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編輯、邊急、鞭擊

為何讀世界史應該跳脫「大中華史觀、以歐洲為中心」?八旗總編輯富察延賀談「興亡的世界史」

  • 字級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


2018年初,八旗文化開展了長達兩年的出版計畫,以雙月雙書的節奏,推出共計21冊的「興亡的世界史」。這部套書原為日本講談社創立百年的出版紀念企劃,出版期間將近四年(2006年12月開始出版至2010年5月),以「興」「亡」為敘述主軸,試圖以亞洲視角解釋文明的興衰始末,為龐大的世界史畫出嶄新圖像。

八旗以兩年時間翻譯出版這套世界史,可謂近年出版界壯舉,其優異的銷售成績與後續迴響,值得我們探究追蹤。在這場訪談中,總編輯富察將從八旗的出版方針談起,聊聊這套書的編輯理念與製作過程,以及所引發的回應,所指向的未來道路。



興亡的世界史(全套21卷)

全套21卷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


Q:出版這套世界史的契機是什麼,為何選擇了講談社的這套,而非其他?

富察: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先談談八旗的出版脈絡。我們認為,重新解構中國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台灣所認識的「中國」是國民黨所帶來的敘述框架,是大中華史觀,也就是建構「民國」的根基。例如錢穆《國史大綱》裡的「國」,就是中華民國,這對當年的國族建構而言很重要。就像現在台灣人也在做台灣的國族建構,勢必需要做一些適當的變形與篩選,但重要的是,這樣的國族建構敘事能否撐得久?八旗的出版概念是,台灣人必須擺脫黨國的解釋體系,然後,下一步就是台灣歷史的建構。

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 伊朗元素

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 伊朗元素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內亞一直是壓制東亞的力量,但我們不會在大中華的歷史框架中看到這樣的敘述,只會讀到遊牧民族被形容得很落後、野蠻等等,「我者」與「他者」之間的分界非常明顯。內亞是八旗非常重要的出版路線,我們從清史開始做起,往上推就是蒙古史(例如《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再往上就是隋唐,鮮卑人所主導的中國史(例如《木蘭與麒麟》)。透過這些書一本一本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台灣在世界史中是什麼角色?我認為,台灣史也是世界史,是互相作用、互為主體性的關係。從這種視野出發,我覺得有必要引進一套新的世界史。

五年前,我開始思考什麼樣的世界史是我想引進介紹的?在我們所理解的脈絡裡,世界史就是歐美人創造的,但我認為歐美的世界史有個先天問題是「以歐洲為中心」,但台灣身處亞洲,是個海洋國家,日本應該才是好的參照系統。我對日本的歷史研究稍微有點了解,就開始做功課,找一些老師討論,但又遇到一個問題,台灣的世界史研究者,其學術背景大部分來自歐洲,帶有一種歐洲中心主義的思考,就算將世界史引進台灣,也沒有思考到台灣與世界史的關係,且不了解日本人所做的世界史研究。而懂得日本史的台灣人,其實懂的是台灣史,也不是世界史的角度。這是我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逐漸發現的問題。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再從歐洲返回亞洲,建立一個「大東亞」概念,意思是日本人畢竟不是歐洲人,但要脫離原來中國的天朝,重新建構一個亞洲秩序,這裡面當然有軍國主義的野心和侵略,但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就把這件事完全醜化了。明治以後,長達一百年的時間,日本人一直在做這件事,日本出版界很厲害,就我所見,他們至少出版了五、六套世界史。我大致去了解每一套的史觀脈絡與政治傾向。我首先捨棄了偏左派的世界史,因為台灣不缺,我們的缺點就是太迷戀進步概念,一些非常宏大的構想,但無法實現。我覺得有必要引進一些不同的史觀,於是選中講談社這套世界史。

我把這套書的意義濃縮成四個字:亞洲海洋。日本人在做世界史時,有個很清楚的軸線是:亞洲該如何理解世界史?例如,過去的相關研究多以歐洲各國的東印度公司為單位,或是亞洲各國對於東印度公司的因應對策。但東印度公司貫通了西北歐、伊朗、印度、東南亞、中國、台灣、日本,這股貿易力量長達兩百年,但未曾有人將之整合地介紹,所以《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的關懷是「亞洲海洋」在這段世界史當中的角色,也就是貿易中心。因此,當這本書談東印度公司進入台灣的歷程,既處理了世界史,也談及台灣史。

Q:如何尋找、安排譯者和審定者,前置作業大概多長?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是?

富察:其實我在簽約前猶豫了很久,其中一個障礙是,我出身中文系,對歷史的認識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尤其對世界史並不熟悉;但也是無知者無畏,邊做邊學,簽了約就開始做計劃,走上長達兩年的出版征途。

選擇出版哪一套世界史的過程就長達一年到兩年,版權部分也處理了一年左右。我也同時思考翻譯和導讀的人選。後來,翻譯的部分與「內容力」合作,而導讀的人選,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了解國內歷史學者的研究方向與立場,做了一份詳盡的名單。

其中,我在與導讀老師討論的過程中學習非常多。我認為這套書的導讀應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基本介紹;第二,呈現觀點;第三,說明該主題與台灣的關係,或者,這本書對台灣讀者的啟發。導讀的撰稿期是兩個月,為了預防稿子趕不及,便以夾頁的方式附在書中。但還是遇過兩次老師在截稿日前一周,突然說不寫了……

草原王權的誕生: 斯基泰與匈奴,早期遊牧國家的文明

草原王權的誕生: 斯基泰與匈奴,早期遊牧國家的文明

凱爾特.最初的歐洲:被羅馬與基督教覆蓋的文化水脈

凱爾特.最初的歐洲:被羅馬與基督教覆蓋的文化水脈

不過,過程中最折磨編輯的還是譯稿,有幾個因素:一是譯者不是世界史專家。這套書中有幾個主題是台灣出版未曾涉及過的,例如凱爾特斯基泰,其中有大量名詞沒有固定譯法或未曾被翻譯過,日本人透過片假名已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二,日文的文法與漢字很容易主導譯者,所以大部分譯者會直接挪用漢字,但許多漢字在中文語境和日文語境有不一樣的意義。我們設立的標準是,當日文書翻譯成中文書,一定要保留日文的特質,也就是語法結構,但如何拿捏保留的尺度又是個很大的問題。白話文就是披著漢字外衣的阿爾泰語,與古文系統完全不同,五四之後面臨西方文化的入侵,所以現代中文變成非常歐化的句式。但日文句式完全不一樣,若要重新調整會非常混亂,不調整又會看不懂。所以調整的工作就交給編輯,確保它像日文但又可以理解。

Q:在這兩年間,你們以「雙月雙書」節奏出版,為何如此安排?

富察:就我所知,台灣目前出過的世界史套書是1978年出版的威爾.杜蘭(Will Durant)的「世界文明史」。這是我第一次做套書,身邊的編輯朋友也都沒有經驗,雖然商務出版過一套講談社的中國史中國.歷史的長河」,但它沒有確切的出版節奏,讀者無法預期出書時間。於是,我訂了完整的出版計畫,雙月雙書,兩年完成。

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精裝)

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精裝)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精裝)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精裝)

我們不照原本套書的編號順序出版,而是從台灣最需要的議題開始,首兩本是《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影響台灣的兩股力量中,一股來自海洋,一股來自陸地,所以選了這兩本。其後都以「主題」兩相對照,歐洲與亞洲、近代與古代,雖然因為譯稿或版本問題(翻譯以文庫本為主,但日方當時仍在進行中),無法安排得非常完美,但盡可能符合這樣的原則。

Q:當初如何設計這套書的行銷計畫,過程中是否有修正?

富察:主要是和誠品信義店、台中園道店、台南文化中心店合作,每月一場談書活動,店內也會有這些書的明顯陳列位置。我一直固執地希望用活動跟讀者見面,我們在演講活動前會先做設定,與講者討論簡報。最大的收穫是,座談累積了兩年後,我們在台北、台中、台南建立了歷史閱讀社群。有些讀者幾乎每一場都來,很熱情的參與討論。有趣的是,這套書的消費者以年紀在35歲以上的男性居多,但在活動現場,女性讀者則占三到五成,年輕人反而比較多。例如,有個自學生從高二就開始來聽,後來申請到輔仁大學歷史系。

我很享受與讀者面對面的回饋,雖然成本很高,但建立起讀者對歷史的興趣和理解更重要,就像撒了一些種子,會慢慢萌芽、擴散。後期,我們在信義學堂舉辦講座,以「從世界史的興亡,探討台灣如何邁向全球化」為主軸,開啟三場系列座談,效果非常好。

未來,我很想去每個城市的圖書館推廣,圖書館的客層是一般讀者,年紀可能較長,史觀傳統,所以很想刺激他們。


Q:這套書裡賣得最好的是哪一本,您認為原因是?

富察:第一名是《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第二名是《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很有趣,東印度公司以及統治了台灣兩百多年的大清帝國,就是影響台灣的兩股歷史力量。但「清」的本質是什麼?其實我們都不清楚。我們得了解清政府統治台灣時背後的價值體系是什麼,清朝面對台灣的漢人與番人時,對漢人使用中國的標準,統治番人使用滿州標準。《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處理的就是這些問題,清是什麼?清留給現代東亞的遺產是什麼?作者也特別提到,認識現代東亞時不能遺漏台灣。這兩本和台灣最有交集,也賣得最好。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精裝)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精裝)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Q:您先前提到未來想出版關於台灣史的書籍,已經有規劃了?

富察:我現在認為建構台灣史時不能陷入中國式的國族主義中,應該要把它視為世界史。所以我會思考台灣歷史的文化核心是什麼,現在我們最常用的就是「海洋」,我認為應該再加上「東南亞文化圈」或是「南島語系的文化」,原住民才是這個島上最早的主人,但這些史觀被國民黨帶來的中華史觀所掩蓋了。我覺得必須為台灣找到他的前世,從東南亞的角度去思考台灣,或引進相關主題,這也是我們繼續解構中國史的一部分。

當我們把中國上古史的東南亞元素放大之後,就可以發現,以黃河中下游為主的官僚專制體系,其實非常不堪一擊,雖然統治面上很強大,但在文化面上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所以我會想探究台灣的上古文化,可能得再繼續花個三、五年的時間吧。




興亡的世界史(全套21卷)

興亡的世界史(全套21卷) (電子書)

興亡的世界史(全套21卷) (電子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5金蝶獎入圍暨得獎名單公布!帶你看入圍優秀作品

恭喜《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我的口袋美術館 · 線》、《有蚱蜢跳》入圍2025金蝶獎。還有更多入圍及得獎作品,請見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社群網站

7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