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馬欣專欄】在眾聲喧嘩中,傾聽思想的沉默──《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

  • 字級


紀錄片《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緊跟著20世紀思想大師米蘭昆德拉的「消失」。(圖/《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劇照,佳映娛樂提供)


我發現將作品與事件當魔術方塊看,每次看就會有不同發現。
比方從人心來看那些回憶的流變,或從事件中鑽個小孔來看人性的切面,這對我來講都是生之樂趣,
它不見得會接近真相,但比較接近我人生想追的真理。
如果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說當個「合格的讀者」是重要的,那我們何妨一路當個找答案的人,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它就是你自己的故事了。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可以說昆德拉一生的著作都有一個宗旨──打破媚俗。因此紀錄片中他本人不會被採訪,也是在抗拒著這個有撕不完標籤的世界。如果曾是他的讀者看完此片會有一種感動,就是思想可以單獨存在,不用對焦在作者本人的純粹。這點在現代卻是被混淆的,彷彿思想本身已然貶值了一般。

這是一部截然不同的紀錄片,一般來講紀錄片在拍攝著當事者的「存在」,但這部片卻緊跟著20世紀思想大師米蘭昆德拉的「消失」。

與其說這部電影「昆德拉」是主角,不如看成是一個21世紀的年輕人去追隨他的思想,拼湊與訪問出昆德拉對於現代世道上「媚俗」(Kitsch)的拒絕。似乎看完這部片之後,你我突然明瞭為何21世紀後鮮少會有「大師」出現了。

關於「媚俗」,一般來講是欠缺品味的複製與無價值的模仿,而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則絕妙地舉了一個例子,書中寫著一參議員指著草坪上玩耍的幾個兒童,就去脈絡地跟記者說宣揚這是幸福的模樣。後來我們生活與目標也的確走入了這般樣板化的模仿秀之中,如同水手無法抗拒海妖的招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全新版】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全新版】


對成長於20世紀後半的年輕人來說,昆德拉不只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更是思蒙的大師,他寫小說的文體,卻拋離了情節。以極具諷刺的精湛文字(用詞幾乎是工藝級的精準),讓讀者反而對這世道與角色產生了更多不確定性。

可以說他的小說打破了所有成見,給你重新配付眼鏡看世界。

至少在我記憶裡,昆德拉給我們這輩讀者的「新眼鏡」,打破了八股學院、正確答案、愚昧、主流視角、文青的加法迷思、廣告標籤等枷鎖,重新發現了「解除符號」的新世界,比方一個熟悉姿勢的表徵、女性身體被符號化後的廢墟感、每個人的身分與其分身,以及名氣並不屬於本人等。

如果說這商業社會最擅長如魔術師在禮帽中變出白鴿,遮蔽了我們的視角,那米蘭昆德拉絕對是那個識破者。

昆德拉的小說打破了所有成見,讓我們如同重新配了一副付眼鏡看世界。(圖/《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劇照,佳映娛樂提供)


然而他非常沉默,甚至後半生表明不接受採訪,這對於現代作家來講,是鮮少能做到的事情,即便是美國知名作家法蘭岑也都表示在這其中的為難。電影《寂寞公路》中的大衛華萊士也都在各種巡迴採訪中,讓觀眾感覺他本人其實失語於這世界。90年代的大師,其實多半都是沉思者,在這個擁擠的大房間(世界)沉思著。

而昆德拉即便這麼低調,他的名字仍代表著一種思考的動能。不過世人也還沒忘記他多半還是因其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曾改拍成電影,當年紅到許多人人手一本來標明自己是文青,後來更成為不少影片的道具來顯示一種品味,然而這正是昆德拉所抗拒的「媚俗」,彷彿把活的想像變成死物般呈現。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曾改拍為電影《情陷布拉格》


這部紀錄片很妙的是因為它只是訪到昆德拉周圍的人,讓昆德拉這個人在片中的「消失」都諷刺地反對被僵化定型。當初他看完電影版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就決定以後自己的小說拒絕影視化,因為知道日後人們想到故事主角就會投射出固定的形象。但他希望的是書中的特麗莎與托馬斯在每個人心中都能有不同的折射。

紀錄片中以昆德拉本人的聲音說著:「人物與小說應該是流動性的。」電影中受訪者也指出昆德拉的諷刺是為了拿走對人的確定性,與敘事保持一定的距離。

可以說昆德拉一生的著作從《玩笑》《不朽》《無謂的盛宴》都有一個宗旨──打破媚俗。因此紀錄片中他本人不會被採訪,也是在抗拒著這個有撕不完標籤的世界。因此你看完這部紀錄片,如果曾是他的讀者會有一種感動,就是思想可以單獨存在,不用對焦在作者本身的純粹。

玩笑【昆德拉手繪書封版】:米蘭.昆德拉奠定世界文壇地位的小說處女作,創作初心的終極展現!

玩笑【昆德拉手繪書封版】:米蘭.昆德拉奠定世界文壇地位的小說處女作,創作初心的終極展現!

不朽【出版30週年紀念版】

不朽【出版30週年紀念版】

無謂的盛宴

無謂的盛宴


或許有人會說,媚俗讓這世界符號化、標籤化有何不可呢?這會讓人想到之前很受歡迎的影集《怒嗆人生》,裡面兩個主角不只是財富地位的差距,讓他們憤怒的在於他們內在的相近,女主角愛美把自己符號化了只為了安全,而男主角丹尼則是感到他無法擁有這世上價目表的五分之一而感到內爆。前者空虛,後者感到被剝奪。

但他們都只是想迎合與卡進這世界的拼圖一角而已,甚至為了這個慾望自我剝削,且成為自己小領土忙於上升降旗的暴君。

這樣被符號化的幸福與想像操控著21世紀的價值觀,這點在經典電影《發條橘子》裡人人都被符號化,以及《鬥陣俱樂部》企圖想爆掉「拜物宗教」聖地世貿大樓就可以看得出來。愛美與丹尼像極了漫畫《浪人劍客》裡只往左右對齊,沒有往前看的魄力的吉岡一家(終至一門被滅),我們的人生想像若如抖音文化裡總教人變美變好變幸福的不斷簡化,終將只是商業符號的代言人。

怒嗆人生

發條橘子 UHD+BD 雙碟限定版(A Clockwork Orange S.E. UHD+BD 2 Disc)

發條橘子 UHD+BD 雙碟限定版(A Clockwork Orange S.E. UHD+BD 2 Disc)

鬥陣俱樂部


昆德拉從70到90年代的著作就看出了這點,讓讀者看到主角從外型與身分中抽離,使得小說裡少點情節,但每個人自成一故事。

這部紀錄片就是讓我們看到這樣真正「大師」的身影,經過歐洲「布拉格之春」民主革命的幻滅,昆德拉從青年時代一夕醒悟,知道割捨了中歐的歐洲文明與思潮,終究會如大廈傾倒。

片中昆德拉流離到法國後,雖享有盛名,但他發現法國文壇也將他打造成固定形象時,他毅然離開這個充滿蓋棺論定的媚俗浮華,隱世了起來。

昆德拉享有盛名,卻毅然離開這個充滿蓋棺論定的媚俗浮華,隱世了起來。(圖/《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劇照,佳映娛樂提供)


這部片中雖多是旁人引述他的人生,但可以感受到那思維的接力,如同也在拋問題給觀眾,我們對於這樣充滿絕對性、符號性與一致化想像的世界是真的滿意嗎?

這部電影讓人想起卡爾維諾的《給下一輪盛世的備忘錄》中提起的:「常覺得這世界被蛇魔女的視線給石化了」,必須不直視而用鏡片折射的方式才能看到真相。而折射的方式只能像昆德拉在《簾幕》一書所說的:「作家創造小說是「發現」人性尚未為人所知、隱藏起來的一面。」且像他在《緩慢》一書所寫:「緩慢是凝視神的窗口。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簾幕【15週年紀念版】: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對小說藝術本質的終極解答!獨家親繪繁體中文版封面插畫!

簾幕【15週年紀念版】: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對小說藝術本質的終極解答!獨家親繪繁體中文版封面插畫!

緩慢【出版25週年紀念版】

緩慢【出版25週年紀念版】


然而在這個幾分鐘就蓋棺論定人事物的時代,我們真的能逃過蛇魔女將我們石化的世界嗎?

感謝還有《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這部紀錄片,大師遠走的足音還是比我們的眾聲喧嘩有力量多了。

觀影那天台北光點晚場只有十餘人,我踏著夜露回家,想起昆德拉寫過的:「人類和過去乖離(即便是幾秒鐘前的過去),那是兩種力量立即生效且合作無間的成果:遺忘的力量(抹滅一切)和回憶的力量(改變一切)。」我們的時代似乎正處於這個關口,紀錄片中昆德拉訴說著這是遺忘的時代,而我仍記得後者的餘香繚繞。

如我始終記得張國榮將藝術以驚鴻之姿演出,也始終念著那因為昆德拉的書寫而感到心智疾馳的快意,如今能抵抗媚俗的往往隱遁消失了,但我們的記憶仍然熊熊燃燒著。

\\《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預告//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


《米蘭昆德拉:從玩笑到無所謂的盛宴》(Milan Kundera: From The Joke to Insignificance)此為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首部紀錄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文壇大師昆德拉,名滿天下卻從世人眼前消失。以小說征服全世界的他在1985年決定不再接受訪問,也沒公開露面,從此隱身於作品後。如今一名學子,決定挑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鏡頭跟隨著他探訪和昆德拉交手過的藝文圈人士,一窺他在家鄉布爾諾的生活、於布拉格FAMU電影學院學習及任教期間的獨到作風。
為何他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被改編成電影之後,再不允許自己任何一本小說被翻拍成電影?他為何流亡法國,並決定以法語寫作?昆德拉禁止他的法語著作被翻譯成捷克語的原因又是什麼?從昆德拉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到打破封筆宣言之作《無謂的盛宴》,逐步揭開他小說中的哲學探討以及他對文字的極致要求。


作者簡介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金馬獎、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與散文書寫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幼獅文藝》、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等,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著有影評集《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雜文集《階級病院》、散文集《邊緣人手記》。最新作品為散文集《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

✎作家金句:「人生難免失去,但也讓你有再次擁有的能力。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3 下半年OKAPI人氣文章TOP10⭐️

2023年你都讀了哪些書?過得還好嗎? OKAPI特別精選2023下半年前10大人氣文章,帶你快速回顧下半年的閱讀/話題趨勢!

8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