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讀《走河》,回頭發現學校中始終欠缺的一堂課

  • 字級

【編輯室報告】

轉山走河,見證謝旺霖驚人的成熟與飽滿。2008年謝旺霖的處女作《轉山》出版,臺灣旋即刮起「流浪風潮」,鼓舞年輕人紛紛踏上追尋自我的路上,十年間銷售十萬冊。之後他耗費八年時間,完成了《走河》一書。劉克襄說:「從《轉山》的好奇,一路吃力吃驚的探索,如今是《走河》的見學,把大河當成一本書逐字翻讀。同樣的逆天逆道,早就是不同的心境。《轉山》裡有許多「你」的成長和蛻變,《走河》是更多「我」的了悟和割捨。」
人生是不斷出發又回歸的旅程,讓我們聽聽編輯導讀觀點,為如何閱讀這本書領路。



朝向恆河源:山谷間的斷路和獨橋/時報文化出版提供,謝旺霖攝影朝向恆河源:山谷間的斷路和獨橋/時報文化出版提供,謝旺霖攝影


撰文/林慧雯(時報文化四編藝文線編輯)

那一年我四歲,母親鬆手,我依稀記得她那為了美觀而特意留長的指甲騷動掌心的觸感。她半推著我進門,在現在看來略顯低矮的玻璃門後,我開始了第一個團體生活。於是從幼稚園、小學、國中……一路成長至今。在課堂中的我們是什麼樣貌?你是否曾被鼓勵舉手發言,但是你心裡明白不可以說出和老師相反的意見;而即使同學間的相處沒有利益糾葛,但每天該跟誰吃飯、分組又該跟誰?成為了比學業更加急迫的學習目標。於是,在課本之外的「成熟」教育開始了,我們在社會化的路途上載浮載沉,但撐過來的那些人,神情不像是勝者。就在到了會後悔的年紀、卻沒有後悔的資格時,回頭一看發現學校中始終欠缺的一堂課——「找自己」。
 

 

睡夢的雲遊僧,不知會夢見什麼?/時報文化出版提供,謝旺霖攝影睡夢的雲遊僧,不知會夢見什麼?/時報文化出版提供,謝旺霖攝影

 

走河(作者親筆簽名限量版)

走河(作者親筆簽名限量版)

帶著興奮的心情,我翻開《走河》。依稀還記得十年前作者謝旺霖的《轉山》奇蹟,當時還小(沒錯,不是所有大人都超過25歲),竟是帶著一股冒險故事的驚奇,再加上對作者勇敢踏出舒適圈的敬佩去理解,對於作者為何而走、為何堅持的心境,沒有真正去體悟。

林懷民老師在推薦序提到,旺霖用了將近八年的時間反芻消化,寫出這本《走河》。但其實成長的不只他、不只《走河》,還有當初那位把《轉山》當成冒險故事的小女孩。

謝旺霖再度踏上旅程,從恆河下游出發,跟著全長兩千五百二十五公里的印度恆河尋踏,走上了海拔三千八百九十二公尺的恆河源頭。這些數字並不能說明這趟旅程的驚險、徬徨、恐懼與改變,或者是說,並不足以。

 書背上的一段文字,是他啟程時的心境,他說:「為了一條或來或去的河流。為了看見,為了記憶。為了體會那些原本不懂的,也為了那些看不見的───或將把我的眼睛,重新打開。或許你曾想十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模樣,但很少人想及這十年之間,你會用什麼方式活著。

歷經休學、當兵還有停擺和修改,出版社在製作書籍影片時,我與企劃同事試著訪問旺霖,請他回答那最常被人問的問題:「旺霖,請問你為何而走?」他說:「我覺得可能在過程當中,我們逐漸失去了自我,所以透過這樣逆流的過程,好像是要去找回那個自己,而且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透過鏡頭,我看到的是一位唇齒之間有太多故事無法一時說盡的大男孩,聽到的是字與句之前的猶豫緩慢,很難想像在深夜他是如何寫下這些書稿,同時面對孤獨。

 


伸進佛寺欄內乞討的手/時報文化出版提供,謝旺霖攝影


最後,他寫道:「別再回頭,也不要忘記。我已經知道我從哪裏來。但願,但願流水能將這葉碎身的菩提,帶往我曾經行過的每一個地方。走向大海,或回歸到那始終仰望的天際上。」若出走是為了回歸,經過一番歷練後才能找回自我,想對跟著書本一起成長的你們說:

那些大人們不希望你走的路途,並不代表不好,而是害怕你完成他們曾經擁有的夢想,或那些想都不敢想的路途。

送上《走河》,祝還在路途上的你們,一路順風。


  延伸閱讀  

1. 【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 】挑戰極限就是我的成年禮──讀南谷真鈴《成為更強大的自己:20歲少女完全制霸世界七頂峰、南北極點》
2.【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 】她在十六歲時生物課上的小疑惑,揭發人類醫病關係最模糊與隱諱的一頁──《改變人類醫療史的海拉》
3.【像我這樣一個高中生該讀些什麼✈ 】用最貼近新讀者的語言親近古雅的唐詩──張輝誠看《翻牆讀唐詩》
4.【青春一起讀│番紅花 觀點選書】我希望高中生當一個閱讀的雜食者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311十週年了,災害造成的影響都過去了嗎?

    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311帶來的災難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在災難之後如何重建、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討論與行動在這10年間未曾停歇,透過閱讀我們看見事發經過,也開啟更多反思。

    1748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311十週年了,災害造成的影響都過去了嗎?

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311帶來的災難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在災難之後如何重建、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討論與行動在這10年間未曾停歇,透過閱讀我們看見事發經過,也開啟更多反思。

17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