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好書指南

【太陽之西】社區營造、社區再造、地方創生還有社會設計,這些名詞到底在談什麼?——讀山崎亮《社區設計的時代》

  • 字級


1994 年文建會發起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推動各地方特色與在地文化資產保存運動,從此至今,社區營造、社區再造、地方創生到社會設計、社會創新,包羅萬象迭代的名詞讓人迷失。而近幾年在這些如火如的討論中,山崎亮(Yamazaki Ryo)這個年輕設計師的名字在日本和臺灣都特別響亮。

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社區設計的時代

有趣的是,如今成立社區設計公司 Studio L、將自己定義為「社區設計師」的山崎亮,原本是建築師出身。相比於需要跟在地居民大量溝通協作的社區設計,建築師就像是光譜的另一端。他在《社區設計的時代》裡寫道,建築師必須在腦袋裡將所有元素組合搭配,才能集藝術於大成。過去的他已經習於自己畫好藍圖,精準製作後再得意向眾人展示:「怎麼樣!」。在他眼中,讓居民透過工作坊參與建築或公園的建設方向簡直難以置信,「而且我也看不下去一群成年人用便利貼在一大張圖畫紙上整合意見,然後像在迎合眾人期待似的總結說:這部分大家意見一致吧。」

只可惜(?),當時他任職的設計事務所很喜歡舉辦工作坊,使他意外發現「經過仔細設計」的工作坊,原來可以得到寶貴的想法與意見,讓建築師在後續規畫上,打造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從此開啟了他無法回頭的社區設計生涯。

山崎亮這個內在的轉變與背景,使他成為一個獨特的社區設計者。從「造物的建築師」到「不造物的設計師」,從硬體掛帥的冰冷藝術到以人為本的社區設計,他體會甚深。

臺灣的社區或社會設計,如今亦常被垢病硬體掛帥。沒有人想去玩的公園、養蚊子的美術館、大而不當的活動中心,這和各種被歸類到建築系或設計系的「社會設計」異曲同工。好像我們設計出從空氣中取水的汲水器、太陽能供電的夜燈、低價輕型的筆電,就能解決貧窮或教育問題。然而這些創新的發明在記者會或設計展之後,總很少人會追問一句:「有多少人拿得到夜燈?」、「誰要出資讓汲水器在村莊裡普及?

這種例子在公益慈善領域同樣族繁不及備載——科技公司捐大批電腦到偏鄉但找不到會教的老師、民眾捐贈的二手書因為沒有人力整理而在偏遠小學的圖書館裡塵封、國際志工興沖沖到非洲蓋完的廁所和教室被當地人拿來養雞。

十多年來,山崎亮在超過 400 多項社區設計工程中試圖溫柔提醒我們的,是現代社會關於「人」的隱身——我們有錢蓋很多公共空間,也有能力設計出各種物件,但願意使用的人在哪裡?為什麼人要被迫適應空間,而非主動創造環境?過往街坊共同解決問題、彼此扶持的文化還存在嗎?

在《社區設計的時代》裡,山崎亮解釋他如何看待「私」領域、「公」領域與「共」同集合的社群關係。在日本,公共事務被錯認為「政府的事」,許多公所都設有「快速便民課」,人民和政府都已習慣一有事區公所就要趕緊處理,從路上的落葉沒掃乾淨到社區圖書館的建造,周到的服務讓居民開始「顧客化」人們開始期待政府要為自己完成所有,每個人開始隱身在小小的居所裡,不再願意動手改變生活圈。

然而,「公」(public)其實是很多「私」(private)集結起來的。個體聚集起來共同分享、承擔,從共享(common)事物、空間到價值觀,一路成為社群(community),因此「公共的事」指的其實是「眾人的事」,而非「政府的事」。「公」事不等於「官」事,當「私」的數量集結到成為「公」,就是政府、居民、企業都該合力關注的事。

私領域的共享,好比社區和部落;公領域的共享,好比消防急救與大眾運輸。無論如何,共享資源的人有權參與資源的運用與設計。而身為一個曾經只造物的建築師,如今的山崎亮深深明白,唯有人的需求被看見,空間才可能活絡;唯有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豐繞而富足,公共建設的存在才有意義。

社區設計是關於「人」的設計與美學,社區設計師「滲透」進社區裡,利用無數次的訪問、活動與工作坊,將居民串聯起來,共同決定社區如何變得更好。這事實上就是重新將躲在電腦與手機背後的「人」拉回公共事務裡,並且透過社區設計師居中協調,大幅改善「私」與「官」在「公共」裡的溝通品質。

當然,關於「人」的工作從來就不容易。群體之間互助扶持、活絡成長自然美好,爭吵衝突、勾心鬥角卻也難免。如今城市之所以從鄉村吸走大半人口,除了現代化的發展,某部分也因其獨立性與隱私性。不過,許多社會學研究已經提醒我們,人的態度受到情境而影響,且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並非憑空出現,人若無法與異己相遇,共融與對話的能力便無法在其中被涵養。

也因此,社區設計師的使命,在於建立一個良性溝通的環境,利用有效的交流來讓群體快樂得邁向自己願意的改變。如同山崎亮書中所說,我們並不是要高喊「回歸過往」,追求過去山村裡處處設限、過度緊密的人際關係,而是要在現代社會中透過設計,探索一個強度恰到好處的「舒適連結」。

唯有先找到舒適連結,一個群體才不會將貧窮與教育落差等社會問題的重擔全壓在建築系與設計系身上。因為公眾的事是每個人的事,既然以「社區」或「社會」為名,無論叫做設計、營造、再造、創生、創新,我們都不可能忽略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動員、發展與主體性。


about
OKAPI讀書筆記【太陽之西】


人生總有那麼一刻,發現世界不是只有自己。
那一刻可能是 318,也可能是 1124。
從今往後,從物質的國境之南清醒,往意義的太陽之西邁進。

選書人介紹

作者簡介

Right Plus 多多益善》創站主編。曾任《NPOst 公益交流站》主編、NGO 雜工、出版社編輯。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214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宜讀指南】女性不宜.女人的五十道陰影

西蒙波娃說:「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生理女性的成長過程,有人適應、有人自覺、有人碰撞、有人犧牲,「成為」女人在二十一世紀仍是一連串的符碼設定?還是該以思考行動橇開長久以來萎縮的硬核?有些事,生為女兒的一瞬,社會並不希望妳明白──女性不宜,他們說。而此刻,宜或不宜妳說了算──「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吳爾芙

42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