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專業書評
陳栢青/異形大破散文體──說說《努力是癮》的不是
作者:陳栢青 內容提供:聯經出版 / 2024-09-19 瀏覽次數(3240)
雖然說努力是癮,但我想先講講他的不是。
以科技業工程師生態為背景,但《努力是癮》不是職人書寫。職人書寫的核心是職業這個大機器裡面的齒輪架構搭建,尖筆勾勒細節處獨特精細的卡榫,以及業內驅動運轉的內在邏輯如何搭建,(大白話:職業特殊處在哪?適合什麼人,人都做些什麼,人變成什麼樣?)但《努力是癮》中跳過了職業風景和種種細節,直指的的是那塊芯,或是心。本以為要看的人的心如何驅動高科技產業這塊不可思議密集高乘載焊了慾望和失落無數節點的晶片,卻發現通過電流和程式碼被複寫被改變的是自己。
再來,《努力是癮》不是非虛構書寫,散文集開篇已經告訴你了。「本書出場人物之特徵、性別、性傾向、學經歷、居住地、經濟狀況、持有物質等細節,皆經過映射、變造與模糊化,或一人拆分多人,或多人合併一人。」亦即,散文裡想人物都是型變者。透過某種工序疊合拆分。也就是「虛構」作為散文的骨釘。
兩個不是,但《努力是癮》就是傳統散文嗎?
《努力是癮》的特色(或用程式語言:一個集合)正是,集中所收錄每一篇文字都是從人物切入開展。於是我們得到什麼?是完美版本的《鏡週刊》,那些狗仔跟拍窺隱探私以及聳動標題下小道流言終於被撕掉,我們得到一本只有人物組撰寫的鏡人物合集。《努力是癮》是「心內話」」、「一鏡到底」和「後來怎麼了」的鏡像結合。以人為文章主體,文中人物個性都鮮明,事件都具體,因為經過藝術加工。是個案,又是一種典型。既獨特,又彷彿你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朋友。看得過癮極了。覺得從這裡頭通透了人性。看透了世情。要偷偷看的,偷來一種八卦的快感(你看這變態行業),但細細想,又展示文學的昇華之能。你以為《努力是癮》寫的是百工圖,但其實是錄鬼簿。寫的都是鬼,有時是魔鬼終結者,肌肉棒子阿諾扮演的終結者橫切手腕撥開膚表露出裡頭的鋼骨,半人半機器,但你分不出,哪個部分讓你感到異質,是機器人扮成人類,還是,人類其實比機器還冰冷?
以人物作為主人公,以事件為主導,從片段情節幅軸延伸出整體故事,從一個特徵推敲出人物整體經歷,由一個動作知過去未來,那不是算命,其實是對當代短篇小說技術的援用。把《努力是癮》當散文讀,竟讀出小說的樂趣。
電影裡異形借胎而生,破腹穿出,生物是他的子宮,更是他藉此重組DNA的庫房,為了生存,為了殺戮,一種完美造物,在《努力是癮》裡,做為作者筆下的散文,不是非虛構文學,不是職人書寫,不是傳統散文,也不是小說,但更是/似,或者說,更勝小說。
異形,破體了。
我以為《努力是癮》真正趨近小說的,其實不只是技術,而在於其中展示的魅力。
《努力是癮》中寫的人物是誰?
首先是人物代表的行業。乃台灣人趨之若鶩,數位高科技,厚厚的鏡片上反射出無數字元構成程式語言驅動一切,眼鏡背後象徵是高工時,高薪,創立公司一夜致富,被動收入,財富自由……
那也代表他們在的地方,台灣人人生規劃地圖,第一站電機系,下一站,矽谷。接著是GOOGLE。APPLE。開放辦公室。零食間。美西時間。世界之王……
鎖定行業,定位地點,接著聚焦人物,如果集子中所寫之人剛好又都是那些腦袋放電全領域解放的稀絕天才,是努力終於看到人生地平線那頭晨曦的地才,是人群中的百分之一,金字塔尖端……
你想對吧。你就想看這些。
《努力是癮》滿足你的慾望,裡頭沒有一個人謙虛。裡頭沒有一個人要跟你解釋「不是,其實我……」。全員狠人,沒一個虛胖,好的壞的,有錢的有腦的有才的,寫實到滿足你想像,個個掙氣,還讓你生氣,都沒跟你在客氣。
但如果只是這些,還不是我們真正想看的。
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是交換法則。「你擁有什麼,而你拿什麼出來換。」
他們享生活的樂,吃精神科的藥。他們不同於常人,他們喪失樂趣,他們只好加倍以物質補償,但補償帶來只是加倍的空虛,他們把積累的痛苦視為未來享受的存摺,那時「努力」聽起來像是讚美,又像是髒話,是祝福,又是詛咒…
於是《努力是癮》中這些人物既天才又變態,高貴卻又平凡。
這些人超出你的想像,又符合你的期待。
他們做出非常人的努力,又有非常人的痛苦。
把樂寫作苦。也把痛苦寫為樂。
於是你以為讀的是總裁獅子心,結果翻開內頁是葛雷五十道陰影。想看矽谷版本哈利波特,結果原來是廟口前善書地獄遊記。
這當然是一種獵奇。也就是奇觀的誕生。
《努力是癮》滿足讀者兩種心態,一方面,這裡頭的人物,「他不是人。」,但另一方面,「他也不過是個人」。
前者演繹了奇觀,後者接通你的心。前者是殊性,後者是通性。前者是「我好像變成他們」,後者則構成「他們身上看到我自己」。
這分別是兩種小說的核心魅力,也就是羅曼史。和恐怖小說的組合。但他們其實是同一類。《努力是癮》天花板頂個夠高,卻又能接地氣。他寫得既能引誘你,又能威嚇你。他讓你羨慕,又讓你同情。他讓你覺得做不到,又讓你覺得能同理。作者把你拿捏在手,奇觀構成一種吸引力,但不只是炫,而是總能在其中,發現到人類的部分,也就是你的部分,真正好看到嚇人,或說嚇人的好看的部分正是,寫出共通性——異形,是從我胸裡破出來的嗎?——你發現自己也在裡頭。那才是《努力是癮》的魅力所在。
說完了《努力是癮》如何破散文的型,也想說說《努力是癮》的「異」。
讀《努力是癮》時,一直覺得哪裡怪怪的。
不,不只是因為奇觀。不是因為那裡頭人心內在風景的扭曲描述。
在這本散文中,第一篇文章叫〈同類〉,以為是物傷其類,結果是誤傷其類,敘述者「我」描述被同類認出來,便代表一種失敗。「自己的外殼不夠堅固,武裝不夠完整,是一種失敗,或說是恥辱。那時的我執著於經營表象,想騙過所有的人。」
上次看到這樣的散文,是在楊莉敏的《濃霧特報》:「天氣這麼好,父親卻死了。」八個字,一句話,上下文乍看毫不相關,卻又讓人細思極恐。那是從基底開始歪斜的建築。「一開始,有什麼就徹底扭曲了」,正如同「被認出是同類反而憤怒」、「是一種失敗」,那這本不停以人物標誌同類的散文集,越努力,越攀高枝,其實骨子裡便越趨失敗。《努力是癮》的異質性,不是因為把散文作為窗子,窗外剛好經過各色怪異人物,好像宇宙裡漂流的異形剛好登艦,被太空船機械臂接收。《努力是癮》的異,是屋子本身已經歪斜。
鋼珠正自斜斜的地板滑過。
系統在更早之前已經自我覺醒。
在故事宣布開始以前,故事就已經開始了。
從歪斜的地板歪斜的窗子看到歪斜的人物。兩度顛倒後產生的人物造像,但負負並不會得正。反而變本加厲。
如果把集中各式人物視為一個大群。一個大我的集合體,翻開每一頁,散落是個別歪斜的五官,合起來竟然變成作者「我」的一張臉。如果說散文講就是個人情性,應該表現出書寫的特質,「直抒性靈」,那麼,《努力是癮》都說別人,其實是自己。眼光望向他者,但目光如刺,其實是點出這個裝載視線的眼眶也是深淵本身。
一種新的散文「我」正從骨肉飄散又組建的地獄血池中冒出頭,斷肢殘骸,都是旁人,但這其中,極致的個人性浮現了。
真正的恐怖是,原來我們也正透過異形的眼睛往外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