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青春漾觀點

【高雄青年文學獎│得獎者訪談】劉品序:讓自己的經驗有地方可以安頓下來,不然有時候太虛幻

  • 字級

【編輯室報告】


高雄青年文學獎是專屬於年輕創作者的文學獎,參賽類組有新詩、散文、短篇小說與圖像文學類,每年皆網羅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在這一系列的企劃中,我們將帶大家認識幾位不同文類的青年得獎者、指導老師等,聽他們聊聊自己的生活與創作,談談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中,書寫對於每一個人的獨特意義。「2023年高雄青年文學獎」即日起徵件至9月28日截止。徵件辦法請見官網:https://www.ksml.edu.tw/ksylaward/


 青春大作家 ╳ 高雄青年文學獎╳ 散文類16-18歲組首獎


 


選在左營站原本站體留下的候車椅上採訪,遠處有小片樹林,偶爾有一陣擁擠的車聲,偶爾來一群吵鬧的阿姨,但他始終安靜如一串輕巧的風鈴,懸掛上問句之後,要等著風吹來,才會有遲疑而輕巧的回答。

109年以〈窗景緩慢的流動〉獲得12-15歲散文組首獎;111年以〈蛹動時分〉獲得16-18散文類首獎。獲獎總讓劉品序感覺幸運而意外,畢竟在寫作上,他沒有太多的企圖心,什麼時候寫、寫什麼、怎麼寫,全憑感覺,「感覺」應該是訪問裡第二常出現的詞彙了,第一常出現的是思考時會出現的「嗯⋯⋯」。

什麼時候寫、寫什麼、怎麼寫,全憑感覺

「感覺」對於讀他的散文確實重要,得獎作品單單寫窗景,評審言叔夏說此文是「少數沒有具體事件的作品,沒有具體事件來變成這樣一篇文章很厲害。」跟著他的目光熨貼上感覺:「年輕的城市吹著已年邁的風,馱著塵沙渴求乾淨的窗戶來定居。雨水偶爾能使風返老回春,遠方丘陵淺淺的霧托起大武山,但描繪不清山影的細節輪廓。」發現他習慣保持距離,遠遠看著一些事情發生,「其實我沒有意識自己在觀察一件事,單純看,忠實紀錄就很棒。」在景色流過之後,當他感覺到某種東西,再沿著感覺寫:「我喜歡靜中有動,它(那扇窗)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落,看出去是半個左營,給我一種空曠感。」這個感覺留在心裡,慢慢消逝、漸漸改變,「蠻好的,自己會想保留下來,因為那時候已經國三,明年感覺會有很多變化,就想要紀念之前自己比較開心的那種時間,對未來的自己說一點話。」

回憶寫作啟蒙:寫聯絡簿像是寫日記,慢慢抓到作品的意識感


從國小課堂開始嘗試把自己經歷過的事件、感覺寫下來,寫聯絡簿的時候不光寫當下的心情,也會把想到的回憶記錄下來,「我在裡面也有連載一次去日本玩的遊記。」聯絡簿對他來說有點像日記但又不完全是,他開始意識到有讀者這件事。國中開始每個月會有一批新書到班上的圖書櫃,他會抽個一、兩本來讀,把喜歡的句子抄在筆記本上,不太喜歡偵探、懸疑類型,特別喜歡許正平的〈煙火旅館〉,「裡面慢慢地移動出去的感覺影響到我。」還喜歡寫「家鄉」的散文,「寫澎湖的、寫花蓮的,單純看他們回憶他們發生的事情,現在應該都忘記他們到底寫了什麼,應該就是喜歡那種回憶、懷舊的氛圍。」

國中老師對於詩化語言的訓練也對他幫助很大,「讓我的文字有一點變化,開啟更廣大的門,進入不同世界。」他用〈窗景緩慢的流動〉裡面「城市在此時吞吐最急促的頻率」舉例,「有點像擬人然後轉化那種感覺,之前可能會寫『車流量很大』,比較平鋪直述。」老師常常讓他們練習,他也覺得很有趣,爾後他在寫出一段文字之後就會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有沒有其他替換的詞,讓文字產生更多的解釋空間。第一次投稿也是因為老師提供資訊,想嘗試的原因則是單純地想讓自己的文章在別的地方出現。投稿作為目的,讓他更有讀者的意識,去調整結構、段落的比例,內容的取捨。得獎之後看評語也蠻有收穫,「發現評審看到這麼多我沒看到的事情。好像自己架出一棟房子的骨架,然後其他人再慢慢填進去,讀者自己幫忙我把這篇文章變得更立體。」


今年的得獎作品〈蛹動時分〉,會投稿也是剛好有從以前就想寫的主題,暑假又有一些空閑的時間,「就想說把它寫出來好了。」國小養蝴蝶這件事其實一直出現在學校作文、聯絡簿、日記等零星的寫作上,「因為我覺得,第一個它現在看還是很特別,我沒有想到會跟蝴蝶有這麼密切的接觸,再來我現在還是蠻喜歡蝴蝶的生態,還有我覺得那時候的、那種自己喜歡一件事然後沈浸在其中的感覺我蠻喜歡的。」起初他先把自己與蝴蝶之間的事件列出來,但是又覺得太多了,「我想保留一些,還不想先寫出來,最後想說就來寫一開始接觸蝴蝶的事情就好。」當時與同學天真無邪的相處也是他想紀念的部分,寫作對他而言的回饋也在這裡,「讓自己的經驗有地方可以安頓下來。不然有時候太虛幻,可能都是想法、都是感覺,如果變成文字就可以留下一些痕跡。」他對文字的時間感也相當敏銳,他說記錄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當下回憶過往的感覺,時間是濾鏡,長大像戴著不同的濾鏡,「顏色會變」與日常呈現「交接的狀態」,才想寫下來。

變短的句子是另一種感受時間的方式,「很久以前我就想要試試看,每段都變短一點。因為之前看長長的文章都要慢慢地讀,這篇文章要濃縮兩、三年的時間在一篇,就想要讓它節奏快一點。這次的嘗試還蠻喜歡的。」

結尾收在蝶蛹欲破未破的那刻,評審林達陽讚其意寓「成長中的人」節制、深沉,令人動容,而他自己為什麼想讓蝶最後停留在這「蛹動時分」呢?只是因為蛹停在那邊的狀態很美。「仔細看它,有些會有光澤,有些會有紋路,裡面毛毛的狀態也是很奇特,好像守在一個地方,可是裡面有在變化,安靜卻還是有變動,我不知道它會持續到多久,就讓它停留,不用再多也不會再少,但就是最真實、最飽滿的樣子。」


自然書寫就是用一個朋友的心態去跟自然互動

自然書寫近年來漸漸受到重視,他也看劉克襄、吳明益的書,其中吳明益更令他有所共鳴。「《迷蝶誌》的後記他寫到,他是用一個朋友的心態去跟自然互動,我覺得這個想法給我最大的啟發,也蠻喜歡他慢慢地講話的感覺。」輪到自己書寫自然,他不覺得困難,「誰都可以寫,但是感覺是會有限制的。」限制和自己也是用朋友的角度觀察蝴蝶有關,「我知道還會有比我更了解牠們的人,更專業,我不會很深入的知道牠們發生的事情,就是一個限制。然後也會想,我到底要用平常的樣子(和蝴蝶)相處就好,還是我需要去多做一些事、多找一些資料去寫比較專業的東西。」兩難使它思考自己與蝴蝶、自然的關係,「之後也會想要再多了解牠們一點,不單是在寫作上面。

喜歡安靜,稍嫌寡言,那寫完之後會想和老師、同學討論文章嗎?「有些有,有些沒有。會給老師看有點像一種回饋老師的感覺吧?有點像是跟老師說,『老師我寫出這篇作品,也可以幫我看看。』」同學的話,他不斷強調只有少數兩個也有在寫作的同學,只算有共同嗜好很小的圈圈,不算團體,「有點偏單純交流這種感覺。」「你會覺得這樣子的交流是重要的嗎?」「重要喔⋯⋯對我自己來說,應該算是重要的吧。因為,就是真的會從不同角度去看這件事情。感覺會蠻有趣的。」後來他還是補充說明,自己寫得不多,如果要拿給別人看的話就要寫出要給別人看的樣子,「有點像IG貼文那種感覺,平常要跟別人講話才會去寫,不會是因為你寫出來,才想要拿給別人看。」

「最近我真的不是很想寫。」雜事太多,失去寫作需要的餘裕、時間、與心情。但如果未來還要寫的話,他倒想寫些旅遊的題材,自然題材也還有想寫的地方,「會試著把那些感覺留下來。」


  延伸閱讀   劉品序【青春大作家X高雄青年文學獎】蛹動時分



  看更多得獎作品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