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檢視你的生活:早上7:30出門,接著在辦公室待到晚上7點,離開辦公室後,8點才回到家……如果還要加班,那麼你的上班時間就會超過14個小時。
你的人生一天有3/5的時間都不在自己家裡,而是1/2以上都待在辦公室;假如你的辦公室雜亂不堪,動線、採光都不好,那就等於──「你醒著的3/5時間都在一個環境不良地方,長期下來,會讓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處於一種不快樂的狀況。」林黛羚這麼說。
改變環境,從個人做起就行
《好感辦公室》是林黛羚採訪了幾個辦公室改造的實例,這些辦公室,不光只是裝潢好,還有其「好」的內涵。改造辦公室?聽起來很困難,因為辦公室再怎樣都是辦公室,不會是自己家,大多數人不會對「改造別人的東西」感興趣;再者,也很少人認知到,自己一天有1/2以上時間都是在辦公室度過,但林黛羚說,「其實,好空間不用花大錢 重點是有沒有那個心,這也是我寫《好感辦公室》的主要用意。」
林黛羚認為,改造辦公室並不難,是一件能從個人出發的事,在《好感辦公室》書末,她就寫了一個發生在屏東科技大學的污水處理廠,因為個人想法而讓整個辦公室都成功改造的實例。這個案例主角,是林黛羚的讀者絮玉,本來她在明亮的辦公室環境裡,卻像是被下放一樣,調到污水處理廠去工作。這個污水處理廠是全校師生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因為它專門負責收拾全校的垃圾、資源回收以及污水處理等工作。可想而知,那裡氣味不會太好,也因為作業進行機械運作的緣故,不斷發出一種低頻噪音……
絮玉想改變環境,一開始跟主管說明都被打槍;她不死心,繼續申請國家補助方案,從購買第一批植栽開始,到最後讓園內各角落都綠化了。她還改變了污水淨化的處理方式,讓低頻噪音消失,這個改變,也讓水池變成了噴水池。連帶辦公室格局也漸漸轉變:隔間變少,空間變寬敞了;因為充滿綠意,臭味也逐漸消除,噴水池的水氣讓熱氣減半,夏天幾乎不用開空調。因為污水廠的改變讓人人嘖嘖稱奇,絮玉申請補助經費愈來愈順利,甚至還在辦公室的水泥牆側規劃了「水生植物復育區」,這個讓污水廠「變身」的過程,感動了該校的中文系教授,還幫污水廠取了一個源自《易經》的名字「來復園」。林黛羚有感而發地說,「不要輕忽一個人力量,你想要改變,都是有可能的。」
好感辦公室的內涵
除了硬體,好感辦公室要具備幾個內涵:第一是「把『吃』融入工作」,第二是「福利」。
林黛羚認為,讓工作融入生活沒有什麼不好,但得先知道生活是什麼,而吃,是一個人生活的開端,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吃、不懂得採買食材、不懂得煮飯,這樣過生活只過了一半。「現在上班族有九成都不會下廚,周一到周五上班就是外食,到了周末想要享受美食,卻得忍受塞車、排隊,再不然就是Shopping……」在《好感辦公室》中有個「廚房辦公室」的實例,企業讓員工親自採買食材並煮食,「當上班族跟農業、生活,以及『吃』產生關係,並使用在地食材之後,他就會更了解台灣這塊土地,而這才叫做真的生活。」
而關於「福利」,林黛羚提出「善意」的重要性。比如,有些公司環境很好,若少了善意,就不會有快樂的員工幫你打拚;她以書中許多具有好福利的工作為例,「有些公司會鼓勵員工生小孩、做月子給足夠補助、還鼓勵員工創業、也有育嬰津貼……等等。這些都會讓辦公室充滿好感,企業創造力和延續力也相對十足。」
只要有心,就能讓辦公室具備這些內涵,這些條件規格並不高,更是林黛羚親身採訪並寫進書裡的生活實例。她說,「讓人快樂,那個力量才會大,這也是《好感辦公室》最重要的核心。善待自已,無論是自己的家,或是辦公室,你才會真正的愉快。」
因此,如果你想試著改變人生,想要快樂的生活,也許,可以從兩件事做起——讀一讀《好感辦公室》,並買一盆你看得順眼的盆栽。
〔林黛羚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