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諶淑婷/給爸媽的中肯法寶:4個訣竅跟孩子和平相處──讀《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當了媽媽後,我才知道現代父母的焦慮是說也說不完的,擔心自己對孩子不夠關注,又擔心自己太關注,還要擔心自己會不會太擔心。《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這本書一直是我的好幫手,作者告訴家長,教養方式將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而且生活中每一個棘手經驗,都將轉變成一次發展式教育的機會。這句話我要求自己記在心理,沒有人有能力成為完美父母,當我們抱怨孩子犯錯時,其實自己也不斷犯錯,但錯誤並非全然負面,面對錯誤而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可以帶來成長和學習。

但教養就像一條進了又退的道路,每當讀完書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我就會努力好一陣子,又因為日常大小狀況,如叫不起床、飯吃得慢、做事拖拉、手足爭執等無數原因,退回那個大吼大叫的崩潰媽媽,幸好,我對於「該如何陪伴孩子」的自我懷疑,都在作者下一本書《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得到紓解──原來,陪伴就好,而且是全副身心都和孩子在一起。不是人在心不在,精神和情感也必須處於當下。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孩子鬧脾氣,正是開發全腦的好時機

教養,從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開始:孩子鬧脾氣,正是開發全腦的好時機

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腦科學教你培養心智強韌的孩子,用安全依附克服人生的各種挑戰,邁向幸福成功之路

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腦科學教你培養心智強韌的孩子,用安全依附克服人生的各種挑戰,邁向幸福成功之路

什麼樣的陪伴才足夠?這個問題燃起我的興趣,畢竟做為全職媽媽,我陪伴孩子的時間一點也不少,但為什麼還是無法掌握與孩子和平相處的訣竅?

書裡將陪伴孩子的方式歸類為「安定四要素」:安全(safe)、被看到(seen)、得到安慰(soothed)、安穩(secure)。也就是說,孩子只要知道自己是被保護的、被關心的、能夠得到安慰,就能自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四點說難不難,要做到並不容易。多數爸媽無法意識到,自己每天和孩子的互動,對孩子大腦處理訊息的方式有莫大影響──在「真正的陪伴」下,孩子能發展出「正向思維的大腦」迎向世界。他們會在成長過程遇到困難,但也會知道這個世界是可以理解的,會知道自己是誰,又能變成什麼樣的人,可能是自主、堅強、勇敢、韌性,也可以是開放、充滿好奇心、能夠傾聽接納,而非僵化、恐懼又被動。

爸媽或許想問:安全?難道我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嗎?

家長對於第一個要素就無法理解了吧,但所謂的「安全」,不只是孩子身體不受傷害,情感人際關係也必須安全無虞。父母不體罰只是基本,若責備孩子時說了傷人的話,就要趕快修補傷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同樣道理,「被看到」不是整天和孩子黏在一起,而是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想法,高興的時候一起慶祝,受傷的時候一起難過,讓孩子覺得被父母接住。至於「得到安慰」,是讓孩子在該年紀可以承受的試煉裡,體驗那些「不好過」的時刻,在成長的同時也得到安慰。

這三個S,就是讓孩子身邊至少有一個人在情感上與他協調一致,讓家長可以看到孩子的心,協助孩子也能看到自己的心,自然就可以得到第四個要素「安穩」。孩子會體認到,沒有完美無缺的父母,但是父母是可以信賴的人,當他們必須應付人生無可避免的艱困時刻,知道可以找人幫忙,生活是安穩且自在的。

有些父母沒有愉快的童年經驗,擔心自己無法和子女發展出正向的親子關係,可能滿腦子都在擔心該如何做得更好?

以我來說,藉由書中的梳理,我嘗試歸類自己童年的親子關係,我知道自己在某些狀況會突然失去平穩,那可能出自我的父母偏愛兄姐,那種被遺棄的感受,加上父母嚇人又讓我摸不著頭緒的暴怒情緒,讓我時常自覺處於不安全的狀態;所以長大後的我,必須努力學習什麼是安全依附,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讓我的孩子不用像我一樣隨時高度警戒與焦慮,我希望他們把注意力用在學習解決問題及情緒調節,能帶著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就算知道有點危險也不要緊。

所以,父母不只要保護小孩不受傷害,也要避免自己成為恐懼和威脅的源頭,例如酗酒的家長就算沒有對小孩施暴,也會在小孩心中造成創傷;在孩子面前爆發激烈衝突、對著彼此大吼大叫的父母,成了孩子恐懼的源頭,無論年紀多小的孩子(甚至是嬰兒),都可以從語氣與氣氛中感覺到威脅;更不用說那些羞辱吼罵小孩的爸媽,都是一再削弱孩子的安全依附,製造出讓孩子難以逃離的緊張壓力。

但作者絕對不是要把孩子關在溫室裡過度保護,我們要擔心的並非有壞事發生在孩子身上,而是讓孩子努力奮鬥甚至失敗,都要忍住別出手幫忙,讓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有能力做好,絕對可以為了自己再努力一點。書裡提到,抗拒「解救小孩的衝動」,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在情感上陪伴小孩,協助他們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陪他們度過痛苦的時刻,讓他們知道自己堅強到可以應付艱困的狀況。請記得,那絕對不是超乎孩子能力的事,例如去和不對盤的老師談判,當情況超過孩子的能耐,反而會讓孩子被擊潰。

讀到這裡,我想父母應該了解了本書重點,身為成熟的大人,我們要能判斷,什麼情境、哪種做法對身旁獨一無二的孩子最有利,以下是書中提供的重要策略:

  1. 先求沒有傷害:盡力確保孩子安全。孩子一定會經歷恐懼和痛苦,但我們至少要避免自己成為恐懼和痛苦的源頭。
  2. 修補:想一想我們嚇到孩子的那些時刻,盡快修補親子關係,有必要就道歉,讓孩子知道彼此關係恢復常軌。
  3. 讓孩子覺得受到保護:每個家庭難免有育兒卡關的時候,在孩子心中造成恐懼和混亂,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開誠佈公的對話,進行親密的溝通表達,度過關係的風暴。
我們最要避免的,就是「人在心不在」的陪伴,忽略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上學的第一天非常緊張,爸媽卻說「沒什麼好緊張的」,對穩定孩子情緒一點幫助也沒有;或者是孩子有情緒時,叫他進房間調整自己狀態、不要影響家裡氣氛,也是否認了孩子的情緒感受。孩子想聽到的其實是:「你願意讓我們知道你心情不好,真是太好了,我會好好聽你說。」

能被好好陪伴長大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就能成為有安全依附的青少年。他們會知道自己永遠有個可靠的避風港,自己能繼續探索未知、迎接挑戰,也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可以求助。可以修補自己,因為有人一直看著他們,願意理解他們的內心狀態,所以他們也能用清澈又誠實的心,好好看見自己,不需要迎合任何人的期盼。只要看見自己,認識自己,擁抱自己,就能更勇敢開展自我!
 

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腦科學教你培養心智強韌的孩子,用安全依附克服人生的各種挑戰,邁向幸福成功之路 (電子書)

從陪伴開始的全腦教養:腦科學教你培養心智強韌的孩子,用安全依附克服人生的各種挑戰,邁向幸福成功之路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女性主義者實在沒有力氣去呵護父權玻璃心,因為力氣要用在坦誠地接受自己。
_____
作家、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億萬年尺度的臺灣》《晨讀10分鐘:酷少年故事集》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沒有人是局外人

    如何理解集權政治下的個人抉擇?「卡繆在《鼠疫》最前面引了《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狄福的話:『以一種禁錮來表現另一種,就如同以不存在的東西來表現真正存在的東西一樣合理。』因此,卡繆要探索的並不是只是鼠疫,還想「表現另一種」,那另一種是什麼呢?…」

    556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人是局外人

如何理解集權政治下的個人抉擇?「卡繆在《鼠疫》最前面引了《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狄福的話:『以一種禁錮來表現另一種,就如同以不存在的東西來表現真正存在的東西一樣合理。』因此,卡繆要探索的並不是只是鼠疫,還想「表現另一種」,那另一種是什麼呢?…」

55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