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電子書|有聲書

【八旗文化專門店】漢人史觀打造中華文化五千年?中華帝國的真相是什麼?

  • 字級





今天的台灣,可以說是全世界所有使用漢字的地區中最自由開放的國家。過往的傳統史觀不再是束縛我們的框架,而是能夠幫助我們反思現在、想像未來的憑藉。所謂「鑑古知今」,已經不再是帝王菁英的特權,而是多元民主社會中每一個公民應有的權利。因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的理解,傳統以漢人為中心的中華帝國史觀,有什麼錯誤?其試圖建構的想像又有著什麼嚴重的問題?

 

■ 真相一:中華帝國的歷史,起源自秦漢時期建立的大一統帝國!

中華帝國的源頭,首先要從二千年前的「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開始說起。

在秦國消滅政治上的六國後,透過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以秦制為中心進而消滅各國原有的文字與文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帝國體系,名曰「天下」,此即中華帝國的真正開端。

圖1:戰國時期的楚國帛畫《龍鳳仕女圖》,全圖以象徵楚文化的「鳳凰」為重心,邊緣則是夔龍。古代的楚國文化與中原文化非常不同,但在秦漢以後消失殆盡。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圖1:戰國時期的楚國帛畫《龍鳳仕女圖》,全圖以象徵楚文化的「鳳凰」為重心,邊緣則是夔龍。古代的楚國文化與中原文化非常不同,但在秦漢以後消失殆盡。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及中國權力的本質 (電子書)

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及中國權力的本質 (電子書)

王飛凌在《中華秩序》中認為,從戰國末期到秦漢這段時間,中國形成了「秦漢政體」(Qin-Han policy)。這個政體的核心是法家、外衣是儒家(這是任何使用漢字讀者都懂的),從現代政治的角度來看,非常接近威權主義、甚至是極權主義的國家。

「秦漢政體」這台政治機器一旦開始運作,就會毫不留情地從社會中汲取各種資源,不僅僅是錢財、物力,甚至包括人民的生命,用以服務於這台政治機器內建的「世界帝國」使命。但是,這樣的政治機器也非常地脆弱。由於持續汲取,導致資源逐漸枯竭,最終而導致帝國崩潰,構成了中國歷史二千年來的發展規律,也就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因此,以「秦漢政體」為中心所建立的中華型世界帝國,這就是所謂的「中華秩序」。王飛凌更進而比較「中華秩序」與歐洲近代以來的西發里亞秩序,並且認為前者所代表的「世界帝國」與後者體現的「國際體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也代表了中國歷史與歐洲歷史的根本差異,就在於「統一」與「分裂」。

劉仲敬在其著作《中國窪地》《經與史》中,也抱持著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秦帝國所奠定的皇帝制度、編戶齊民與吏治國家,高度汲取社會資源以維持中央集權的結果,就是國家力量凌駕社會,讓任何民間共同體的都難以生存、發展。

圖2:美國畫家湯瑪斯‧柯爾(Thomas Cole)所繪《帝國的毀滅》。本圖表現了腐朽的羅馬帝國被蠻族入侵的毀滅時刻,體現了「文明季候論」的歷史思想,也是劉仲敬著作的核心觀點。圖片來源:Wikimed圖2:美國畫家湯瑪斯‧柯爾(Thomas Cole)所繪《帝國的毀滅》。本圖表現了腐朽的羅馬帝國被蠻族入侵的毀滅時刻,體現了「文明季候論」的歷史思想,也是劉仲敬著作的核心觀點。圖片來源:Wikimed



因此,劉仲敬認為,從秦代開始,華夏世界已經結束了青春期,開始步向老年,逐漸衰敗腐朽、失去生氣,象徵著「歷史的終結」時刻的到來。而每一次的朝代更迭,往往伴隨著外族的入侵,這並非單純的征服,而是蠻族用自身野蠻的活力,為腐朽的中華帝國注入新血而使其新生,從隋唐帝國、遼金元等「征服王朝」,乃至於滿洲人建立的大清帝國皆是如此。

■真相二:不論是漢族或是中華民族,都是近百年來的新發明!

由秦漢政體所開創的「中華秩序」,演化到十七世紀由滿洲人建立的大清帝國時,產生了變化。具有強烈自我意識與身分認同的滿洲人,推行「征服王朝」式的多元統治政策,大清帝國實際上可以說由五大族群(漢、滿、蒙、回、藏)所共同組成的共主邦聯。這裡的「漢」並非「漢族」,而是指居住於「漢地十八省」的居民,不同地省分的居民,其語言、習慣也不盡相同。

圖3:由康熙皇帝建立的承德避暑山莊(又名熱河行宮),其正門「麗正門」的題字,自左而起為蒙古文、阿拉伯文、漢文、藏文、滿文,體現了大清帝國的多元統治政策。圖片來源:《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作者平野聰自圖3:由康熙皇帝建立的承德避暑山莊(又名熱河行宮),其正門「麗正門」的題字,自左而起為蒙古文、阿拉伯文、漢文、藏文、滿文,體現了大清帝國的多元統治政策。圖片來源:《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作者平野聰自

 

日本學者岡田英弘在其著作《皇帝的家書》(大清帝国隆盛期の実像)中認為,清代末年,由於太平天國之亂與新疆的突厥裔穆斯林叛亂,促使大清國的共主邦聯體制開始逐漸解體。在這個過程中,各族群的民族意識開始崛起,許多漢人在前往日本與歐洲留學後,吸收了西方的民族主義思想,最終在清末民初之際,發明了「皇漢民族」,此即「中華民族」的前身。

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洲帝國的治理實相 (電子書)

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洲帝國的治理實相 (電子書)



你不可能是漢族:百年民族魔咒大破解 (電子書)

你不可能是漢族:百年民族魔咒大破解 (電子書)

吳銳在《你不可能是漢族》中對此有著深入的剖析與批判。所謂的「皇漢民族」,為清末的漢人留學生,援引法國東方學者拉庫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的「黃帝西來說」,重新建構漢人的民族歷史,將傳說中的炎帝黃帝視為漢人的祖先。此觀念在民國建立後,迅速成為社會主流思想,開始出現以黃帝為核心的紀年,以及祭祀黃帝的種種行為。

在民國建立後,不論是袁世凱或是孫文,都曾經支持過繼承自大清國共主邦聯體制的「五族共和」,倡議族群和諧,但最終都無法逆轉漢人的優勢地位,排擠其他族群。一九一九年,孫文拋棄「五族共和」,並重新支持「皇漢民族」。

此刻的「皇漢民族」已不只是單純的身分認同,更是一種帶有壓迫性的民族帝國主義。孫文的轉變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國民黨以及共產黨,推行以「漢族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的強制同化政策,建構了以漢人為核心的「漢族帝國」,更造就了今天中國內部亟需維穩的各種民族衝突問題。

 




作者簡介

八旗文化編輯,歷史系出身,熱愛閱讀,深信文字與知識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曾於中研院擔任文字搬運工,並且於永和的小小書房主持讀書會多年,現擔任編輯,希望能透過出版,將閱讀與文化的價值遞送給每位讀者。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包含那些失落、邊緣的語詞嗎?

    百年前的《牛津英語詞典》,博學高雅的編纂師小心翼翼避開可能被女人、印度、下層社會所汙染的字詞,與其說掌握正確語言就掌握了權力,不如說,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正確語言。在語言的場域裡,角色們相遇的地理/時空位置,主宰了他們彼此所要面臨的不同問題,你掌握的語言有幾種,你真的「掌握」了語言嗎?

    230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包含那些失落、邊緣的語詞嗎?

百年前的《牛津英語詞典》,博學高雅的編纂師小心翼翼避開可能被女人、印度、下層社會所汙染的字詞,與其說掌握正確語言就掌握了權力,不如說,掌握了權力,就掌握了正確語言。在語言的場域裡,角色們相遇的地理/時空位置,主宰了他們彼此所要面臨的不同問題,你掌握的語言有幾種,你真的「掌握」了語言嗎?

23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