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8年度選書】《Identity》│ 一切都是為了「我是誰?」這一題

  • 字級


當人們的目光被選舉、公投、性別議題填滿,此時談起 2016 似乎顯得有些突兀過時。但 2016英國公投脫歐與川普勝選帶給世界的搖撼,除了是國際、政治、經濟層面的關鍵轉折,影響今日的世界。對某些人而言,更是近乎世界觀的顛覆,像發現相處多年的情人有自己不曾知曉的性格,如此難以置信以至於必須不停書寫、不斷自問:「怎麼會這樣?」把所有因素、脈絡掀開檢視,直到一個答案在漫長的隧道盡頭現身為止。兩年來,英美世界的非文學出版,或多或少都包含著對 2016 的回應。

照映在出版品上,「怎麼會這樣?」的這份衝擊,初期對事件本身提出解釋(如《Hillbilly Elegy 絕望者之歌》、《White Trash 白垃圾 》),隨時間沉澱逐漸演進成三種型態:第一種「怎麼會這樣?」積極(或激憤)地轉化為「不可以這樣!」指出川普的不適任——如年初引起熱議的爆料作《Fire and Fury》、以及讓揭開水門案的普立茲獎記者Bob Woodward親自下筆的《Fear 》都屬此類。另一種震驚轉變為「之後可以怎麼樣?」——如哈拉瑞《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21世紀的21堂課》、喬丹‧彼得森《12 Rules for Life》——以各自的方式試圖幫助人們面對現下、走往未來。最後還有一種人,仍與自己內心的「怎麼會這樣?」搏鬥,走進更大的時空範疇挖掘,找尋得以讓心智安歇的答案。

上述最後這類人,不甘於找到事件發生的原因,非得走至最起點與最根本,找到從此走錯了的那一步,或者到頭來只是認清世界成為如此的必然。如歌詞裡說:「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鼻酸,你會流淚…」,這種想把一切看得透徹的企圖向來帶著一絲壯烈的氣味,今年幾本作品讀來有著相似於此的特質:法哲學巨擘瑪莎•納思邦在《The Monarchy of Fear》找到恐懼扮演的宰制地位、《The Value of Everything》倫大經濟學家馬里亞納•馬祖卡托指出病灶源自現行經濟體系失去對價值的真正意義。寫下《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史丹福政治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其思想征途抵達的最終答案,則是本次選書《Identity身分》。

Identity : Contemporary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Struggle for Recognition

Identity : Contemporary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Struggle for Recognition

全書對 Identity 與衍生的 Identity Politics 主宰今日政治現象的核心概念,進行紮實嚴謹的梳理,成為理解當代政治與個人的交互運作,充滿價值的文本。溯回柏拉圖對人類心靈組成的想像,引燃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得,思想家盧梭、黑格爾…他們的思想佐以時代的社會變化,進一步催生 Identity 的重要性,帶來政治湧動——民主政體的出現、黑人與女性運動,多元身份認同與政治的興起,最終寫至近來世界各地興起的國族、民粹復興現象…環環相扣且短而紮實的14章。然而,在冷靜而縝密有條的文字中,作者的氣餒、佩服、生氣,豐沛的情感從紙頁裡穿透而出,印證他對社會、對個人充滿溫度的關懷,產生某種召喚之力,讓人想與之一同走到故事盡頭,為見證一個人的思想壯遊而讀。

Identity 不僅是一般理解的既定標籤——性別、種族、性傾向…彷彿排列組合後就能代表自己,它蘊含更多層次,因應著社會與經濟趨於多元,更受科技影響持續變動。生為社會性動物, Identity 建立自主體與社會間,三種層次的認可關係(是社會對主體的認可,換言之也是主體對社會的要求)——尋求認可除了是人類精神的基本需求,進一步來說,被社會認可更意味著「認可主體真實經歷的生活體驗」。然而隨觀念的推演,承認生活的真實性並不足夠符應主體的要求,更關鍵地,這種承認必須建立於「承認其與他者身處對等的位置」——取得對應的尊重、平等與權利,才能真正抵達 Dignity 尊嚴。權利的剝奪與不平等所以帶來憤慨,正因它包含著對於某種真實生活體驗的否定(身為女性,又或身為同志的日子),否定它的尊嚴,不值得被與其他對等以待。

座落在多種矛盾的交會處——內在的理解與外在的認可、原初的欲求與時空的產物、彰顯個人與找尋歸屬、肯認人的不同與相同,或許注定了Identity成為難以捉摸的事物,使我們佇立於分裂與被煽動的風險中,造就當代充滿衝突、日益極化的社會政治走向,使本書提供的分析與解方顯得格外及時而重要,透過尖銳的警告提醒我們,除非我們建立對人類尊嚴的共同理解,否則我們將不斷置身於衝突之中。但全書作為一場宏大探尋的價值,也在於它觸及了橫跨世代與地域的核心——回答「我是誰?」的困惑,這每個人都必須窮盡生命與世界對話,找出答案的共同旅途。

Hillbilly Elegy

Hillbilly Elegy

White Trash

White Trash

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

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

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

Fear: Trump in the White House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

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

The Monarchy of Fear: A Philosopher Looks at Our Political Crisis

The Monarchy of Fear: A Philosopher Looks at Our Political Crisis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Making and Tak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Value of Everything: Making and Tak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8】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8 (電子書)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8 (電子書)


集結了2018年,總計24篇年度選書推薦手札。

在這個「後真相時代」,我們發現面對世界的態度,比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
盤旋在腦海有種種疑惑,渴求解答,於是這樣的喊出──我在找你,你在哪裡?

生活是一場「遊戲自黑暗」,在「摺紙動物園」裡,每每以為下一秒就要失去血脈,仍然要張牙舞爪,做困獸之鬥,
繃緊神經線,連做夢都看到自己在「看不見的雨林裡」不見天日。
世界很大,不用急,我們慢慢走好,跟著Oliver Jeffers的腳步──「Here We Are: 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
在閱讀中迷失方向的話,跟著這群人,有解。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