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作家讀書筆記

幽默精準的圖像設計,為無釐頭加點甜──2021年波隆那拉加茲獎「兒童漫畫類」首獎《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世界上可愛的繪本有很多,但是既可愛又具備幽默感的繪本,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幽默的背後,還有些話要說,那就更不容易了。

收到啊姆要吃好多好多書稿的前幾天,我看了幾集「達康.come漫才屋」的精采演出,心裡默默想著,當一位稱職的喜劇演員還真不簡單啊,為大家帶來歡笑的背後,不是只有搞笑而已,還需要有轉化萬箭穿心之苦、化悲憤為一席笑話的獨特能力。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書中描繪風和日麗的清朗日子,一座美好的棉花糖村莊,忽然有個體型巨大的、黑色的、來歷不明的生物「毛毛怪」入侵!毛毛怪嘴裡不停發出「啊姆啊姆啊姆……」、「啊姆要吃好多好多」的聲音,聲音傳遍了整座棉花糖村,破壞了當地居民「棉花糖」的寧靜生活,於是,棉花糖們展開了對毛毛怪的大反擊。

風和日麗的棉花糖村莊(圖片來源/《啊姆要吃好多好多》)風和日麗的棉花糖村莊(圖/《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一舉拿下2021年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兒童漫畫類」首獎(COMICS - EARLY READER, WINNER)?它有別於過去出版的祖孫之情繪本《我的阿嬤媽媽》,創作者李芝殷(이지은)透過簡練的文字和精準的畫面安排,成為了幽默風趣的「逗哏」高手。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我的阿嬤媽媽

我的阿嬤媽媽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榮獲2021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兒童漫畫類首獎(圖片來源:Instagram@bolognachildrensbookfair


全書使用的文字量很少,卻能在關鍵時刻畫龍點睛,輔助畫面推進故事,比方說:作者在毛毛怪的眼白處塗滿紅色,旁邊寫上「兇狠」;在毛毛怪亮出的爪子旁邊,寫上「尖銳」。體型矮小的棉花糖村民,以及體型巨大的毛毛怪,兩個敵對角色之間,滑稽逗趣的互動橋段,鋪陳了故事的發展。

作者在關鍵時刻用文字畫龍點睛,輔助畫面推進故事。(圖片來源/《啊姆要吃好多好多》)作者在關鍵時刻用文字畫龍點睛,輔助畫面推進故事。(圖/《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當故事情節來到水深火熱的中段,隨著角色情緒的轉變,畫框(分鏡的形式)也有不一樣的變化:用斜對角線切割頁面的畫框,營造情緒張力,表現出棉花糖們害怕被毛毛怪吃下肚的集體恐懼;波浪狀的畫框,則是將棉花糖心中的不安和沮喪,透過畫面無限放大;書中還有兩個頁面,皆出現在書籍的右頁,都是用方形畫框包圍住裡頭的波浪狀畫框,可以說是「棉花糖們對付毛毛怪的教戰小學堂」。讓人不得不佩服圖像創作者渾然天成的幽默感,巧妙的吸引讀者繼續往下讀。


用斜對角線切割頁面,營造情緒張力,表現棉花糖們害怕被毛毛怪吃下肚的集體恐懼。(圖片來源/《啊姆要吃好多好多》)用斜對角線切割頁面,營造情緒張力。

波浪狀的畫框,則是將棉花糖心中的不安和沮喪,透過畫面無限放大。(圖片來源/《啊姆要吃好多好多》)波浪狀的畫框,則將棉花糖心中的不安和沮喪放大。(圖/《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方框包住波浪狀框,彷若「棉花糖們對付毛毛怪的教戰小學堂」。(圖/《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此外,左頁快、右頁就慢的節奏感(反之亦然),一動、一靜的畫面安排,更將劇情以輕鬆歡快的節奏層層推進,讓我們在閱讀圖像時充滿好奇,迫不及待往下翻。善於捕捉畫面節奏感的創作者,透過這些細節的經營,將角色的表情和姿態中的「萌」,發揮到淋漓盡致,每一格分鏡都在引誘讀者發笑。閱讀時,請千萬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棉花糖的表情和動作!

創作者李芝殷說:

我將養育大狗『小空』時親身碰到的偏見與誤會,以及如何化解的經驗為背景,創作了《啊姆要吃好多好多》這本書。各位心中的毛毛怪是什麼呢?請試著鼓起勇氣傾聽一下,這樣心情就會變好唷。啊姆啊姆。

此書化解刻板印象的手法實在是充滿勇氣,看起來長得一模一樣的棉花糖村村民,其中有一位聰明靈敏的棉花糖,決定發揮偵探精神,力排眾議,前去毛毛怪的禁區一探究竟。想知道這位棉花糖到底做了什麼嗎?趕快跟上他(她)的腳步吧!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繪本動畫預告//


作者簡介

閱讀盪鞦韆主筆、文字工作者、自由接案編輯。
曾任 image3 繪本主編三年。

閱讀就像是在盪鞦韆,有靜止,也有啟迪,
有孤獨,也有與人分享的樂趣,
閱讀跟盪鞦韆一樣,兩者都充滿了魅力。

臉書專頁:閱讀盪鞦韆
聯絡信箱:wenchunwu1227@gmail.com


 延伸閱讀 


 李芝殷相關作品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啊姆要吃好多好多

我的阿嬤媽媽

我的阿嬤媽媽

尋找漿果的過程……

尋找漿果的過程……

哈啾!我感冒了

哈啾!我感冒了

大便快出來!

大便快出來!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間有這麼多的離合聚散,如何在失去中重新學習活著?

生活就是不斷學習面對失去與放下的過程,失去的悲痛難以消化,但也讓我們看清逝者對自己的意義。目送了愈多的人,能帶著遠行的寶藏就愈多,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各種課題,該如何面對?

76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