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銀/螢幕後的推理祕辛02】殺不死福爾摩斯的,最終都使他更堅強
作者:龍貓大王通信 / 2019-08-20 瀏覽次數(5613)
在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推理作家柯南.道爾爵士的出生地英國愛丁堡,豎立著一尊塑像,但這尊塑像卻不是柯南.道爾爵士本人,而是福爾摩斯──人們更加崇拜這位所有凶案在他面前都會自動解謎的超級偵探,卻很少人在意爵士本人。某種程度上這解釋了柯南.道爾爵士的心結,他個人真正心心念念的創作目標,與大眾的喜好看來南轅北轍。1891年在他寄給母親的家書中寫著:「我想要殺掉福爾摩斯……把他直截了當收拾得乾乾淨淨,都是他讓我分心,而不能去做更重要的事。」
有什麼比描述福爾摩斯驚心動魄的破案過程還重要?也許這得從柯南.道爾爵士的家庭組成聊起:他的祖父約翰.道爾(John Doyle)是當代最重要的政治諷刺漫畫家,而他的三個叔叔全都在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上赫赫有名──這套英國人物傳記記載了將近6萬位英國歷史名人的生平,是研究英國歷史的重要文物資料──一位是歷史學家、一位是藝術家、還有一位是愛爾蘭都柏林國立美術館的館長。柯南.道爾爵士的父執輩各個出類拔萃,都是當世典範人物,除了他的親生父親之外──柯南.道爾爸爸只是個酗酒的測量員,導致他們家錢財耗盡、貧困落魄,最後還死於精神病院。柯南.道爾爵士的學業都得靠他有錢的叔叔接濟,才得以延續下去。
歷史小說,是柯南.道爾爵士執筆生涯裡的終極目標。他說過:「(創作歷史小說)雖然比較難賺,但是從文學創作的角度卻更有企圖心。」他似乎想在這條文學路上走出一個能登大雅之堂的嚴肅方向,正如他的祖父與叔叔們一樣,成為高端藝術與文學殿堂的一員。即便在他已經因為福爾摩斯小說而大紅大紫之時,他仍然醉心於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被迫害的胡格諾派(Huguenot),以及構思再寫一本關於拿破崙生平的小說……在福爾摩斯為他進貢大筆生活費用的同時,他真心厭倦這個有癮頭又自命不凡的偵探。
他曾經說過:「如果我從未創作過福爾摩斯、沒有創作過這個掩蓋(obscure)我更高成就的絆腳石,那麼我在文壇的地位應該早就更加出人頭地。」
作者最滿意的作品,常常不是讀者最滿意的作品。但是柯南.道爾爵士討厭福爾摩斯,這背後似乎有更深遠的因素。福爾摩斯並不是那種嚴以律己的公權力代表,相反地,他似乎對許多事物有嚴重的成癮症狀,包括了海洛因等毒品,以及解開高難度的犯罪謎題。這種成癮會逼得福爾摩斯做出詭異的舉動──在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中,飾演福爾摩斯的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會舉起左輪,一邊高喊著「無聊!無聊!無聊!」一邊對牆上開槍。
福爾摩斯的怪異行徑,當然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道爾家族中的黑羊──柯南.道爾爵士的父親查爾斯.道爾。查爾斯的酗酒問題讓道爾一家因此分崩離析,當時才5歲的柯南.道爾爵士甚至得寄住親戚家。而在1893年爵士34歲時,查爾斯因精神疾病過世。失職的父親也許是這個英才濟濟的家族裡最不光彩的成員,但他卻似乎以某種奇異的形式,存在於兒子自覺不成器的偵探小說之中,甚至成為了這個世界記住亞瑟.柯南.道爾爵士的唯一原因。福爾摩斯的存在似乎充滿了諷刺與矛盾,好像透露出兒子對父親殘存的一絲依戀。
1893年真是個奇妙的年頭,上面提到,1891年柯南.道爾爵士已經向母親傾訴心中對福爾摩斯的殺意,對此媽媽大力阻止他:「你不會的!你不能這樣做!你絕對不准殺了他!」但就在父親去世的1893年,已經答應《海濱》(The Strand)雜誌1000英鎊高額稿費邀約12篇福爾摩斯故事的柯南.道爾爵士,在這年年底發表了最後一篇故事〈最後一案〉(The Final Problem)──這個故事的標題已經充滿了不祥。對《海濱》雜誌來說,這12篇福爾摩斯故事只不過是個階段性任務,往後他們還要更多的「福華探案」。卻沒想到,柯南.道爾爵士在這個階段的最後一階,把福爾摩斯與他的宿敵莫里亞提教授一起推下深淵。
福爾摩斯死了,柯南.道爾爵士開心了,所有福爾摩斯迷都哭泣了,他們在手臂上為夏洛克戴孝;2萬名《海濱》雜誌讀者取消訂閱;報章雜誌大幅報導,形容這是「最黑暗的一刻」。
雖然1901年,福爾摩斯又在《巴斯克維爾的獵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出現了,不過事實上在1898年柯南.道爾爵士的短篇〈消失的特別列車〉(The Story of the Lost Special)裡,就能看出福爾摩斯隱約出現的影子。這位大偵探事實上早已迫不及待地復活,不管柯南.道爾爵士怎麼想,福爾摩斯已經不再只是他賴以維生的工具、不再是他父親的縮影,有更遠大的旅程正等著福爾摩斯與他的忠實夥伴華生──這對破案偵探早在1900年就登上了電影銀幕,那時福爾摩斯還未在書頁上復活呢。
親生父親不愛他,但影視圈可是非常喜愛福爾摩斯,從1900年的無聲電影《福爾摩斯的困惑》(Sherlock Holmes Baffled)開始,有著超過50部以福爾摩斯作為主角的電影或電視影集。全長僅有30秒左右的《福爾摩斯的困惑》裡,看不到任何熟悉的福爾摩斯元素,頂多只有菸斗而已。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標題寫著福爾摩斯,《福爾摩斯的困惑》裡的大偵探,看起來就像一個被戲法搞得昏頭轉向的吸菸者而已。
《福爾摩斯的困惑》似乎預言了日後一百多年來影視圈對福爾摩斯的態度──福爾摩斯是一棵吸引觀眾的黃金搖錢樹,只要按照柯南.道爾爵士多不勝數的著作改編,就能順利發大財。問題來了,羊頭之下未必每次都有羊肉,有些創作者努力地賣出自己的狗肉,希望福爾摩斯能幫他們達成自己的目的……比如……打擊納粹?
1942年,就在美國向德國宣戰之後,環球影業推出了電影《福爾摩斯與恐怖之聲》(Sherlock Holmes and the Voice of Terror)。別找了,在你的福爾摩斯探案大全集裡找不到這個名字。環球影業自此往後推出了總共12部福爾摩斯電影,有些是原創故事、有些是改編故事,1944與1945年每年都上映3部福爾摩斯電影,電影公司可說是非常積極。也許你好奇,在二次大戰期間,為什麼有觀眾會期待這種19世紀的古典探案電影呢?很明顯的,探案不是重點,福爾摩斯打擊的對象才是重點──《福爾摩斯與恐怖之聲》裡,大偵探要對抗的,正是來自德國的邪惡廣播。
威廉.喬伊斯(William Joyce)是一位英國法西斯分子,他最有名的事蹟,是在戰時擔任德國的代言人,每天向祖國廣播偉大的納粹思想。戰時這類型的心戰廣播,通常不會特別標明播音員的身分,但是喬伊斯有著極富渲染力的口條,以及引人入勝的談話力,一時間有高達6百萬英國聽眾,每天守在收音機旁,聽他時而低沉、時而溫柔的聲音,分析大英帝國的正確未來──快投降吧,投降不會輸一半,我們還能共同建立史上最偉大的歐陸帝國。
喬伊斯從1939年至1945年一直都是最受歡迎的納粹代言人,他在英吉利海峽上空暢行無阻,沒有人能阻止他。等等,有人可以,他可以解決歐陸犯罪帝王莫里亞提教授,他當然也可以解決魔音傳腦的邪惡之聲。於是,福爾摩斯與華生出馬了,他們破解了「恐怖之聲」洗腦英國純良百姓的陰謀、揭開了聲音背後納粹操控的事實,而在正義終於揭櫫的結尾時刻,福爾摩斯還要語重心長地發表一段演說,諄諄教誨觀眾們,來自東方的「冰冷苦澀之風」即將來到──這幾話來自柯南.道爾爵士的〈最後致意〉(The Last Bow),這是這部電影唯一忠於原著的時刻,但觀眾聽者有心,無不聯想到當時美德交戰的緊張情勢。
這只不過是福爾摩斯第一次成為代言人,1942年稍後環球影業又拍了幾部類似風格的打納粹電影,這些電影都在試圖激發美國民眾的愛國心,並且放心把子弟送上戰場──福爾摩斯會在那裡看顧著他們的,請家長放心。
柯南.道爾爵士在過世3年前曾說過:「我真高興能在大眾厭倦福爾摩斯之前,就讓他引退了。」如今,距離他這句話90多年之後,福爾摩斯依舊生猛地活在大眾的心中,我們甚至無法厭倦他,因為他已經成為了文化本身,福爾摩斯已經是偵探與高智商社交障礙的代名詞。也許是時候宣告結案了:120多年前,福爾摩斯的生父試圖殺死他,120多年來,福爾摩斯在不同領域幻化出不同分身,最終成為了不老不死的象徵。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