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精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以其身為氣候變遷經濟學研究的先驅身分,揭示環境議題正在改變全球經濟體系,提供讀者面對「綠色經濟」思潮,能建立起全盤的認知架構。
本書圍繞著「綠色經濟學」,這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經濟學支系,作者跳脫針對個案、單一災難、或聚焦於特定綠色產業發展的著作內容,引領讀者思考「氣候變遷」對經濟的影響,不流於把汙染當成「狼來了」與否的辯論。
▍氣候變遷是「經濟問題」
人類文明從18世紀開始,各國陸續工業化,經過二百多年,一直到1980年代,「全球暖化」才漸漸受到重視;然而在上個世紀的末尾二十年,大家所關注的「氣候變遷」,可能還只是生態問題,或者人類生存問題,然而在國際政局、產業鏈的無形牽動下,「氣候變遷」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經濟問題」。
在環團和國際組織的倡議下,追求「減碳」、甚至「脫碳」,已納入各國產業政策的方針,全球128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台灣的競爭對手如日本、南韓也都跟進)(註1),企業自然必須做出因應,經由產業鏈環環相扣,就算是只顧自己口袋、不管世人安危的黑心企業家,都已經開始在乎這個議題,何況秉著良心做生意的正派商人。
以全球貿易為例,佔全球碳排放量2.9%的海運業,其龍頭馬士基(Maersk)也承諾要在2050年達成零碳排,放棄石化燃料,而馬士基的200家客戶中,有90家做出科學基礎減碳目標的承諾(註2),企業如果還沒準備好脫碳,可能就會在市場上的地位降低。
事實上,有前瞻性的經濟學家,如本書作者威廉‧諾德豪斯,已嗅到世局的變化,1990年代中期即提出「整合性氣候變遷評估模型」(註3)。他還將溫室氣體的排放,視為人類經濟活動的外部性,會引發經濟無效率、帶給社會無謂損失,將溫室氣體排放市場化、賦予價格,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諾德豪斯的理論,「減碳」已經不是政策帶頭才會引發的經濟趨勢,而是基於資源共享的全球體系,必然發生的連動效應。
2018年諾貝爾得主、《綠色精神》作者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Fundacion BBVA
▍弄懂ESG前,先懂環境財
環境議題也吹進了投資界,近年興起「永續投資」理念,原本做為評鑑企業指標的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開始也與企業長期成長潛力產生關連;ESG逐漸被市場認同,其投資機會、風險、有關的專業知識,也漸漸被投資人重視。
貝萊德(BlackRock)智庫的資料顯示,企業對ESG治理的重視度也逐年提升,美國S&P500指數成分股中,發布永續報告的公司比重從2011年的20%驟升至2019年的90%(註4)。 這也導致了ESG投資的價值成長,全球的共同基金、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總額約15兆美元,當中ESG相關累積總資產規模超過2.6兆美元,自2014年以來,ESG專項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也成長了7倍之多(註5)。
ESG投資標的正夯,也形同驗證了諾德豪斯的理論——「環境財」也是一種資產,而為了避免市場失靈,從現在開始要賦予為「環境財」定價;另外個人對ESG的投資,企業必須對股東負責,「付錢給吹笛者的人可以點曲子」,更有機會迫使企業負起社會責任。
▍科技龍頭減碳、電動車趨勢都是綠色經濟發展指標
台灣身處全球供應鏈,國家經濟仰賴製造業,不論半導體、石化或鋼鐵產業,都開始擬定脫碳計畫(註6)。 國內八家科技大廠—台達電、台積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科技、宏碁、和碩聯合科技、華碩電腦,也在去年組成了「台灣氣候聯盟」,其目的之一,正是要透過企業的影響力,透過供應鏈關係邁向碳排淨零。
全球電動車產值也在近年持續提升,2021 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260 萬輛,和2020 年同期相比成長160%,高於整體車市的26%,預估全球2025年銷量將突破1600萬台(註7),這是人類交通脫離石化汙染的重要里程碑。《綠色精神》也呼籲支持電動車這類的「綠色選項」,尤其像對汽車、公路依賴相當深的美國,如果無法在道路建設、移動距離上對環境更親善,至少可以發展快速充電,克服能源資本分配的問題。
當然《綠色精神》不是一本為解決消費抉擇,或者推動在生活中實施減碳的環保專書,而是透過經濟學的角度,給予政府、企業推動環境友善的指導方針,書中提倡的綠色稅賦——如碳稅,被認為是近年最有前景的創新之一既能為有價值的公共服務籌措財源,又能有效率地實現人類的環境目標。
註1: 極端氣候已到家門口!128國拚2050年達成的淨零碳排是什麼、台灣怎麼做?, 數位時代 2021.04.19
註2: 碳稅逼近 全球船運龍頭馬士基:我們將不得不放棄化石燃料|從近零到淨零 , CSR@天下 2021.04.06
註3: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氣候變遷、科技創新融入長期總體經濟分析」 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共獲殊榮 , 風傳媒 2018.10.08
註4:【投資熱搜解讀】ESG投資夯!究竟是一時流行或未來趨勢? , 貝萊德 2021.05.07
註5: 台掀ESG投資風 永資產管理規模成長7倍 , 工商時報 2020.09.09
註6: 台積電、台塑、中鋼展開30年脫碳計畫,脫碳大計怎麼做、有何難題?, 數位時代 2021.12.08
註7:圖解|全球電動車銷量漲 160%,台廠 27 間打入供應鏈!電動車類股一次看 , 經理人 2022.01.07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