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在這清寂的世界中,你要追尋的是生機還是仿生?《隔壁的房間》與《異教詭屋》

  • 字級

 

( 官方海報/《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隔壁的房間》華納兄弟 )( 官方海報/《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隔壁的房間》華納兄弟 )


我發現將作品與事件當魔術方塊看,每次看就會有不同發現。
比方從人心來看那些回憶的流變,或從事件中鑽個小孔來看人性的切面,這對我來講都是生之樂趣,
它不見得會接近真相,但比較接近我人生想追的真理。
如果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說當個「合格的讀者」是重要的,那我們何妨一路當個找答案的人,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它就是你自己的故事了。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這兩部電影的主角都是20世紀知青的象徵,也是抒情時代的結束。休葛蘭的反派憤世,知識是他的無用冠冕,在無人聞問的領土與神明較勁。而《隔壁的房間》裡的瑪莎則因淵博知識知道自己的有限,遂有了超越生死的希望。


無疑的,A24又推出了極聰明的驚悚劇《異教詭屋》,在觀賞的當下,很容易被導向宗教思辯之局中,像是天上降來蜘蛛絲,讓人辯證這抹光是否是希望。反派休葛蘭以知識代言人的說服力,讓兩個去傳教的摩門女孩陷入信仰的迷惑中,看似在破解宗教,又像是在講人類史中的必然暴力。

(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與其說他真的說出了哲學的思辨力也不然,他更像是1969年東大學生芥在與三島由紀夫辯論後所說:「他(三島)在完成他的行動劇。」而休葛蘭在《異教詭屋》中的言論簡化時代的語境,以冷雋譏誚的魅力來反駁兩摩門少女傳教慣用的話術,對觀眾來講的確傳達了類似哲學思辨的異香,畢竟無論哲學還是宗教都非現在消費文化掛帥的主流,兩方都在式微中。

但休葛蘭的戲真是迷人,他說著冷笑話來遮掩他的狡獪與欣喜,從頭到尾像隻蹲在樹枝上貓頭鷹,準備以去脈絡的似是而非來誘捕一知半解的初信少女。

(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從他的屋子(如機關)與他對話語權的上癮,他對人生的一絲不苟像極上一代不苟言笑的馬克思與佛洛伊德形象,卻無法對這世界有幽默感,唯一有人味的家庭擺設是他年輕時的帥氣寫真。

那地方是他唯我獨尊的小王國,而並非是家。每次有人傳教他就將自己知識領土的旗子上升,他的小王國於是得以滿足「領土感」的實現。

對自己形象的上癮與自戀,讓他自成一邪教。而上門的教徒口中與心裡碎念的,也充滿了超譯聖經成雞湯的矛盾。

(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兩者都沒有《唐吉訶德》裡對人生荒誕包容的幽默感。文學故事裡可以滿足的模糊曖昧,缺席在這場話語權爭奪賽中,最後觀眾也沉醉在兩方話語權的競賽中,如男主角的上癮,也如我們現今緊盯的也都是各方話語權的競賽

這部電影前半真是好極了,光是譏鋒就足以破解我們現今語言癌的世界。你知道休葛蘭角色的魅力,因為我們如今的言語都是工具與石塊,打造不同的高牆,沒有任何真切地心語能鑽牆而出。光是衝著這個90年代尾聲就絕跡的反派角色,就值得一衝戲院。

感受到有角色想與你思辯的魅力,並感受到語言如細雨無效前的餘溫

 

(圖/《隔壁的房間》華納兄弟 )(圖/《隔壁的房間》華納兄弟 )


之所以想將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間》與這部電影一起談,主要它們的主角都是20世紀知識分子的典型,但活出的境界卻不同。且兩部片都緊追著「生機」這個重點。

《隔壁的房間》不只徐徐地面對死亡,更有種對抒情年代的告別。讓人想起尤沃金提爾的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中男主角瀕死前對茱莉說的:「我所熟悉的世界已經遠去了。」這部片最感人的是主角瑪莎在臨死的這對時間,對於生機的執著。

(圖/《隔壁的房間》華納兄弟 )(圖/《隔壁的房間》華納兄弟 )


阿莫多瓦這部片看似劇情簡單,但卻是對生命境界的深掘。當人生徘徊不去,時間即將停播時,瑪莎所見所聞與所感受的生機是什麼?之於它停滯的生命,那些流動又生機黯然再勃發的種子是什麼。雖然是面對死亡的電影,但卻生趣無窮。

雖然看似那樣的大自然與別墅是平凡人無法負擔的華麗死亡,但她死前追求五感的充盈,的確是需藉由阿莫多瓦這樣嫻熟的大師,才能與她們同代人追憶著似水年華。無論是兩大影后飾演的英格麗與瑪莎,還是她們執著著的光影、建築美學、詩、電影、Hopper的畫,阿莫多瓦每一筆好比精工的畫面,都在講著死亡與栩栩如生的兩面。有如被困在蛛網上的蝴蝶,最後的掙扎與起舞,垂死的天鵝泛起的漣漪。

每一幕都是倒車回一般,所熟悉的都鮮活再盛放了一次。蒂妲史雲頓所演的瑪莎的確稱職地將衰敗與渴求兩面如此自然呈現了。她的從容老態與人生的偶有驚鴻讓人驚豔

(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圖/《隔壁的房間》車庫娛樂)


這兩部電影的主角都是20世紀知青的象徵,休葛蘭的反派憤世孤單,知識是他的武器與無用冠冕,面對不義世界,他更惶然害怕,窮於隱居與暴戾,才讓他的知識淪為他的陽具一般。而《隔壁的房間》裡的瑪莎則因知識而知生趣,也因淵博知識才知道自己的有限,於是勇於孤獨地走向死亡,最後抖落塵埃,還原於純粹的生命死亡

有不少人想回應與思辯休葛蘭在《異教詭屋》中對信仰的質疑,但在他反而是故事中最想問道與想被說服的人,如在沙漠中渴死的駱駝,他的自尊成為壓死他的稻草。這些電影都有如在回應《刺激1995》中男主角放出莫扎特音樂時,在那一剎那間大家彷彿離開了監獄高牆,但曲子放完後,人要相信那首曲子的想像,進而換個角度看高牆,還是繼續服從高牆?

如瑪莎臨死前仍一直尋問到釋然、休葛蘭則被符號困住,成為生命的侏儒。

信仰不過讓人自由,是超越(非掙脫)俗世的自由,如《異教詭屋》的那朵蝴蝶出現,不只是主角的生死意象,而是超脫一切的渺小與智慧。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異教詭屋》(Heretic)

是一部2024年美國心理恐怖片,由史考特·貝克和布萊恩·伍茲編導,休·葛蘭、蘇菲·蔡徹和克洛伊·伊絲特主演。電影講述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兩名傳教士試圖改變一位隱居英國人的信仰,卻發現對方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危險的故事。電影在影評界取得普遍好評。



《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

2024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改編自西格麗德努涅斯原著《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西班牙導演佩卓阿莫多瓦的最新作品,也是他的首部英語長片,茱莉安摩爾、蒂妲史雲頓主演。導演佩卓阿莫多瓦分享:《隔壁的房間》描述在一種親密又極端的情況下,一段舊情誼重新激起火花。瑪莎即將死去,她的朋友英格麗將會學到人生中珍貴的一課。


作者簡介

你花最多時間的,終會變成你。

──
音樂迷、電影痴,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娛樂線採訪與編輯資歷二十餘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筆耕。 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 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散文書寫散見於報章雜誌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幼獅文藝》,及「博客來 OKAPI」、「非常木蘭」、「書評書目」等網站,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 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
著有:散文集《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邊緣人手記》《階級病院》;影評集《當代寂寞考》《反派的力量》《長夜之光》、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

OKAPI專訪:30不立,40也很惑,人生永遠On the road!──瞿欣怡X馬欣對談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性轉版、現代版、香港版、克魯蘇版......你喜歡哪種版本的福爾摩斯?

經典偵探角色仿作並不容易,在有原著的情況下,粉絲標準更高,仿作要如何在原有人設、劇情的框架中,翻玩出新鮮感,還能放大原著角色的魅力?

8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