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周末起點常常是木柵市場,逛完集英街與保儀路採買食材和下酒菜後,就會走到開元街,先去義大利人開的小舖「不用急」買家常甜點,然後去「阿段烘焙」買拖鞋麵包、土耳其袋餅準備來沾墨西哥酪梨醬,最後則去東南亞雜貨店「文如商店」買香茅、辣椒、檸檬葉來烹煮辣味印尼雞雜,外加買大把薄荷葉調製 mojito(我家陽台的薄荷葉總是長得很衰敗),每每結帳時,還會加購店門口寄賣的越南粉捲(左邊桌子上)以及印尼薑黃飯(右邊桌子上)。開元街的採買行程常讓我有世界都在我手上的富足感。
其中「文如商店」是我在台灣的東南亞救星。我熱愛東南亞香料,常常沒來由地想要煮泰式酸辣湯、綠咖喱雞,或者是做一鍋香料洋溢的印尼雞肝雞心。只要想念南洋味就會直奔「文如商店」,在扭來扭去或是有小勾勾的字體裡尋找那一味。同時間,總會看到印尼或是越南婦女們和老闆娘問東問西,小小的雜貨店充斥豐富的語言,每個走進這間小舖的人似乎都得到滿意的答案。坐鎮櫃檯的老闆娘總是中文交雜越南文,她就像是台灣生活指南的翻譯者,也像是通曉身心靈的靈媒,串接了此地和他方的生活,異鄉人循著這裡的氣味與語言,得以跟遙遠故鄉接軌。
對異鄉人來說,語言是最大的障礙,翻譯軟體再厲害,目前也無法取代人跟人的交流,尤其是語句中傳達的同理心。當讀到《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這本書時,眼睛一亮。一般人面對司法的時候,常會坐立難安,甚至話都不知道怎麼講,遑論是無法以中文溝通的移工,因此,負責翻譯的通譯人員就非常重要。《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就是中文博士羅漪文擔任越南語通譯的觀察報告。不同於以台灣人的觀點看移工,羅漪文是在越南西貢出生,13歲時(1991年)和家人以難民身分來到台灣,她的家族經歷了兩場戰爭,曾經偷渡過,也當過黑戶口,所以當她成為司法通譯時,很能同理涉案移工。透過她的觀察,讓我們更清晰的認識在台移工求生存、拚經濟的面貌。
羅漪文的通譯工作一方面是協助台灣的偵查單位了解案情,一方面是保障涉案越南人的權益。因為都是面對涉案移工,她直接看見移工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最常出任務的案件就是非法打工跟逃跑。對於要償還多達6000美金仲介費的越南移工來說,誰不想多賺一點來還債?(關於越南移工為何要付出高額費用來台工作,可閱讀簡永達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想快速還債無非就是多打一份工,另一種方式就是捨棄現有工作、換到待遇更好的工作。但自由的「換」,就是台灣人聞之變色的「逃跑」。由於台灣《就業服務法》非常僵化,規範「藍領移工」(建築工、看護工、漁工等)不得自由轉換雇主,比「白領移工」(外籍管理階層、補習班老師、運動員等)的限制更多,導致轉職困難,「逃跑」變成想要賺更多錢的移工的必然選擇。羅漪文點出逃跑的無奈,以及當下政策的不合時宜。
就羅漪文觀察,每一個來台的移工,幾乎都是帶著冒險犯難的精神而來,有的是抵押家裡的土地來籌措仲介費、有的是走危險的海路登上台灣島,他們多多少少有賭一把的偏執,來台灣前的經歷與來台灣後的歷練,讓每一個移工的生命有不同的層次。因此,她所面對的涉案移工,都是有故事的人,所見過的大風大浪可能比整個偵訊室裡的執法人員還多。
在羅漪文的通譯經驗中,有時候會看到生命經驗較貧乏的菜鳥執法人員負責偵訊身經百戰的涉案移工,她寫道:「雙方對峙的時候,哪怕有官威加持,每每年輕人按照職前訓練的一些原則,佯裝生氣……其實都沒什麼效果。老成的外勞只是一臉堅毅或一派油滑,就足以讓另一方氣急敗壞。」在生命歷練不對等的狀態下,某些處境就會釀成悲劇,比方紀錄片《九槍》呈現的就是執法人員失控的悲劇。羅漪文不只觀察移工,也觀察處理這些麻煩事的第一線執法人員樣貌:「我察覺到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在相對善良、封閉教育環境培育出來的人,生命的深度根本應付不了案發現場的多樣情況。」
書中有各式各樣為了「更好的生活」鋌而走險的故事,諸如逃跑、賣身、偷渡、盜砍林木等,做為身分中立的通譯,羅漪文理性觀察這一切、但又不失柔軟的接納涉案者的眼神,她也目睹了一些專勤組人員與法官的溫柔。在她筆下,每個人都還原了人性,她寫道:「黑戶口、打零工,我的家族皆一一經歷過,以至於我在替越南勞工進行翻譯時,他們的非法工作、非法入境、逾期居留,我通通能夠自然而然地接受。而另一方面,我多少也理解到主流社會大概怎麼看待那些造成人口管理上的『麻煩』黑戶。」
羅漪文的家族經歷了越戰、柬埔寨波布(Pol Pot)政權的恐怖追殺,一路逃來台灣,關於跨國移動、身分變異,羅漪文非常懂,這個懂,讓她能同感移民工的心情。《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有一部分篇章紀錄家族身世,她多次提到木柵的家、媽媽的雜貨店,前後比對下,我確認她媽媽的雜貨店就是我常逛的「文如商店」。瞬間,恍然大悟,在這樣的雜貨店裡長大的孩子,勢必擅於聆聽,勢必要幫忙解決很多讓人困擾的小事,也勢必有一顆柔軟的心,比如她曾經幫外配姊姊寫下「我想買咳嗽藥」、「避孕藥,28顆一片」之類的中文字條,或幫忙翻譯廟宇籤詩。
她在書中引用越南詩人阮炳〈我回故鄉〉詩句:「異鄉酒辣,異鄉煙苦」。通譯的存在,或許能讓異鄉的酒不那麼辣、煙不那麼苦,讓涉案的人至少能保有生而為人的尊嚴與法律之前的人權。而若再讓歧視蔓延,台灣也枉為以自由人權自豪的寶島。
作者簡介
「不管發生什麼事,好好的喝一杯,一定有辦法解決的。」
──
資深旅遊寫手。信某香港神婆看著命盤所云:「想要,就可以立刻擁有。」而忽略其他警語。
著有《酒途的告白》《極南》《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酒途的告白2:喝到世界的盡頭》。 最新作品為《呼吸南極》(與鄭有利合著)。
個人部落格:享樂遊牧民族
Fb:享樂遊牧民族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