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鐘穎/當孩子與死亡直面相逢,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談失落?──讀幾米《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我們迫切地需要一本能描繪孩子的哀悼歷程、又能帶領他們穿越黑暗的指引,而《星星是暗夜的眼睛》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當孩子與死亡直面相逢,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談失落?「死亡焦慮」是所有痛苦的源頭,當遮蔽生命之苦的布幕被拉開,宇宙向我們揭露了荒謬的根源,有限的人類發現自己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對自己誠實的人都知道,我們無法逃脫死亡這個根本性的煩惱。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靜謐精裝版+限量贈品)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靜謐精裝版+限量贈品)


否認現實的大人與依舊盼望的孩子

在神話裡,這樣的煩惱被形容為無法重返的伊甸園,那是一個神還在人間行走的黃金時代、是大圓滿,但文明以及伴隨而生的分裂感卻席捲了一切。神明遠離,歷史成為了人的歷史,而面對死亡及無常的核心情緒只有一個,那就是失落。

不論失落所指向的是書中提及的死亡,還是失業、分手、與老化,治療師普遍同意,「接受」是迎來療癒的第一個步驟,然而我們卻花了最多時間在接受與否認之間游離,固執地期待自己是那個唯一的例外。

因為害怕失落,所以大人們否認了現實。但本書卻用細膩的表達方式讓我們知道,孩子依舊在盼望、依舊在狐疑,那消逝的人究竟去了哪裡?我們要如何才能再次相見?


對死亡的防衛與生命歷程的斷裂

做為原始的防衛機制,「否認」根深柢固地存於我們的潛意識。我們不自覺地否認自己的情緒有各種挫折與波動,認為自己沒事、說著「我很好!」似乎只要不去相信,那些令我們失望的事物就不存在。但死亡卻是不容否認的現實,它會擊碎我們所有的防衛。

那是某種意外所帶來的斷裂,進而使我們原先的生命歷程遭到阻斷,當事人的心理時間彷彿暫時中止,悲痛的情緒因此凝結成創傷。所以幾米才在書中開頭寫道:「後來,根本沒有後來。」而後為了填補斷裂帶來的空白,我們對失落展開了漫長的療傷歷程,或者說,漫長的、接受現實的歷程。想像力在此歷程中成了唯一能夠憑藉的堡壘,我們相信這是神話與傳說的源頭,也是自癒的一種嘗試。

大人面對離別、死亡可能會否認現實,但孩子依舊在盼望、狐疑,消逝的人究竟去了哪裡?
(圖片選自幾米作品《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Jimmy Liao. Licensed by Jimmy S.P.A. Co., Ltd. [墨色國際])


墜入與復返:黑暗的隱喻

分析師卡爾謝(Donald Kalsched)說,「當個人故事(因創傷)中斷了,原型故事就開始了。」這裡的原型指的是神話。我們相信,在心靈的最深處,孕育著能夠誕生神話的土壤,它記錄了人類共享的集體經驗,具有一種最終的保護作用。

然而所有的集體經驗都擁有矛盾的兩面性,因此這樣的保護作用也具有黑暗的一面,它會不分好壞地切斷痛苦與愛,以避免我們的人格被強烈的悲傷給吞噬。當我們不再能因為愛而使用力量,而是將力量從屬於恨的情緒之下時,我們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黑暗的一分子。

孩子總是象徵著未來與希望,如果孩子因為失落而成為黑暗的一分子,那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因此我們需要一個保證,保證我們在墜入黑暗之後還能以全新的形式復返,猶如英雄與巫師航向大海或深入下界的內在旅程。如果讀者能用這樣的心情翻開這本書,必然會經驗到某種深刻卻難以言說的感動。


現實的雙重意義

當我在書中屢次見到孩子們或橫躺、或側身地漂浮在空中,看著那帶著微笑像是睡去的小臉時,平和卻不捨的心情在我心中久久不去。

那是帶著平靜的出離嗎?還是終於可以放下生命的拋棄?那與鳥群一起遨遊著的是不願長大的彼得潘再現?還是某種更具超越性的經驗?那在雲朵、氣球與朋友的陪伴中所進行的盛宴又帶著什麼樣的意味?它是我們心靈各個不同碎片的整合與重聚,還是展現一種真實的有害行為,變成對死亡的錯誤嚮往?同時身為一位父親與心理學家的我,內心五味雜陳。

孩子們或橫躺、或側身地漂浮在空中,帶著微笑像是睡去的表情。
(圖片選自幾米作品《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Jimmy Liao. Licensed by Jimmy S.P.A. Co., Ltd. [墨色國際])

孩子們在雲朵、氣球與朋友的陪伴中所進行的盛宴。
(圖片選自幾米作品《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Jimmy Liao. Licensed by Jimmy S.P.A. Co., Ltd. [墨色國際])


現實是失落永遠不能彌補,但我們的目標是將遺憾轉換成禮物般的祝福,而不是無從調適的自悔與內疚。我們決定接受遺憾與內疚,一如我們知道完美是人的期待,而不是大自然的本來面目。

現實是永恆確實存在,但它僅存在於心靈的最深處,那個永不受個人經驗影響的集體意象,而非個人的生命。深度心理學家、神祕主義者、先知、以及高僧大德們都曾試著描繪過那樣的經驗,根據不同的語言,它們可以是:梵、道、真主、自性、上帝、或者那隻註寫一切的手。


生命有時,死亡有時──月亮的完滿象徵

終於,書中的孩子自煙花和朋友的道別中一躍而下。「每一天都是黑暗的一天,每一天也是光亮的一天。每一天都是失望的一天,每一天也是希望的一天。」困難、簡單、思念、感謝、平凡、神奇。「每一天都是僅有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黑暗的一天

每一天也是光亮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失望的一天,每一天也是希望的一天。
(圖片選自幾米作品《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Jimmy Liao. Licensed by Jimmy S.P.A. Co., Ltd. [墨色國際])


那大大的、微笑著的黃色月亮,那個我相信所有喜歡幾米的讀者都很熟悉的完滿意象再次展現了它的魔法。月缺月圓,循環往復。它保證了那亙古恆存的規律。生命有時,死亡有時。因為有這截然對立的兩個面,我們的生命才成為一個完整無憾的圓。

在一個美好春日的午後,翻到故事結局的我,會心一笑。

大大的、微笑著的黃色月亮,完滿意象再次展現了它的魔法。
(圖片選自幾米作品《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Jimmy Liao. Licensed by Jimmy S.P.A. Co., Ltd. [墨色國際])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靜謐精裝版)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靜謐精裝版)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歡聚平裝版)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歡聚平裝版)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系/歷史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
諮商心理師/高中輔導主任

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
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
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被丟棄的娃娃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什麼回憶?四篇試圖從孩子的角度看童年的繪本

是什麼樣的情境會讓天真的孩子陷入憂傷?那些無論被迫、或是自己遺忘、丟棄的童年玩伴,在記憶中會是什麼角色?長輩們的「為了孩子好」在孩子心目中是什麼模樣?成人對孩子的管教與照護,有沒有考慮到他們心靈深處最在意的事?

544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