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紀優・穆索推出最新小說《塞納河畔的謎樣女子》。(圖片來源/ wiki)
薄霧籠罩的夜裡,一名女子在塞納河新橋附近獲救,她全身赤裸而且失憶,但生命跡象穩定。這名情緒激動的女子被送往巴黎警政署附設病院,然而數小時後,她逃脫了,消失無蹤。警方根據DNA及檔案照片比對身分,查出該女子是享譽國際的鋼琴家米蘭娜・貝格曼。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米蘭娜已經在一年多前的空難中喪生。
一個人如何能夠死而復生?甚至⋯⋯懷有身孕?
2004年,紀優.穆索(Guillaume Musso,1974-)出版小說《然後呢…》,締造上百萬冊銷售佳績,以新秀之姿橫掃文壇,後來的多部作品也次次空降暢銷排行榜榜首。他近年的小說加入了懸疑驚悚元素,陸續出版《紙女孩》《少女與夜》《作家的祕密生活》等,2021年更獲頒「雷蒙錢德勒獎」,肯定他在驚悚與黑色小說方面的成就。在最新作品《塞納河畔的謎樣女子》裡,他神筆一揮,請來女探員蘿珊及小說家拉斐爾,一起追查此案,決意揭開謎團。趁著中文版上市,我們很開心邀請紀優・穆索來聊聊這次的新作,請見以下精彩的訪談。
1. 巴黎的真實面貌
對於《塞納河畔的謎樣女子》即將在台灣出版,我們感到很興奮。小說中有許多關於巴黎和法國現今狀況的描述和思考,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巴黎有點不一樣。你認為那些對觀光客來說可能有點「不巴黎」的地方,是否才是巴黎最真實的樣貌呢?
A:在《塞納河畔的謎樣女子》書中呈現的巴黎,確實是對比鮮明的城市,就像許多巴黎居民(包括我自己)所認識的那樣。它既骯髒、吵鬧、陰鬱、不安全,又明亮、獨特,塞納河的沿岸充滿詩意,還有許多像主角蘿珊的辦公室那樣很有味道的塔樓。拉斐爾居住的玻璃屋則散發著神祕和危險的吸引力。是的,這座與我有著曖昧關係的城市,由許多不同的面向構築成它今天的樣子,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2. 從純愛小說到推理小說的轉變
從《紙女孩》開始,你的作品中的懸疑元素就逐漸增加,直到近期的《作家的祕密生活》和這次要出版的《塞納河畔的謎樣少女》,懸疑推理的元素已經大過愛情元素。請問從寫純愛小說轉型為推理作家的契機是什麼呢?
A:確實,我的寫作已開始朝著些微黑暗的故事邁出一步,並加入了更明顯的懸疑元素。我寫的不是偵探小說,而是人物內心深處的懸念,以及這些懸念如何在生活中蔓延開來。故事的重心通常在於角色與自己的抗爭。我花了很長時間思考如何定義這種風格,我認為「內在驚悚」這個概念最適合。我很高興看到法國和國外的讀者追隨我的轉變,因為拋開類型不談,我與讀者之間的「約定」仍然是不變的:我想給大家驚喜、想提供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大家因完全投入一個新的世界而感到新奇。
對我來說,好看的小說能夠將我們帶進它自己的世界,一個讓我們渴望在晚上回到家後再次重溫的世界。為此,我必須提供一個創新、複雜且足以令人上癮的故事,並由有血有肉的角色來承載。
3. 音樂、美食、旅行的元素
我從你之前的小說認識了顧爾德(Glenn Herbert Gould),一直到現在每天都會聽《The Sound of Glenn Gould》這張專輯,這次看完這本小說,也非常想嚐嚐故事中提到的葡萄酒是什麼滋味。你的作品中充滿了音樂、美酒和餐廳,讀者總是可以從中得到很多額外的樂趣,彷彿跟著你一起旅行,這正是你的意圖嗎?讀者真的有可能在書中提到的餐廳或酒吧遇見你嗎?
A:沒錯,你說對了,我的確希望我的小說可以帶著讀者來一趟「感官之旅」,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體驗其中所有元素:聲音、美學、味覺。我在作品中描述的某些酒吧和餐廳是確實存在的,以小說家的身分去這些地方「實地考察」非常愉快!
4. 希臘羅馬神話與塞納河結合
這次你選擇以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祇,與塞納河的神祕故事結合,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你是否也喜歡希臘羅馬神話呢?
A:當我和七歲的兒子一起閱讀神話時,重新發現了這些故事的魅力。我沉浸在奧林帕斯諸神的歷史與象徵意義中,其中酒神戴奧尼索斯特別引起我的興趣。戴奧尼索斯的形象經常被描繪得有點滑稽、有點諷刺,但他其實與現代有很高的連結度,他呼應了社會的失序與混亂。
戴奧尼索斯是自我控制和節制的敵人,祂是迷醉、狂喜與失控的神。人們對祂的崇拜建立在價值觀的逆轉和秩序的顛覆之上。我喜歡這其中的模糊性,祂可以帶來解放,也可能造成最糟糕的行為偏差,這激發了我無限的想像力。
5. 角色的隨性與瘋狂
在你最近出版的三本懸疑小說中,書中角色有時候會展現出隨性甚至瘋狂的行為。你如何看待這些角色?
A:就像我經常說的,在我看來,一部成功的小說對於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的仰賴比重是同等的。事實上,我對非黑即白的人物不感興趣,我更喜歡非傳統、令人不安的角色,會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不安的共鳴。我喜歡探討人性的曲折與靈魂的複雜性,這也是讓小說具有密度並引起讀者興趣的原因。我喜歡將既不完全無辜,也不完全有罪的角色搬上舞台,看著他們同為命運掙扎——通常是由於過去的失誤而造成的宿命——與他們一起顫抖,看著他們如何擺脫困境,從幾乎絕望的處境找出逃離的路。
6. 「另一面」與「答案」
這次的故事似乎探討了許多「另一面」,包括不為人知的想像、無緣由的孤寂和瘋狂等,但最終卻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這和你以前說故事的方法似乎不太一樣,這次為什麼會選擇用這種方式呈現故事呢?之後是否有計畫繼續創作這個故事呢?
A:我還沒決定是否要繼續使用這個故事中的一些角色,也許未來有一天我會這樣做。而你提到的敘事方式特別與我的願望有關:我希望在讀者心中開一扇門,當他們看完書後,自己會決定要不要穿過這扇門繼續走下去。米蘭・昆德拉對小說的定義,從現在看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貼切。他寫道:「小說的精髓是對複雜性的探索。」(L'esprit du roman est l'esprit de la complexité.)每一部小說都在對讀者說:「事情比你想像的更複雜。」在我們所處的令人痛苦的「衝突時代」,我認為這至關重要。
小說是對善惡二元論的質疑和拒絕。人性的複雜被欲望和野心的拉鋸所折磨,迷失在日益機械化、難以理解且令人恐懼的世界中。我所捍衛的正是小說的這種特性:一種利用情感訴諸智慧的文學。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