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媒體要怎麼活下來?《紐約時報》總編輯的業內觀察:《真相的商人》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可說是一部21世紀的新聞媒體發展簡史,書中以BUZZFEEDVICE、《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四家媒體為對象,紀錄由20世紀90年代,進入網路時代之後,新聞媒體的興衰起落。作者、資深新聞人吉兒.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是《紐約時報》創立160年以來第一位擔任總編輯的女性,並曾被富比士選為全球媒體圈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本書不只是她的新聞媒體業觀察報告,更是她親身走過此動盪時期(或言倖存)的紀錄,不時有著她個人的貼身觀察和產業秘辛。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

這麼大部頭的一本書(600多頁),尤其來自《紐時》出身的記者,內容扎實、文筆流暢自不待言,也因密度和質量皆高,可以延伸出不同的閱讀脈絡或重點。

本書核心的重點,當然是「真相」和「商人」這兩個看似格格不入的概念。新聞業本來就是販賣事實或真相的產業,一方面扮演挖掘真相的角色,是監督行政、立法、司法的第四權,一方面又靠著讀者的購買或廣告販售維持營運。兩者之間的平衡十分微妙,如同走鋼索,一不小心就跌落深淵。

公益私利之間的平衡是新聞媒體永恆的難題,進入網路時代後,隨著紙本沒落、網路原生內容興起,兩者的衝突更加激烈,造成前所未見的質變。公益和私利在數碼世界裡糾結、融合,化生出全新的巨獸,衝擊的不只是新聞媒介本身,甚至對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

這就延伸出本書另一條脈絡,一個隱藏在討論媒體現象下的潛台詞,為何這本耗時三年完成、於2019出版的書,是在2016年動筆?答案顯而易見,因為那年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書中雖未明言,但遣詞用字隱隱將這跌破眾人眼鏡(或更明確地說,美國知識階層裡的「眾人」)的結果,視為網路媒體邏輯最終極的亂象。在此意義上,本書可以放在2016年起一系列反思「川普現象」的出版脈絡來理解,從新聞媒體的角度提出解釋。因此,本書看似是網路20多年來如何衝擊並改變新聞媒體的歷史回溯,但其析理的現象,無一不是在當下影響世界的現實。

書中四個不同的新聞媒體BuzzFeed、Vice、《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前兩者可說是數位的原生媒體,BuzzFeed是一群鑽研大數據演算法的工程師創辦的媒體,內容生產的唯一目標是「瘋傳」,點擊和流量才是一切,那能化為廣告營收,因此打造出一座人人看似不屑、但三不五時會忍不住點開或轉傳的內容農場。Vice則是一群熱衷地下文化的壞男孩,傷風敗俗、反諷政治正確是他們的使命,風格就像新聞版本的MTV經典惡搞實境喜劇《無厘取鬧》(Jackass。他們重視影片的渲染效果,把觀眾帶到日常生活難以接觸的地方,隨著Youtube崛起,一拍即合,成為一方之霸。

相形之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這兩家垂垂老矣的百年老店,雖有無數豐功偉業,也挺過各種新媒體的威脅,但網路的衝擊看來是在劫難逃。兩個家族企業都努力想尋找出路,雖然說答案好像很簡單,好比,學著數位時代的語彙和邏輯,以追求流量和速度重新出發,不再仰賴傳統紙本發行;然而這無疑是和魔鬼做交易,得放棄新聞專業這長久以來堅持的靈魂。更何況,即使願意放棄,這兩頭老態龍鍾的巨獸,要學習新世代的步伐,怎樣學都有點四不像。不上不下的結果,讓一連串改革都失敗收場。

本書依著時序來談這四間媒體公司,唯一一章和這四間公司無關,談的是「臉書」(Facebook),它象徵著這個當代媒介生態的鐵則,在這裡只有點閱率和按讚數,不再有守門人,一切依閱聽人的喜好決定,而決定閱聽人喜好的往往是對「情緒」的煽動。臉書擁有的龐大流量,成為各家媒體追逐的聖杯,如作者描繪:「新聞變成了一種賽局,各家機構針對相同的日常事件呈現不同的版本,設法在社交媒體臉書網站上觸動對話,這裡也成為一個廣開大門的場域,進入門檻完全被推倒,新參與者隨意進來。瞄準是十分容易的事。網路是效率極高的市場,只要出現情緒群眾效應,就能在線上匯集群眾。

一開始,還只是媒體配合臉書改變自己的運作。接著,是有心人士發現這裡是可以操弄(特別是政治上)的新天堂樂園,然後,就是川普的勝利。

臉書擁有的龐大流量,成為各家媒體追逐的聖杯,間接導致新舊媒體轉型。


《真相的商人》的精彩,不只描述新媒體崛起與舊媒體衰落的表面現象,更分析了意想不到的反轉:BuzzFeed、Vice這些新媒體,在臉書時代竟然是面臨挑戰的一方。同樣是演算法的應用,臉書挾流量之力成為最終的定調者,BuzzFeed為了配合臉書演算法不斷改變自己,輕薄的農場文已無法再行遍天下,解決之道是開始做起老媒體擅長並偏重的深度調查報導。Vice則是面臨壞男孩變大人的轉型,一間數億美金的大公司,不可能一昧使壞嚇走廣告主,再加上公司內部充滿歧視的企業文化,在MeToo風潮下勢必得徹底檢討,於是在內容上轉向個人經驗為主的採訪報導,並開始關注社會議題,同樣走向傳統媒體的老路,重塑品牌形象。

《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則似乎一步步學會新的舞步,《紐時》不惜得罪內部資深記者,延攬大量的數位工作者加入新聞團隊,並和BuzzFeed、Vice一樣,讓廣告團隊成為新聞營運的一部分,模糊了新聞業務的界線。比較書中對《郵報》改革的描述,《紐時》出身的作者無疑給了《郵報》更大的肯定,《郵報》放棄家族企業的堅持,幾經思量後將報社賣給亞馬遜(Amazon)靈魂人物貝佐斯(Jeff Bezos)。他引入全新技術呈現新聞,以視覺化的效果吸引讀者,並在吸睛標題和調查報導中謀求平衡。不過,真正讓兩家報社起死回生的,反而是川普從選舉到上任後,跟這兩大媒體的不斷對抗和爭吵,讓人們重新意識到新聞的重要,不論是訂閱或瀏覽數都明顯成長。換句話說,在美國政治最紛擾動蕩的時刻,新聞價值和責任反而意外受到彰顯。

Merchants of Truth: The Business of News and the Fight for Facts

Merchants of Truth: The Business of News and the Fight for Facts

McQuail’s 大眾傳播理論

McQuail's 大眾傳播理論

媒介機構最不尋常的主要特徵在於,其活動擺脫不了經濟與政治層面的糾結,並且依賴著不斷變遷的傳播科技。這些活動牽涉到商品與服務的生產,而這些商品與服務通常同時是私人的(為了個人的滿足而進行消費)也同時是公共的(認為是整體社會運作和公共領域所必須的條件)。媒介的公共特質,主要起源於媒介在民主體制中所擔負的政治功能,也來自於資訊、文化和觀念被視作全體所共有財產的事實。」這是收錄在McQuail's 大眾傳播理論這本經典大傳教科書的文字,如同《真相的商人》英文副標「新聞商業」(Business of News )和「為事實而戰」(Fight for Facts)所體現的,新聞即是商業,但同時也是對民主社會人民「知的權利」的捍衛。書中四個媒體的殊途同歸,正是這光譜兩端不同價值的對抗,兩者永遠不會有勝負的終結,因為它們各自代表著人性不同的需要。

「真相商人」看似矛盾,卻是某種現實,甚或是抵禦有心造假,讓更多人親近事實的使命。是以,《真相的商人》並不只是為了回顧或批判,而是身為新聞人的作者給予這個她奉獻一生的產業,所寫的一封樂觀的情書或勉勵。這或許才是這本書最關鍵的本質或讀法吧。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 (電子書)

真相的商人:網路崛起、資訊爆炸、獲利崩跌,新聞媒體產業將何去何從? (電子書)


翁稷安
歷史學學徒,國立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專長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大眾史學、數位人文學。理論上應該是要努力在學院裡討生活的人,但多半時間都耗費在與本業無關的事務裡,以及不務正業的事後懊悔之中。

 延伸閱讀 

創造與漫想: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親述,從成長到網路巨擘的選擇、經營與夢想【《賈伯斯傳》作者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導讀】

創造與漫想: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親述,從成長到網路巨擘的選擇、經營與夢想【《賈伯斯傳》作者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導讀】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

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韓國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風潮漸漸吹起,這些作品你讀過了嗎?

光州事件、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南北韓的對峙......多本南韓文學題材緊貼時代脈絡,探討社會的真實面,這些優秀的作品/作家你認識了嗎?

57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