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女士新書《舊物的靈魂》,寫的是舊物,更是其延伸之人、物品與時間的交會疊加,最要緊的,是寫時間。可以說是一本從細部凝視到歷史俯觀的書。
書中提及一些個人的收集,私我的歷史,還寫及親人與熟人,一般古董考究書籍較少提及,是為深情凝視;更有很大部分,寫舊物品的生產者、某工藝風格,在人類歷史裡的起點與延續,這則是視角懸於半空,望下鳥瞰,全書因此兼備意義的深掘以及幅員的遼闊。
書分五章節,第一章講歐洲、美國、亞洲的慈善商店;第二章節是風格古著,即古董衣物,另談首飾和佈置。第三章節是老瓷器,第四章節講舊書、絕版書與古書,最後一章,講私人與舊物交織的回憶。
如此牢繫「物質」的書寫,書中又不乏美麗的彩色圖片,倘若不思而落俗,很可能成為Catalog Magazine(型錄雜誌)上單純戀物、或以物寄情的類型文章。而此書另闢蹊徑。作者身為人類學家,具上海、英國、美國、香港等跨文化和地域的經驗,有實地走踏、長期的居住與蒐集,經學者之眼析視,有研究的累積和今日的思辨,最後在俐落而情潤的筆尖成文。
閱讀此書的過程,我有兩部分最大的滿足與樂趣。其一是舊物件作為時間的刻度,如何銘刻了時代,其二是作者涉及私人回憶的動人描寫。
《舊物的靈魂》圖文並茂,但並非單純的戀物文章。(圖/書籍內頁)
關於舊物紀錄時代,書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今天我們稱之為古著的,是昔年的時尚,呼應特定年代的社經情勢,和當下環境所養成的集體偏好。比如作者提及英國已故黛安娜王妃所喜愛的服裝品牌 Laura Ashley,從那些公主蓬袖和誇張的領口設計,寫到八〇年代全球資本主義發展全盛時期膨脹的自信;又從同一品牌的印花長裙,回溯十九世紀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1896) 領頭的英國鄉村風格及美術工藝運動。
東方案例,印象深刻的則是作者從美國高硼矽玻璃品牌安佳公司的經典系列「火王」(Fire King),談及王家衛電影裡的六〇年代香港。(台灣曾經盛行的硼砂玻璃品牌則是康寧餐具 CORELLE,台灣人家的櫥櫃裡不乏幾個康寧湯鍋,我的老家迄今收藏完整一套金邊康寧,從碗碟到湯匙,是旅居美國的舅公八〇年代贈予我父母的結婚禮物。)
六〇年代香港吸納大量中國難民和本地的戰後嬰兒潮,人口暴增同時有著混種文化的沖刷。香港南來移民的代表人物之一,即為原籍上海,五歲來港的王家衛導演,以及同代人的美術設計張叔平。因此《花樣年華》裡的旗袍,是張叔平兒時旁觀住家樓下穿戴美麗的秘書小姐,更有自己「好貪靚嘅」母親的殘影。劇中男女主角在銅鑼灣金雀餐廳(永久結業)場景中用餐,用的正是碧玉潤澤的Fire King玻璃餐具,這種餐具是經典的美國戰後產物,乍看優雅,實際堅硬厚身耐碰撞,有時代的精神,亦為時代之所需。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碧玉潤澤的Fire King玻璃餐具(圖片來源/Instagram@dealer_ship)
本書中關於私人回憶的段落,如同老舊皮沙發柔軟的凹陷,最使人流連。比如作者寫自己的上海「老克勒」舅公,上海話指穿著體面,生活講究帶點洋派的老先生。出身富裕鄉紳家庭,家境為戰所毀,沒有工作的舅公每天仍西裝出門,前門進後門出地穿越曾經最愛的沙利文咖啡館(Sullivan's Hot Chocolate),後在公園裡撿份西文報紙,坐在長椅上閱讀。貌似閒悠,實為尋覓招工廣告。是個人歷史的繁華落盡,更是二十世紀上海灘的一聲長嘆。
如此人與物交織的書寫,使得本書所及的衣物、首飾、瓷器與書店意義不僅停留物表,更將其魂靈擦拭拋光,發出時光之曖曖亮澤。借作者自序中的一段作結,我以為最是貫穿全書之要義:「......不同範疇的『時間』相互融合但又各自行進,使得生活在當下的擁有者跨越時空並得以更改時間的向度;對戀舊者而言『時間』有了個體存在意識以外的歷史意識,後者亦是前者生命實踐的參照物。」
是的。舊物若有靈魂,靈魂無疑是時間。
作者簡介
【OKAPI專訪】你以為家的味道還很近,但其實已經沒有了──專訪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