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馬欣/寧可要假新聞,現代人狂歡性的寂寞──讀圖像小說《薩賓娜之死》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尼克.德納索的漫畫有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影像的冷冽,記錄的是這個世界的幻象術,但本質更接近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薩賓娜之死》如《雙峰》(Twin Peaks),現實竟也成了夢中夢,他們後來都被虛假的世界給改寫了,無法登出,只有身為讀者的你還有醒來的機會。

以一本圖像小說來講,《薩賓娜之死》完全做到了圖像語言給人的無盡想像。以簡潔的畫風呈現街道與大廈走廊盡頭,都像切換監視器畫面,沒有感情的各種細節俯照,對比無人的巷、不確切的表情等,卻相當真實,這讓其中人的情感被壓縮成檔案,存放在大資料庫中被點開。

這樣的圖像魅力,是21世紀的特色,每個壓縮檔在解壓縮後自有它的吶喊,但平日則極其安靜地被編號與排列中。這不是《黑鏡》才有的畫面,而是作者尼克.德納索(Nick Drnaso)畫出人出現在現代化景貌中才有的存在感,是監視器也是電腦大神的視角,持續被存檔與讀取著。儘管自媒體各自熱鬧,但只是更凸顯了時代大視角中,人們反覆走進電梯與駛進停車場的一幕幕。

比起每天點開大量視窗的喧嘩,《薩賓娜之死》畫出了與喧嘩相對的沉默,並且讓那沉默有著只是冰山一角的分量。在唐.德里羅(Don DeLillo)寫出現代人的「白噪音」後,尼克.德納索則畫出了白噪音,所有的畫外音都跟著主角作息響個不停,壅塞在你單調與反覆的生活框線外。這是自從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畫出20世紀的寂寞後,有人畫出了更極致的21世紀大電腦世界裡的渺小孤立。

薩賓娜之死

薩賓娜之死

《薩賓娜之死》畫出了與喧嘩相對的沉默,並且讓那沉默有著只是冰山一角的分量。(圖/《薩賓娜之死》內頁)


無論你是否是網路仰賴者,這世界對人的解讀已經不同,各種視窗的切換,我們正同時發聲並意味著同時沉默著。所謂電腦視角很像芭比娃娃的世界,因為它穿的衣服與準備出現的場合而被定義,現代人也因為他慣常走的道路與社區、消費方式而被分析與影響,評估/被評估的主從位置早已改了,不是從你個人出發,而是從你出現的路線與行為模式被判讀。

因此《薩賓娜之死》表面上是從一樁凶殺案開始到輿論公審,事實上更是自我與被數據研判的你之不同,真實的你難以敵過被Google出來的你,自我申明的主宰權已經不在自己手上。

因此本書令人驚悚的不是有人上傳了凶殺案的血腥畫面並被瘋轉,而是被牽連的其他人(包括家屬友人)都被捲進這場公審──讀取到是社群上短簡殘篇的不真實、數據分析的行為資料如後設思考,都讓他們本身無從申訴。每個人被數位化解構之後,都有一個Data中的你會逕自取代真實的你。

數位時代下的無從被解讀,真人的「布希亞化」,讓你捲進各種事件時,會如同與外界隔了銅牆鐵壁,等著別人下載你社群部分資料並進行必然的誤讀。

因此這場圍繞著虐殺案受害者薩賓娜的「薩賓娜輿論風暴」,其問題是從各論壇、自媒體的猜測而來,以至於在網路上關於被瘋狂轉載的「虐殺影片」獵奇言論,如同911事件新聞畫面與阿波羅登月事件,人們開始懷疑事件的真偽。

這使得連薩賓娜的死也如獵奇言論般無足輕重,從案件發生造成的社會濫情與恐慌,到陰謀論者的懷疑,莫衷一是的消息來源,使得受害者親屬伴侶被肉搜公審,讓人想起當時台灣「小燈泡命案」母親的悲傷程度也被公審一般。

書中薩賓娜的姊姊不斷收到恐嚇信、她的表情被截圖分析,人們以為搜到真相,並在論壇上對此案做各種激烈的研判,轉發影片與隨之起舞者眾,反讓悲劇因狂熱而消失,更大的傷害不是遺忘,是今日任何重大事件都被娛樂化。

本書的圖像冷調,是因為它對照了群眾的盲目狂熱,人們沒有要真相,人們只要能「取悅」自己的故事。集體狂歡性大過於任何事,人的孤立迫使他們如飛蛾撲火,狂熱於政治人物照三餐的魯莽、每樁重大事件的濫情散場、每個名人皆被標籤化……

「薩賓娜」在網路上又徹底再死了一次,只是這次連同她的親友都一起體驗「死亡」。

本書圖像冷調,因為它對照了群眾的盲目狂熱,人們沒有要真相,人們只要能「取悅」自己的故事。(圖/《薩賓娜之死》內頁)


令人想起W Hotel女模命案,人們過度消費了她的死亡過程,她與薩賓娜都變成了「關鍵字」。就像電影《大國民》所隱喻的,主角追求再偉大的人生,最後也只是一個關鍵字而已。而當今知名人物更不能大過一個關鍵字,或讓自己輕如關鍵字,不然不會為人所記得,這正是尼克.德納索的《薩賓娜之死》所呈現出的不可承受之輕──表面喧囂實則失語的沉默世界。

大國民 DVD(Citizen Kane)

大國民 DVD(Citizen Kane)

其中一個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在美國國防部擔任邊界技術士的卡爾文,負責操控敏感資訊與監看監聽,掩蓋黑歷史或放出特定消息。但以卡爾文的位階,只需聽令,連他成為誰的共犯都不知道。官方與民間的假訊息,鋪天蓋地假以亂真。

在美國國防部擔任邊界技術士的卡爾文(黑髮者),負責操控敏感資訊與監看監聽,但他只需聽令,連成為誰的共犯都不知道。(圖/《薩賓娜之死》內頁)


這本書像個現代啟示錄,隨時有個更現代化的我們,從網路帳號裡出來,取代別人對我們的認知。無論是你現在著迷的政治名人,還是你自己,都有著更新版本在下載中。如今的資訊爆炸程度,已讀不到別人的真實,也無從說明自我。

讀這本漫畫書像看了部電影,且是影展片等級。尼克.德納索的畫面有導演大衛.芬奇影像的冷冽,記錄的是這個世界的幻象術,但本質更接近導演大衛林區。「薩賓娜」如《雙峰》中被殺的女主角,她是讓周遭人發現世界正在變形的線索,現實竟也成了夢中夢,他們後來都被虛擬的自己給取代了,無法登出,只有讀者仍有醒來的機會。


薩賓娜之死 (電子書)

薩賓娜之死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多年寫樂評也寫電影,曾當過金曲、金音獎評審,但嗜好是用專欄文偷渡點觀察,有個部落格【我的Live House】,文章看似是憤青寫的(我也不知道,是人家跟我說的),但自認是個內心溫暖的少女前輩(咦?)著有《反派的力量:影史經典反派人物,有你避不開的自己》、《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和階級病院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從N號房性剝削事件,看韓國性別的不平等

    利用年輕女性的恐懼,脅迫其落入性剝削的地獄之中,這樣的邪惡群組有26萬人參與,他們付錢觀看女性被當作物品與奴隸受到各種傷害,事件爆發後卻有會員表示「應該怪那些被拍的女性吧」「我只是付錢觀看而已」,文學反映著相當程度的社會真實,從這幾本作品中,可以嗅見韓國性別不平等的樣貌。

    9643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從N號房性剝削事件,看韓國性別的不平等

利用年輕女性的恐懼,脅迫其落入性剝削的地獄之中,這樣的邪惡群組有26萬人參與,他們付錢觀看女性被當作物品與奴隸受到各種傷害,事件爆發後卻有會員表示「應該怪那些被拍的女性吧」「我只是付錢觀看而已」,文學反映著相當程度的社會真實,從這幾本作品中,可以嗅見韓國性別不平等的樣貌。

96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