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鹹水傳書機

「足球界裡只有兩種官,一種是收賄的,一種是行賄的。」《紅牌離場》追查FIFA貪污醜聞真相

  • 字級


作者Ken Bensinger記者Ken Bensinger的新書Red Card 揭露足球總會收賄醜聞始末(圖片來源 /作者 twitter

 

台灣對足球的熱情似乎總隨著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而起落。許多近日熬夜觀戰的球迷,或許未必清楚2015年震驚全球的國際足球總會(FIFA)收賄案始末。此案是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牽連最廣的體壇醜聞。特別的是,素有「足球荒漠」之稱的美國,竟在揭發此件醜聞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就在今年6月世界盃開戰前夕,美國資深記者肯.班辛格(Ken Bensinger)推出耗時兩年半調查撰寫的紀實報導《紅牌離場:看美國如何揭發全球最大運動醜聞》(暫譯,Red Card: How the U.S. Blew the Whistle on the World's Biggest Sports Scandal,詳述這起醜聞的爆發經過。

足球界裡有兩種官,一種是收賄的,一種是行賄的。」這句驚人的告白,出自2017年病故的美國足球大老、前FIFA執行委員查克.布萊澤(Chuck Blazer)。布萊澤不但是促成本書誕生的契機,更是偵破這起世紀醜聞的關鍵人物。


美國足球大老查克.布萊澤(Chuck Blazer)於1997-2013年擔任FIFA執行委員


布萊澤堪稱近30年來美國足球界最具權勢之人,他的足球之路充滿傳奇。經商的他本與足球毫無淵源,直到70年代,他讀中學的兒子加入當地青少年足球隊,雖然足球在美國並不風行,擁有精準商業頭腦的布萊澤卻從中看見無限商機。毫無足球經驗的他自1976年起開始擔任兒子球隊的教練,並以此為起點,憑藉高明的交際手腕在各層級的足球協會中攀升。1984年,他請到當時的足壇超級巨星球王比利替他站台,讓他順利當選美國足球協會(USSF)副主席,執掌美國國際賽事。其後布萊澤更陸續出任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協會(CONCACAF)主任秘書以及國際足總的執行委員。短短8年間,布萊澤就以足球門外漢之姿直攻足壇權力核心,其野心與手段可見一斑。

持平而論,布萊澤在足球界呼風喚雨的幾十年間,確實對美國足壇建樹良多。他一邊舉辦地方賽事推廣足球運動,一邊努力爭取主辦國際比賽以提升美國在國際足壇的能見度。然而如此拚搏並非出於對足球的無私熱情,而是縝密算計的利益考量。

國際足總有六個協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聯盟(CONCACAF)、南美洲足球聯盟(CONMEBOL)、歐洲足球總會(UEFA)、亞洲足球聯盟(AFC)、非洲足球聯盟(CAF)、大洋洲足球聯盟(OFC)FIFA有六個協會: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聯盟(CONCACAF)、南美洲足球聯盟(CONMEBOL)、歐洲足球總會(UEFA)、亞洲足球聯盟(AFC)、非洲足球聯盟(CAF)、大洋洲足球聯盟(OFC)(圖/wiki

 
根據CONCACAF內部紀錄,大至門票收益,小至零嘴販賣,所有商業收入均有10%落入布萊澤的口袋。布萊澤坐擁不當收益享受豪奢生活,據《紐約時報》報導,他甚至在紐約曼哈頓的川普大樓租了兩間公寓,其中一間專供他的寵物貓們享用。

然而一世精明的布萊澤卻在小細節犯下致命錯誤。連續多年未報稅的他,其稅務異常終於在2011年8月引起美國國家稅務局(IRS)的洛杉磯探員史提夫.貝瑞曼(Steve Berryman)注意,進而展開調查。同年11月,貝瑞曼從新聞得知紐約的FBI正為了其他案件對FIFA相關人員問話,於是他主動聯絡FBI,兩單位正式攜手合作。料想不到的是,一件逃稅案,就此擴大為動用33國警力聯合偵辦的跨國犯罪案。

約莫就在布萊澤貪污醜聞爆發之際,擔任記者20餘年的本書作者班辛格動念對布萊澤進行深度報導。但礙於當時班辛格任職於紙本報刊,受限於篇幅而無法如願。要到2014年他跳槽至網路媒體Buzzfeed後,才得以落實此計畫,並在同年6月發表了名為〈10%先生〉的專題報導,鉅細靡遺地介紹了布萊澤的發跡與沉淪。


〈10%先生〉專題報導刊頭圖片(圖片來源 / buzzfeed


然而當時布萊澤雖醜聞纏身,外界多認為此乃其個人行為。殊不知早在偵辦初期,FBI已懷疑布萊澤的貪污並非個案,在威逼利誘下,布萊澤首肯擔任線民。FBI替他安裝竊聽器,讓他在參與FIFA各大會議時,錄下關鍵證據。漫長的偵辦與蒐證行動持續到2015年5月開始收網,美國與瑞士警方合作,在蘇黎世的高級飯店內逮捕7位涉案的FIFA高層,隨後並召開記者會向全球說明案情。記者會上,美國國家稅務局的調查官表示,「這根本是世界盃詐欺大賽,我們今天正式向FIFA舉紅牌!


2015年美國國家稅務局召開記者會說明案情

Red Card: How the U.S. Blew the Whistle on the World’s Biggest Sports Scandal

Red Card: How the U.S. Blew the Whistle on the World's Biggest Sports Scandal

整起收賄案,從涉案層級到犯罪模式都極為複雜。目前的起訴對象中,就有5位FIFA前後任副主席坦承涉案,罪名包括收賄、洗錢、詐欺等。簡言之,所有足球的商業利益,舉凡轉播權、贊助權、世界盃主辦權,都能藉由行賄操縱結果本案爆發後,布萊澤的臥底身分也隨之揭露。曾對布萊澤進行深度報導的班辛格,不但被各界視為本案專家,更是進行後續報導的不二人選。順水推舟之下,班辛格於是擬定一份《紅牌離場:看美國如何揭發全球最大運動醜聞》新書大綱,並在一個月內賣出書籍版權,而華納電影公司也買下了電影版權,預計由麥特.戴蒙與班.艾佛列克擔綱製片,將這起比虛擬更曲折的真實犯罪故事搬上大銀幕。

班辛格在接受運動網站the42訪問時表示,FIFA的腐敗並不令他意外,但當他為本書進行調查時,卻發現此種陋習已由上而下滲入各層級賽事,從蘇黎世的國際會議到巴拉圭的青年足球聯盟,都能找到貪腐痕跡。令他心寒的是,如此龐大、分支眾多的足球組織中,竟無人挺身而出揭發真相。

班辛格說,「有人稱布萊澤是吹哨人,但我堅決反對如此稱呼他。他這麼做並非出於良知,不過是被抓到犯罪把柄而不得不為之。這個腐敗的制度,讓許多人憑藉這項運動致富,涉入其中的人根本無意改變。這些人露出禽獸本性,只想窩在這個舒服的天地裡。對他們而言,美國司法部門介入此案正是最可怕的噩夢。

然而班辛格也承認,若沒有龐大商業利益支撐,足球運動也無法有今日蓬勃的發展。FIFA為了籌措推廣足球所需的資金,在70年代開啟了廣告商贊助的商業模式,班辛格認為,「這就像是與魔鬼進行交易。一旦私人企業靠足球賽嘗到甜頭,沒多久就會有人開始行賄。人們意識到這項運動的商業價值,資金大量流入,暗盤交易就此發生。我認為腐敗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在歷經40餘年的商業發展之後,要革新談何容易。

本案發生後,顏面盡失的FIFA誓言進行改革,擔任FIFA主席長達17年的布拉特(Sepp Blatter)雖從本案全身而退,仍因私下支付前歐洲足總主席米歇爾.普拉蒂尼(Michel Platini)一筆近200萬美元的款項而遭到瑞士司法單位調查,隨後黯然下台。FIFA亦因此宣告他:8年內不得參與任何足球賽事。

而在這起案情複雜的行賄案中,最引人側目的,莫過於世界盃主辦國的遴選。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布萊澤在2013年的秘密審判庭中坦承,2010年世界盃主辦權投票時,他與FIFA的其他執行委員因收賄而票投南非。本案爆發後,自然引起外界對俄國與卡達分別取得2018與2022年主辦權的質疑,為此,俄國總統普丁曾公開批評美國濫權偵辦,並強調俄國主辦世界盃的正當性。案情發展至此,已從複雜的跨國金融犯罪,演變為局勢更弔詭的國際政治角力。

雖然最終調查結果並未影響俄國與卡達的主辦資格,此刻2018年世界盃已在俄羅斯順利進行,新任FIFA主席詹尼.因凡蒂諾(Gianni Infantino)誓言掃除貪腐,球迷的熱情也未受一連串醜聞影響,一切看似光明美好。然而就在日前,遭FIFA禁賽8年的前任主席布拉特高調宣布,自己接受俄國總統普丁的邀請前往俄羅斯觀賞本屆世界盃賽事,此舉無疑是對FIFA與美國的一大挑釁,也令人明白這項運動背後的金權勢力盤根錯節之深。


被FIFA禁賽的前任主席塞普.布拉特,手持本屆世界盃工作證高調出席觀賽(圖片來源 / 作者 twitter


FIFA前任主席布拉特(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圖片來源 / moroccoworldnews)


對於足球的未來,作者班辛格是如此看待的,「我絕對相信足球界正試圖掃除貪腐,然而在這項運動的世界裡,貪腐已然根深蒂固,要掃除它,就像是自己跟自己作戰一樣困難。


〔資料來源〕
1. www.the42.ie
2..wikipedia
3.nytimes
4. theguardian


   延伸閱讀  
1.【黃麗如|玩真的】世界盃來了,俄羅斯會奪冠嗎?
2. 【鹹水傳書機】背負著「救國、濟貧」壓力的足球夢──運動紀實報導《客場比賽:尋找下一位足球巨星》
3.【書評】黃麗如:美得讓人陶醉、危險得讓人心驚──《里約熱內盧》

2018世界盃足球賽觀戰專輯

2018世界盃足球賽觀戰專輯

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上下冊不分售)

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上下冊不分售)

足球帝國: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

足球帝國: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

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

奧運的詛咒:奧運、世足等全球運動賽會如何危害主辦城市的觀光、經濟與長期發展?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記得自己與他人歷史上的每一道傷痕,並繼續在這裡與那裡談論它們。」

天安門事件已過去32年,在中國仍然是一個禁詞,今日香港,不只日曆上逐漸隱形的數字,黑衣燭光亦可能觸法,這個世界「曾經有一個把槍口對準人民的國家。太過光怪陸離,想不通。但知道,就不會忘。」

1441 1