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讀小說是最COOL的事】詹偉雄:讀小說,在現在,最COOL !

  • 字級


讀小說是最Cool的事
 
短篇小說 6月號/2012 第1期
短篇小說 6月號/2012 第1期
"在台灣,愈來愈多人讀小說,因為我們和19世紀初的歐洲人一樣,想在日常生活中經歷各種不同的存在體驗,雖然前方沒有了指引,風險大增,但這場冒險就是Cool,因為生與死都是由讀者決定,你沒有白活。"

詹偉雄 /
現任「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數位時代》雜誌總主筆、《Soul》《Gigs》《短篇小說》等雜誌發行人。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等書。


讀小說,在今天的台灣會成為一件很Cool的事,其主因不來自於小說家,而在於讀者。

當我們說一件事「很Cool」,多半意味著:這件事很新鮮,庸俗大眾做它不來,但又不致到孤芳自賞,與世隔絕;又或,這件事帶著點「內在的愉悅」,是一件讓人有Fu的事兒,每個人既然都有他各自「爽」的成分,說Cool的同時也肯定了自身有個性的事實──他不是過著人云亦云、Jobs說的「別人交給你的人生」;正好相反,他活在一種時時刻刻有感覺、蘇格拉底說的「隨時檢證(examined)過的生活」中。

當「Cool」變成一個社會嚮往的概念,本身就是件意義非凡的事,它明示著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開始爭取著一種自我創造的人生,而不再被動地活在社會給定的「角色」裡。

這是一樁英雄化的志業──我們都知道社會巨大,你要與之相抗,是多麼地以卵擊石(雖不能說全無機會);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如何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活在真切的感覺中」。

小說,就是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感覺」生產事業。

身為現代人,和傳統社會中人最大的差別,是我們敏感於數字時鐘上分分秒秒流逝的過程,我們藉著日札、敘事、手帳……,把活過的時間中經過的事件、情感、思想記錄下來,並且藉著排序,把前後不相關的事件賦予因果相關(因A而有了B,因B方釀成C,……)的意義,是我們掌握在時間中存在感受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法。

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方法記錄一天,它便叫作「日記」;如果用這樣的方法記錄著一生,那它便成了「傳記」;而如果我們把這傳記動態地拿來當成我們每日行動的參照和依據,它就成了「自我」(self)。

心理學界早有共識:「自我」不是太神祕或太本質的事物,它其實是一組我們關於自身的一組敘事,由「過去」、「現在」、「未來」照著時間序列串接起來,彼此與彼此之間被意義的鎖鍊串接在一起。

現代人渴望一個「有創造力的人生」,其實意指著能經由某些「有感覺的體驗」,激發自己修改某些既定的、老梗的生命敘事之勇氣與抉擇,要斬獲「有感覺的體驗」,「看場電影」、「單車環島」、「流浪者自助旅行」、「參加飢餓30」……,都是可能的選項,但它們都遠不如「讀小說」來得波爛壯闊也來得私密動人。

小說的興起
小說的興起
小說成為一種文學形式,歷史並不悠久,如果依照Ian Watt在《小說的興起》一書中標定的──以狄福(Daniel Defoe)《魯賓遜漂流記》(1719)作為第一本小說來算,歷史迄今也不到300年,但有意思的是:「小說」根本就是因現代生活對時間敏感的屬性,而發明出來的文學類型──小說中的所有情節,都有一個可辨識的時間序列,讀者經歷說故事者敘述的一樁樁看似不相關的事件,醞釀著對結局的愈來愈強渴望,甚而可在結局之後,繼續想像可能的事件發展。

進入小說的敘事情節之中,跟著主人翁的情感經驗設身處地想像,並進而修改自己的自我敘事,這一行為本身就是現代讀者最基本的「感覺生產」過程,在《自我的根源》一書中,加拿大哲學家Charles Taylor一針見血指出:「讀小說」和「作個人」(being individual),根本就是同一顆銅板之兩面。

在台灣,愈來愈多人讀小說,因為我們和19世紀初的歐洲人一樣,想在日常生活中經歷各種不同的存在體驗,雖然前方沒有了指引,風險大增,但這場冒險就是Cool,因為生與死都是由讀者決定,你沒有白活。

讀小說,在現在,就是Cool !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他們為什麼上山?

    為了親近自然、尋找自我、保護物種,或是單純為了讓食物更好吃?上山的理由百百種,若你上山,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1382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他們為什麼上山?

為了親近自然、尋找自我、保護物種,或是單純為了讓食物更好吃?上山的理由百百種,若你上山,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138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