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威而鋼問世前的中西藥百花齊放!形神合一、陰陽平衡──導讀《華人壯陽史》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東亞醫學典籍如《黃帝內經》、《傷寒論》、《千金方》、《醫心方》等,都重視形神統合,並強調虛時要適度進補,以達成氣血平衡。形神是身心的代稱,氣屬陽、血屬陰,形神合一、陰陽平衡,人就能康健長生。漢字文化圈人群重視「補養」,會擔心變虛早衰。《華人壯陽史》強調,怕虛的原因不外兩端:第一是「害怕虛弱」的身體觀、其次則是虛弱將會導致相當多的疾病。這種害怕虛弱的身體觀,伴隨西方醫學的傳入,而有新的轉型;民國時期以來,過去人們的養生、補養概念在中西醫學之間,激盪出更多對話。而平常在門診時,也不時會有求診者想處理各種虛衰或是「男言之隱」。

從醫學發展來看,西醫(bio-medicine)處理的是人所生的病、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處理的是生了病的人,臨床標的不同,治療模式當然就不大一樣。《黃帝內經》談理論、《傷寒論》講治療。包括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先生在台大與高醫大的授課,也是在醫學史課程裡講到中醫的精華在鍼灸與《傷寒論》湯藥、本草的應用之道。

東亞先民的醫藥方術知識,大概在漢代總成,後來遣唐使與鑑真和尚把這些知識帶去日本,到江戶時代發展出「漢方醫學」,今天日本有漢方醫學專科是跟西醫的內科、外科、骨科等並列的一種專科,台灣與韓國則是有自己的中醫學系、韓醫學系,中醫、韓醫,為與西醫共存於各自健保架構的系統。台灣與日本發展出特有的科學中藥,由日本發展出來、台灣改良的濃縮生藥細粒製劑技術。唐、宋、明,主要是發展補充藥材知識。鍼灸類在明代製針技術進步後有發展並由傳教士西傳。

由於中醫關注面偏向人的整體症候(類似西醫的症候群,syndromes),所以發展模式與西方醫學不一樣。不管哪一種醫學,都是處理人的健康問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還是有在推傳統醫學,它的傳統醫學包含了東亞的中醫學(TCM)、南亞印度的生命吠陀(Ayurveda)、歐非的優那尼醫學(Unani medicine,像使用體操術、水療、芳療、精油)。因為現代醫學成本高、使用便利度沒那麼發達,所以還是有傳統醫藥的空間。

台灣的特種藥草,不論是外用的到手香(左手香)或是內用的清熱生藥材料黃芩、顧護眼睛的葛根、夏季涼茶主成分白茅根、冬令進補滷包主藥當歸,都是日常生活會用到的一環。

各種原料藥品、食材的應用,在不同的角度下,鎖定的主要作用不一樣,特別是經歷中西醫學交流匯通後,要達到形神合一、陰陽平衡,更是重視補虛、壯陽。

皮國立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總編輯,參與國內外多本史學、醫學期刊編審職務。皮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史、疾病史、中國現代史、史學史等領域,編著專書21本、發表期刊與專書論文近100篇,並獲得多項榮譽,包含王玉豐STS論文紀念獎、陳立夫先生學術專書獎、傑出醫史研究獎、國科會年輕優秀學者獎勵以及數所大學獎項。

《華人壯陽史》為皮教授暢銷書《虛弱史》的增補版,書中對於醫療、身體觀與藥品的歷史對話,分析民眾對身體內在虛弱的恐懼,與外在行為之間的連結。以虛弱、慾望、疾病以及藥為核心,從醫學典籍至醫藥廣告圖像等材料探討性與身體的關係,點出近代社會、文化之時代特性與風尚,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識系統變遷,乃至對國族、社會、醫療改變的歷程,為近代史增添一筆色彩。在此鄭重推薦給對於補養、健康、歷史變遷、敘事醫學有興趣的您,閱讀《華人壯陽史》

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二版)

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二版)



作者簡介

社團法人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國家考試中醫師職類用書《中醫養生學》作者。


延伸閱讀
更多皮國立作品

華人大補史: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

華人大補史: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

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

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

最「潮」中醫史:以形補形行不行,古人醫病智慧超展開

最「潮」中醫史:以形補形行不行,古人醫病智慧超展開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精神疾病的樣貌是什麼?身邊的人好像「怪怪的」,我該怎麼辦?

精神疾病與腫瘤一樣,都是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透過閱讀更加了解精神疾病的樣貌,撇除因不了解而產生的懼怕與偏見,並即時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

45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