‧布蘭姆的網路線被松鼠咬了一口,這一口讓他嚇到了:「原來網路有實體。」當我們已經被虛擬、數位、無線、雲端這類的詞彙佔據對網路的想像空間,要怎麼說明它的實體?於是,布蘭姆發問:「網路會通往哪裡?網路到底在哪裡?」

作為一個記者,他試著找出答案,跟著網路線、光纖電纜、數據中心等等耙梳了上個世紀到今天的「資訊革命」歷史,清楚說明「網路」如何運作,更試著以文字繪製出城市大陸間網路連結的電信地圖——如同我們熟悉的捷運地圖構築了另一種對城市的理解方式般,網路也能透過光纖電纜和數據流量來說明虛擬世界的實景,而那可不像是像《駭客任務》那樣跑出一串位元這麼簡單而已,它有著更清楚的路線指向和「集聚地」,這樣的路徑地圖有其線上線下的多重意義,生成另一種地理學概念。

例如,我們無法以現實中的國家來理解網路,當美洲的網路光纖沿著鐵道而行時,非洲的網路依賴的是昂貴的衛星;我們常說網路無國界,那是因為我們無法以政治邊界來畫出網路世界,布蘭姆就說:「在網路上,政治邊境在Google、蘋果和微軟三巨頭的統轄下而模糊,甚至消失。」而這些公司都投入大量資源建立自己的網路,不論是向現有的電纜租用大量頻寬,或是買下個別光纖,就像建立私有通道一樣,傳輸自己的資料或可選擇數據儲存之處。其中又以臉書來說,他並非將網頁送到你手上,而是仰賴其他網路的幫忙——它希望網路連結越多越好,所以,如果某個ISP(網路服務業者)發覺流量大部分來自臉書,那麼它會和臉書要求直接連結,於是這家ISP的客戶將會發覺臉書下載速度很快。

然而,網路的連結地圖,某些時候不可免地和傳統地圖有些意義上重疊,例如紐約、倫敦、東京、首爾的網路最密集,彼此傳輸速度就快,而海底電纜的登陸港口也是傳統的大海港城市;但有些時候,速度和距離又不是如此相關,有可能因為同個ISP,通訊就比較迅速。不過無論如何,對網路工程師來說,「網路要是不能擴充,就是等死。」

對於缺乏地理方位和地圖感的我來說,雖時常在這本書的「地圖」中迷路,但書中的網路知識厚實到讓我興奮,包含網路的開始、美國推動的法案、網路數據的傳送方式,都讓我頗有收穫,當我一邊使用電腦一邊看著數據機,發覺那閃亮亮的黃點也開始有了意義。

而我私心推崇的,仍然是作者踏實地到每個城市參訪數據中心、電信地圖公司、網路業者的記錄和觀察,他不厭其煩地說明著每件事原理和意義,也透過人物訪問來說明網路為何成為一種革命、一種今日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當我們看了太多比爾蓋茲、賈柏斯、祖克伯的故事,不停吹捧他們的「偉大」,將他們視為改變世界的「神」,卻不會想到,網路的革命,是源於更多的默默無名的推手和耕耘者的熱情,他們或許只是畫電信地圖的、伺服器管理者或是電纜工人,但他們都有聲音和位置,值得我們的一聲讚嘆和掌聲。

最後,我認為網路能被許多人使用、進一步改變,甚至畫地圖,是因為「這與網際網路的本質中開放的價值是息息相關,在網路上,每個網路涉及一定程度的脆弱,當兩個網路相連時,必須信任彼此,也意味著信任其他所有人。」請讓我以本書的這段引言來回應一開頭發生在台灣的例子。



博客來6月選書完整清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要找他們麻煩,他們也是艱苦人,阮艱苦人就要疼惜艱苦人。」

漁工有國籍之別,但海洋沒有國界之分。只要出了海,一樣都要賭上性命。透過五本書,讓我們一起認識漁工、移工的處境。

53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