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時代,以開放的心態打破常規,只有聰明已無法成為成功的保證,
無論在職場或是投資市場中,保持靈活才是這個時代求生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艾爾文
作家、知識型內容創作者。畢業於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二十九歲離職後展開了夢想與血淚交織的新生活。
身上理性與感性特質並陳的他,有著務實的理財頭腦、專注細節的能力;長期受理科邏輯訓練,但體內的感性卻總蠢蠢欲動,讓他敏感察覺心中柔軟的那塊,因此從二〇一四年底,開始分享各種人生體悟,並化為動人的勵志文字。不在原地逗留的他,二〇一七年起發揮理性正向的特質,創立YouTube頻道,分享對知識與自我成長的熱愛,扎實內容讓粉絲數快速增長。而不斷學習成長、突破自我一直是他十分重要的人生目標,更把這一路累積的所學所得,轉化成你我最需要的系統性知識,期盼能和讀者一同往更好的未來邁進。
Q:「逆思維」成為近來學習的熱門關鍵字,試著找到自己思考的盲點,保持開放的心態重複思考,請問對你來說「逆思維」這個主題對你來說的具體實踐是怎麼運用在生活中?
我們處在資訊與知識洪流的時代,大腦演化已經跟不上文明的進步,所以當龐大的訊息流在腦中竄進竄出時,人吸收資訊的模式就會開始轉為被動狀態。久而久之,當人習慣被餵食資訊後,容易失去主見,或是無法做出對自己長遠有利的判斷。
透過逆思維的訓練,可以讓這種被動餵食訊息的情況轉變成主動消化訊息。在解讀資訊時帶點質疑的心態,練習在遇到被包裝過的訊息時,能真實還原包藏其中的訊息,或是防止被人操弄。
比如,看到一個聳動的標題時,試著先思考標題背後吸引你的原因,以及撰文者可能的動機,藉由「識讀標題」的過程,避免因為聳動的文字而產生定錨效應,有先入為主的想法而偏離該則訊息、新聞,甚至是一本書的主題內容。
Q: 能不能與讀者分享自己求學時候的上課筆記、或目前正在使用的工作筆記、日常行事曆,並且簡單說明自己平日做筆記的習慣,或當天筆記曾經發生的事情。
目前我大部分的筆記,形式都是階層式的條列記錄,方便整理跟日後更新。類別主要有:下一本新書筆記、寫作靈感筆記、工作待辦事項、長期計畫備忘錄、閱讀心得筆記。
工作時會利用待辦事項確立當天或短期要做的事,長期計畫備忘錄則確立1年到3年之內的事。
閱讀心得筆記是整理看書的書摘,以及與該本書籍相關的關鍵字以便日後查詢,還有自己對作者觀點的啟發,有嶄新的知識也會額外記錄成另一則筆記。一本書若有跟其他本書相關或可互通的觀點,則會註記其他本書的資訊。
Q:以過去讀者向你諮詢的各種問題中,是否能提供給讀者一些學習上的建議,點破讀者最常遇到的學習盲點,讓讀者接受如「逆思維」般的當頭棒喝。
一般來說,人在面對問題時容易陷入一種慣性思維。比如我被問過的這些問題:「我該學外語嗎?」、「我該考公職、研究所嗎?」、「該進修、離職換工作嗎?」
這類的問題都有一個框架,背後是應該不應該、要或不要、Yes或No的二分法思維。而當我們陷入這種思維框架時,不意外答案也就被侷限在裡面。要尋求更好的解答,我們應該「改造」問題,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問「我該考公職、研究所嗎?」答案容易陷進正反兩方的優劣比較,但改問「為什麼要報考?」、「除了報考還有什麼其他選擇也可以達成同樣目的?」、「考取後可以解決什麼需求?這個需求只有考上才能滿足嗎?」或者,利用心理學中的角色分離技巧,重新思考如果站在旁人的角度,會如何建議自己面對眼前的問題。
當我們問自己二選一的問題時,就會掉入二分法的思維;以帶有選項的方式問自己問題,或是脫離角色的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選項可以解決難題。
Q:2023新的一年,能與讀者分享自己對新的一年的期待嗎?並推薦3-5本書籍並做簡單說明。
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夠持續優化工作系統,盡可能妥善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在年底回顧時能對自己說:「我有在2023年好好地過生活。」
《習慣紅利》:在新的一年從微小行為開始改變,培養好習慣,打造更好的生活。
《上游思維》:學習洞見事情或問題背後真正的發生原因,具備解決根本問題的能力,以長遠的角度解決問題。
《規模的規律和祕密》:有助於以新的角度看待世界的發展。
《深度工作力》:在分心時代,能夠專心投入工作的人,將會更快累積個人有形與無形的資本。
更多艾爾文作品
更多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