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廖梅璇/創作是建築一座無法逃離的迷宮──讀寺山修司《我這個謎》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死者田園祭


畫面覆蓋著詭豔的濾鏡色澤,臉龐塗白的制服少年,夢遊般晃過日本東北荒涼曠野,凝視著馬戲團的侏儒與空氣女,渴想逃離與寡母同住的家,帶暗戀的鄰家少婦搭火車私奔……這是寺山修司自傳電影《死者田園祭》前半段劇情,改編自他的和歌創作。

然而當少年與少婦相偕出逃,在鐵軌上快步並行,影像突然切換至放映室,導演寺山修司現身,爾後從掛滿底片的剪接室門口,跨進家鄉荒原。他要告訴少年,也就是過去的自己,以上情節不過是修改過的記憶。

 \\ 寺山修司1974年的劇情片《死者田園祭》//


身兼作家、劇場導演與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寺山修司陰鬱冶異的作品風格,在日本六、七○年代前衛藝術運動大放異彩。荷蘭學者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曾親歷那個時代,在《情熱東京》一書描述了當時日本熾盛的文化氛圍,同時他也觀察到寺山修司不同於麿赤兒唐十郎舞踏劇場導演,執著於熱騰黏膩的肉身,寺山本人與他的作品都散發出一種冰冷的疏離。

情熱東京:1970年代回憶錄,日本最後的前衛十年

情熱東京:1970年代回憶錄,日本最後的前衛十年

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

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

閱讀寺山的半自傳著作《我這個謎》,也可以感受到相同氣息。他的文筆簡練如劇本,但整體架構迂迴兜繞,旋升形上層次,正如他最喜愛的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小說,層層套疊著哲學意念。儘管寺山的作品以異色大膽著稱,但翻轉意念的企圖勝過直覺衝撞。他的書寫有一種妖邪的冷靜,精心策劃的瘋狂。

因而《我這個謎》不僅僅是《死者田園祭》的文字註解版,也是寺山修司「再造過去」的展演。書中歷歷記載父親出征當晚,寺山目睹母親偷情的回憶,空襲屍橫遍野的地獄景象,以及戰後母親離家至美軍基地工作,他日與他重逢的遭遇。在讀者幾乎信以為真之際,寺山做為第一人稱敘事者忽然跳出來聲明,這些散文都是他虛構的,並非現實。就像電影忽地切換至放映室畫面,揭露影像敘事乃是人為打造的事實,寺山在書裡用文字否定了自傳書寫的真實性。

更準確地說,寺山面對昔日記憶纏身的方式不是回溯過去、確認何者為真,而是偽造多種版本的記憶,突顯官方歷史的不確定,抹消所謂「原版的權威性」。他多次引用無名詩人的一句話:「實際上沒有發生的事,也是歷史的背面。」對少年寺山而言,戰時的可怖情狀和母子關係的捆縛,是幻想與夢魘的延伸,反過來說,幻想與夢魘則是另一個版本的現實,即便實際上沒有發生,卻真切存在於腦內,在另一個時空靜靜待著,隱匿在歷史背面。

從和歌、電影到散文,為何寺山修司熱衷於一遍遍再造記憶?

他曾提到,唯有透過改寫過去,人才能從現在的束縛解放,自由創作,而凝縮一切束縛的象徵,便是他的母親。母親既是少年寺山依戀的對象,也掌控了他的一切,包括時間。寺山在〈空氣女的時間誌〉一文,寫到小時候他曾要求母親買手錶給他,母親卻回應時間就應該鎖進家裡的掛鐘,讓大家擁有相同的基準,像手錶這種讓人隨身攜帶時間的產品是荒唐的。短短幾句話,道盡母親無遠弗屆的控制慾。

固守家庭的母親,牢牢綰繫著意欲奪回人生的兒子,成為夢魘般的童年回憶。於是寺山修司在《死者田園祭》將線性的時間拗彎,頭尾連接為圓環狀,讓現在已是成熟男子的「我」,藉由電影剪接回到兒時家鄉,與年少的自己相遇,命令少年殺死母親。寺山透過創作,裂解變造出諸多記憶的版本,證明他也可以操縱時間,甚至逆行著時間返回過去,試圖消滅母親,以及母親代表的陳舊權威加諸身上的痛苦。

這讓人立即聯想到穿越時空的悖論:假設一個人回到過去殺了母親,那麼現在的他是否還會存在?冒著自己可能消失的風險,也要殺死過去的母親,這是對生命根源的剷除,也是對歷史的徹底否定,令人悚然冒出一身薄汗。

但悖論畢竟只是假設,就像過去未曾發生的事,只存在於想像的時空。在電影結尾,成年的寺山修司察覺少年無法行動,決定親手弒母,循著記憶來到舊家,卻發現老房子掛鐘滴答,母親若無其事地迎接身著風衣的中年男子,仍然用對待小男孩的口吻招呼他。寺山也就順勢坐下,與母親像二十年前那樣,跪坐在榻榻米上進食。此時房屋壁板驀然落下,外頭已是1974年繁華的東京新宿,人車川流不息,這對母子仍維持同樣的姿態默默吃飯……

在斷裂的歷史經驗裡,唯有母親給予的痛苦,依隨著生命延續下來,寺山的人生就是他亟欲否認,卻無能否認的時間。這種矛盾反倒成了他的創作動力,驅使他不斷製造文本,反覆將包含多種可能的時空,交錯構築成記憶的迷宮,陷溺在其中流浪,彷彿在對抗真實般活著,最後將自己活成了一個謎。

觀看寺山修司的作品,悚然底下湧動著無盡的悲哀。

那悲哀牽引的創作能量是如此強大,在寺山修司過世多年後,仍在他作品裡搏動著,流淌著新鮮血水,蜿蜒沒入他砌築的迷宮,誘惑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與觀眾走進迴路,並且相信寺山隱身迷宮一隅,轉頭就能撞見他。因為他說:「倘若真的想要逃離『時間』,唯有自己化為時鐘,永遠一直見證『並非只有人們記載的事情是歷史,沒有被人記載的事情也是歷史的背面』。

而他仍在那裡。
 

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 (電子書)

我這個謎:寺山修司自傳抄 (電子書)


作者簡介

1978生,台灣嘉義人,台大歷史系雙修外文系畢。善於失眠,喜陰溼,背對鏡子面朝苔綠,在詩、散文和小說間切換電頻,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2015年於法國出版中法對照詩集《雙耳的對話Dialogue des oreilles》。另著有散文集《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沒有人是局外人

    如何理解集權政治下的個人抉擇?「卡繆在《鼠疫》最前面引了《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狄福的話:『以一種禁錮來表現另一種,就如同以不存在的東西來表現真正存在的東西一樣合理。』因此,卡繆要探索的並不是只是鼠疫,還想「表現另一種」,那另一種是什麼呢?…」

    556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人是局外人

如何理解集權政治下的個人抉擇?「卡繆在《鼠疫》最前面引了《魯賓遜漂流記》作者狄福的話:『以一種禁錮來表現另一種,就如同以不存在的東西來表現真正存在的東西一樣合理。』因此,卡繆要探索的並不是只是鼠疫,還想「表現另一種」,那另一種是什麼呢?…」

556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