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新書《變老的勇氣》談「改變」的決心和勇氣。(照片提供 / 平安文化)
就算不能工作了,人也不該因此就降低自我的價值,而是要改變想法,將人生的價值從努力工作轉變成好好活著。
──岸見一郎
Q1:我們都知道您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和希臘哲學的專家,您覺得在「變老」這個議題上,阿德勒心理學和希臘哲學可以帶給現代讀者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A:覺得年老等同於衰老,不像年輕時一樣,做不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有人覺得這樣的自己已不再有活著的價值。但是人的價值並不在於是否能做到什麼事,而在於活著。知道這件事情,便是解決我們今天所要面對的各種問題的關鍵。
Q2:每個人都害怕「變老」,您自己是否也曾經對於年齡感到憂慮或恐懼?又是如何調適的?
A:我從未對變老感到恐懼。年輕時如此,現在也是如此。活著雖然並不是都沒有痛苦,但是當我們的年紀漸增,卻能夠用和年輕時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人生。今後我還有很多事物想要學習,對我來說這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Q3:台灣和日本一樣都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高齡化時代的來臨,您認為我們應該做好的準備是什麼?
A:我覺得重點在於,從今往後要確實地理解,人類的價值不再是以生產力來衡量。就算現在身體健康、能夠工作,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會因為病痛或年齡而無法工作。就算不能工作了,人也不該因此就降低自我的價值,而是要改變想法,將人生的價值從努力工作轉變成好好活著。這是在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時,我們必須要先做好的準備。
Q4:您60歲才開始學韓文,體會了一個人學習的樂趣,但一般人上了年紀,往往就會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呢?有沒有什麼事是您年輕時想要嘗試,卻一直還沒有實現的?
A:雖然很多人覺得,當沒有了年輕時的記憶力,就無法再學習新的事物,但實際上這只是不想學的藉口而已。若能傾盡全力,和年輕時一樣努力學習,很多事情都能學得會才是。
但最重要的是,在每天的學習中感覺到學會一件事情的喜悅。
年輕時我曾想過要寫小說,但可惜沒有時間、無法動筆,就這麼活到了現在。今後我無法再以忙碌為藉口,接下來我會開始試著寫小說。
Q5:您在《變老的勇氣》書中提到,生病是「重生」的契機。您在50歲時動了冠狀動脈手術,這件事為您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和改變?
A:我從生病中學到的事情是,就算什麼事情都不能做,只要能夠活著就能帶給他人喜悅、就是對他人的貢獻。好在現在的我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書也寫了不少,雖然不知道今後會如何變化,但至今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今後我更要好好地活著,以此來做為回報。
Q6:每日以工作為重的人,一旦面臨「退休」,生活可能就頓失重心,請問您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是如何取得平衡的?您會建議讀者在退休之後應該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A:就我的情況來說,除了很短暫的一段期間之外,我其實並沒有在外面的公司工作過,不曾隸屬於任何地方的我,雖然沒有所謂的退休,但我始終知道,活著並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能為別人帶來什麼幫助。
退休之後,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和過去一樣,去思考什麼是非做不可的事情。現實所謂的退休,其實也還年輕,能做事情非常多,就像先前提到的,不要去想說因為做到了什麼事才產生了價值;而是要去想,有什麼事情非做不可,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Q7:一般人總認為太執著不好,執著往往是煩惱的根源。但您卻認為執著可以成為生命的動力。請問您是如何來看待「執著」這件事?
A:別讓「不要執著」的想法給綁住了,這樣反而會過得不自由。所謂對生的執著,指的是留下所愛的人,然後離開了人世,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要我們忘掉所愛的人、毫無執著地死去,這大概是不可能的事情。若在臨終前擁有執著的事情,那麼我們或許就能在執著中得到自由。
Q8:在所有人際關係中,最困難的或許就是跟父母的關係,尤其是在面對父母生病的照顧問題時。對於與年老父母的相處,您有什麼建議?
A:當照顧父母親成了一件必要之事,那麼不要去思考至今為止的人生中,與父母親的關係是好或是壞,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此時父母親與子女的角色開始互換,而且若是能進一步脫離親子的角色,以人的角度來相處,那麼照顧也許就不會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了。
Q9:您在書中提到,「變老」同時也意味著「成熟」,對您來說,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成熟的大人」?
A:自立。但這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非要自己動手不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做不到的事情也會開始出現。做不到的時候就說做不到,然後去尋求別人的幫助,這才是所謂的自立。
Q10:每個人都想獲得幸福,對您而言,什麼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A:就算沒有成就什麼特別的事情,現在、此刻也能好好地活著,放下過去和將來,從後悔與不安中得到自由,今天就為今天這一天好好地活著,對我而言,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本文由平安文化提供)
岸見一郎作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