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主題繪本控】藝術是讓人用不同方式看事物──「把世界打包起來」的藝術家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 字級



面對 SDGs 的急迫,世界各國紛紛祭出自己對地球暖化、貧窮、污染、工作願景等領域最有貢獻的因應方式。而某些藝術家早已經走在時代前端,做出令人瞪大眼睛的展出。地景藝術家夫妻檔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不接商業案件,完成作品的時間也無法預期,以販售自己的草圖為主要收入,他們執行藝術作品、創作工作機會,作品呼應與環境的結合。現在即使他們去世了(妻子Jeanne-Claude在2009年離世,丈夫 Christo則在2020年逝世),基金會一如他們在世的時候運作,在2021年完成「被包裹的巴黎凱旋門」。他們的成就因其順應環境的理念,正順勢上揚中。



繪本 Christo and Jeanne-Clause Wrap the World 的文字作者 G. Neri 清晰的運用兩位藝術家的論述,引用他們訪談中的金句,重新讓觀者思索何謂藝術。繪者伊莉莎白.海德(Elizabeth Haidle)運用畫面敘述藝術家的成就時,將這對伴侶不斷激放創意的人生展現得一覽無遺。在1958年的巴黎,有位逃離鐵幕的保加利亞年輕人得到一件為愛好藝術的女士畫肖像的工作,但他被女士家的千金嘲笑如路邊野狗,這位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法國女孩,喜好與男孩完全相反,她對藝術完全沒興趣,小時候去羅浮宮也不是為了欣賞收藏,而是和朋友找機會躲過警衛在館內比賽溜冰。貧困的男孩為富太太們畫肖像,平日以洗車、洗碗盤為業,同時創作自己特有的藝術。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Wrap the World: The Story of Two Groundbreaking Environmental Artists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Wrap the World: The Story of Two Groundbreaking Environmental Artists

繪本呈現 Christo和Jeanne相遇到創作的過程。(圖/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Wrap the World 內頁)


藝術是什麼?藝術是讓人用不同方式看待事物。

原來男孩的藝術作品是將許多東西都包裹捆綁起來。同樣的瓶瓶罐罐,男孩說,「被包裹起來就多了種神祕和藏匿感。」女孩說,「如果可以把瓶瓶罐罐包裹起來,那應該什麼都可以包啊!」是的,他們在後來的人生裡包裹了許多東西,椅子、電話、鞋子、檯燈,都試著包起來;他們也包裹了更大的玩具、車子、貨物。他們激起許多討論:作品與其放在美術館,不如以期間限定的方式展示出來,像短暫的夢境和彩虹般,人們會願意多看一眼,而不會說等明天再來看彩虹。他們積極進行這種「難忘的」、「暫時的」、「不可能重複發生的」、「很多人可以看的」、「和環境有關的」、「可以恢復原狀的」藝術,並將藝術帶到「不去美術館的人」眼前,你不看都不行。

從1961年開始,他們陸續發表多項令人驚嘆、困惑、思索的展出。有時候包覆重要建築物,如巴黎的新橋柏林國會大廈芝加哥當代藝術館,他們也會包覆風景,如樹、海岸線、空氣,他們將大型的布料當作簾子( Valley Curtain, 1972 )、圍籬 ( Running Fence, 1976 )、雨傘 ( The Umbrellas, 1991 )、漂浮碼頭步道( The Floating Piers, 2016 )、或一道一道的門( The Gates, 2005 )。年紀越長,他們的用色越大膽。這種史無前例的作品與展示方式,奠立了他們的藝術地位。包覆的部分挑戰觀者的視覺,當主景被遮掩後,視覺變得清晰,更有主從之分;加上展品為期間限定,激勵著觀賞者把握當下,幾百萬人次的觀看都有可能。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地景藝術作品


在被問及創作的意義是什麼?他們說,「我們不定義藝術,而是製作藝術。」現代藝術觀點已經將「觀眾的回應」視為藝術的一部分,他們每次的作品都像在提醒觀者,用微觀與巨觀呼應環境。

因為這本繪本的引介,我決定到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的網站再多看看。他們的作品雖然動用大量工作人員,但展出時間非常短促,觀眾看不到背後的籌備時間,其實,這些驚動國際的展出必須與當地公部門協調許多年才能實現。以2021年展出的「包裹巴黎凱旋門」為例,該計畫始於1961年,一直到兩位藝術家都去世了才付諸實行。他們讓藝術不僅是催化觀眾的想像,同時也是描述時間的方式,而嚮往自由的 Christo 為了保持全然的創作自主權,所有作品都由他們夫婦出資完成。他們的作品創造工作機會,大量施作人員都是付費的,遑論材料費用。此外更需要建築師與其他專業人士參與,也都由藝術家出資,網站上提到,曾有建築系學生參與計畫之後,返還了藝術家支付的費用,因為能夠參與已是許多人奢求的夢想。

那如何籌得經費呢?幸好 Christo 的設計手稿是博物館和藏家們企求的作品。官網特別提到身為創作者的生活方式,他們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50年沒有所謂的度假。重點來了,他們撤展後,所有東西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恢復展前的模樣。除了有一次他們在海邊清了許多垃圾,展後當然不可能把垃圾放回去。環境因為展出而變得更好,也是他們的計畫內容。

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 是他們的名字,並以先生(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 , 1935–2020)的名字為首,經常被誤以為他們姓 Claude,其實這只是太太(Jeanne-Claude Denat de Guillebon, 1935–2009)名字的一部分。兩位從叛逆的青年成為相愛的伴侶,並成為共創事業的夥伴,他們一直認為「沒有事情可以長久留存」,但事實證明,他們的永續精神至少到目前一直都在,而且增長活躍中。最新的新聞是,基金會將2021年包覆凱旋門的材料回收,分色重新再製成新的尼龍線與布料,以供2024年巴黎奧運的帳篷與遮陽罩使用。影片中可以看到這些防水布在回收廠裁切、製造成塑料顆粒、重新織成線梭,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創作理念提早開啟 SDGs 視野,並以己力實現。他們提供有意義的工作、合理報酬與工作場所,過程中不影響施作環境,完成之後回收材料、再製新創。

凱旋門的包材回收重製為巴黎奧運使用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作品集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Projects 1963-2020: Ingrid & Thomas Jochheim Collection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Projects 1963-2020: Ingrid & Thomas Jochheim Collection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


作者簡介

作家、繪本評論人。「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因為陪伴孩子閱讀,而與繪本結緣,從繪本中學到各種知識,也呼應生活經歷到各種繪本裡。她將手中的繪本變成百科,致力推廣繪本閱讀,籌組讀書會、撰寫專欄、策劃展覽與講座、聯繫國際交流、推動國內繪本創作者接軌國際,從事所有繪本相關活動。曾任金鼎獎、台北市圖好書大家讀、書展基金會書展大獎評審,亞洲Scholastic Picture Book Award主審。2017年由Scholastic Asia贈予繪本大使榮譽。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等書,最新作品為《動物們的讀書會II: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4》。
部落格:Too Many PictureBooks
專欄:OKAPI閱讀生活誌「主題繪本控」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性侵潛在的本質是一場人格的殺戮,我們該如何面對?

我們該如何理解遭受性侵害者在身體與心靈上的傷痛?我們該如何談論性侵事件與相關議題?我們該如何避免憾事發生?

43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