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許多女兒一樣,當我站在廚房切切洗洗,點開瓦斯爐,看著青藍色的爐火,就會想起媽媽。
但不是想念媽媽的溫馨母女情感,我腦海裡的那句話是:「真的好討厭媽媽啊⋯⋯」
這麼想的我,簡直就是這本書的書名《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確實,我覺得自己蠻壞的,但隨著我成為人母的時間越長,在一個又一個照顧孩子的日日夜夜,我越來越容易想起媽媽,然後告訴自己,當初媽媽是真的做錯了事、說了不該說的話,用了糟糕的方式,以至於當我也成為媽媽時,竟無所適從。該怎麼讓女兒和我有不同的成長記憶,我的女兒不能是我。
韓國作者金善英為成長過程中沒能享受健康母愛的女兒寫下這本書,她不只是寫故事,也盡所能提供解決對策。那些故事裡有:因為害怕被媽媽評價,寧願不和媽媽求援的女兒;有被母親投射自我,不允許走出保護網的女兒;也有因為媽媽不像媽媽,導致自己無法好好當個孩子的女兒;或者是媽媽化身為經紀人,身形、衣著與行程都被掌控的女兒。
這幾年談論親子關係、童年陰影、母女情仇的書太多,某些書以說故事為主,讀者能夠應證自身經驗,某些書強調覺知後的自我療傷與世代和解。但這本書強調的是「處理問題」,當代人早就知道「媽媽的養育方式很重要」等等提醒,可是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呀,那段「被影響」的時光無法重來,就算我們想和解,父母也不見得按照我們的意願改變。
金善英直白地說了,既然女兒們知道「我為什麼變成這樣的自己」,當年的小女孩沒得到幫助,不代表現在不行!
金善英從「問題認知」切入,爽快地說:「如果讓我覺得不自在,那就是錯誤的關係。」媽媽是不可能意識到不自在的,很遺憾,這些為女兒帶來痛苦的媽媽大多自在得要命。而女兒呢?通常也很難開口承認母女關係帶來的煩惱,畢竟那等於承認自己是沒有被媽媽好好愛著的孩子。
書中雖然寫這是「成為壞女兒的練習」,但我不覺得一定是壞,那不過是長大後的女兒,比誰都能理解自己童年時的心情,不得不做出保護措施罷了。與其一邊忍耐、一邊抱怨媽媽,不如改變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且金善英的建議不是當個百依百順的乖女兒來降低衝突,而是記得一件事:「我媽死都不會變」,這句話太療癒所有孩子們的心了!
無論是溫柔的鼓勵、嚴厲的提醒,金善英想告訴內心痛楚的的女兒,不用繼續迎合媽媽,越是渴望獲得媽媽的體諒與愛,就越容易被媽媽的情緒制約。
但女兒不是媽媽,也不能是,所以要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麼樣的母女關係?要擺脫目前的關係,心情如何?請停止把情緒浪費在媽媽身上,專心做別的事,忙碌生活,自然會找到能忘記媽媽的興趣愛好。
最重要的是,母女關係只是家庭問題的一部分,這個世界除了有不健康的母女關係,也會有讓人痛苦的父女關係、夫妻關係和手足關係等等。本書的種種建議,放在任何家庭關係都適用,要記得,「我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是不需要依賴特定某人才能活下去的人,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生命裡沒有那個人也沒關係的。」
最珍貴的人終究是自己,一定要善待自己。
作者簡介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億萬年尺度的臺灣》《晨讀10分鐘:酷少年故事集》等。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作家金句:「身體逃不掉,至少心不要受折磨。」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