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高中生讀什麼✈】我們思考,於是才有哲學,而非有了哲學,我們才會思考——《做哲學》

  • 字級

 

 



向富緯│三民書局編輯



「哲學是什麼?」、「哲學在讀什麼?」,如果你對哲學有興趣,那麼你一定想過這兩個問題。如果你想多讀一些哲學,或許還會被進一步詢問:「讀哲學有什麼用?」、「讀哲學能做什麼?」

做哲學:哲學不是沒有用,而是你會不會用

做哲學:哲學不是沒有用,而是你會不會用

上面這些問題似乎容易讓人焦躁,讓人摸不著頭緒,不過它們確實也指出了關鍵問題——哲學與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不妨先按下暫停,暫時擱置上面的問題,思考一下哲學與我們所處的相對位置,因為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一開始就限制了我們是從何開始認識哲學,以及我們如何「做哲學」的起始方向。

「哲學是什麼?」這類的問題似乎將「哲學」先看作是一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會遇到的對象,並把它當作一個全新的事物來看待。對於平常不熟悉哲學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思考方向。但是「哲學」真的是如此嗎?會不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在實踐哲學,只是並未將哲學之名加在這樣的思考活動之上?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似乎就不能在生活之外尋找哲學到底是什麼,而是要回到我們對於生活的關懷當中,探問什麼樣的日常行動,體現了「哲學」的意涵。


正如《做哲學》的主編古秀鈴老師所要做的:帶領我們親身實踐哲學思考,讓我們體會哲學可以是「一種或許不必有哲學稱號的『做哲學』,它能夠像生活一般,體現在心智活動與日常生活之中」


但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呢?這是因為哲學並不像其他有著明確的討論範圍、研究對象的學科,「哲學是什麼」無法在思考之前就先明確定義。因為哲學正源自於我們的思考——我們思考,於是才有哲學,而並非有了哲學,我們才會思考。


然而,我們為何思考?我們又在思考什麼?


哲學所思考的問題雖然可能看似怪誕抽象,但是任何思考之所以會出現,其實都是來自於我們在生活日常中一種突然的奇異感受——我們驚訝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不再習以為常;我們發現了曾經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世界,不再理所當然。


這樣的感受聽起來有點奇異,但其實就是我們經常會有的「我不這麼覺得……」、「我覺得應該是……」、「是這樣嗎?」、「不是這樣吧?」、「為什麼是這樣呢?」等種種念頭,這些想法之所出現,正是來自於我們對於生活世界中的各種訝異與疑惑,進而為更深入的哲學思考提供了開端與線索。


如果哲學起源於我們對於生活的關懷,起源於我們對於各種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疑惑驚訝,那麼將哲學當作一個陌生的、全新的事物來看待,就會是個不適當的認識起點。反而,當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疑惑出發,對於這些疑惑、問題進行思考時,才能真正開啟我們「做哲學」的方向。


《做哲學》正是這樣的一本哲學書——八位作者是從「問題」開始帶領讀者做哲學,而不是從「某某哲學家主張……」、「某某理論認為……」開始。這些問題,如:「我們從小學習的儒家道德規範,只不過是規勸人的教條嗎?」、「道德是否是相對於時空、文化或是社會?」、「遊戲裡面,有沒有哲學可言?」、「我們看不懂作品時該問作者嗎?」、「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性別如何又為何會影響我們?」、「人如何變得有智慧?」、「人工智慧對人類是好還是壞?」


這些問題並不是無端而起,而是一個個潛藏在我們生活當中的疑惑,他們為我們的思考開端,為進一步的理解鋪路,為更美好的世界奠立可能性。面對這些疑惑,哲學家或許有一些回應,但是重要的是他們苦思的問題也是「我會有的問題」。若是這樣,那更重要的就是:「我要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哲學理論與主張的出現,都對應著對生活世界的質問、疑惑,那麼在哲學與我們的疑惑連結起來,與生活的世界連結起來的時候,哲學就不再是「哲學家怎麼看」而已,而是「我怎麼看」。不要從誰說過什麼,誰怎麼看,讓我們回到自己,回到對於日常生活的體會、感覺與思考,回應那些已不理所當然的理所當然、已不習以為常的習以為常,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早已開始「做哲學」!




 延伸閱讀
 
 

1.【高中生讀什麼✈】瓢蟲飛到哪裡愛情就在哪裡?──《昆蟲觀察入門》圖解百科
2.【高中生讀什麼✈ 】即便生命消逝,留在我們心底的每一個瞬間也永不褪色
3.關心動物議題又累又麻煩,為什麼還要繼續?──專訪《就算牠沒有臉》黃宗慧、黃宗潔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